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24篇
  免费   104篇
  国内免费   66篇
系统科学   13篇
丛书文集   48篇
教育与普及   8篇
理论与方法论   2篇
现状及发展   10篇
综合类   201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40篇
  2016年   56篇
  2015年   83篇
  2014年   82篇
  2013年   53篇
  2012年   105篇
  2011年   86篇
  2010年   81篇
  2009年   71篇
  2008年   53篇
  2007年   82篇
  2006年   86篇
  2005年   78篇
  2004年   80篇
  2003年   80篇
  2002年   86篇
  2001年   71篇
  2000年   69篇
  1999年   65篇
  1998年   61篇
  1997年   66篇
  1996年   50篇
  1995年   56篇
  1994年   52篇
  1993年   50篇
  1992年   67篇
  1991年   45篇
  1990年   42篇
  1989年   46篇
  1988年   30篇
  1987年   29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本文研究了一种新型球铁,即高强度、高韧性奥氏体-贝氏体球铁。通过正交试验选择热处理参数,并进一步考察了不同等温淬火温度和时间对组织和性能的影响。为了考察奥氏体-贝氏体球铁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还进行了延性断裂韧度与接触疲劳性能的试验。实验结果表明,奥氏体-贝氏体球铁具有很好的断裂韧性和接触疲劳强度。本文还探讨了奥氏体-贝氏体球铁性能优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2.
发现了P538与P204的混合溶剂对文题有很强的协同效应。研究了该体系的萃取行为和性质,考察了混合溶剂的配比、磷酸浓度、两相接触时间、温度等因素对萃取行为的影响,从而确定了分离的最佳工艺条件:温度298K;平衡时间420s;溶剂配比为等摩尔的P538与P204及含40(v)%煤油;相比为1/2,2级逆流萃取;反萃取为:反萃余相浓度(?)=4.4kg/m~3,相比为1,温度298K,盐酸浓度为6kmol/m~3,理论级数为3级。初步研究了该协萃体系的萃取机理,萃合比为2。  相似文献   
103.
本文合成了聚苯乙烯羰基铁络合物,并用穆斯堡尔谱,TG,DSC,X光衍射等测试手段对该高分子络合物的结构进行了初步的表征.  相似文献   
104.
用成矿自组织过程中的自催化与互催化作用讨论了鞍山式富铁矿成矿过程中硅铁分离,支硅存铁的机理,并给出了描述成矿自组织作用演化的教学议程及差别成矿演化方向的判据。  相似文献   
105.
介绍了铸态奥-贝球铁的制取方法及其组织和性能。并研究了铸态奥-贝球铁抗汽蚀特性。实验表明,铸态奥-贝球铁的抗汽蚀性能比普通球铁高出约3倍,Ni,Mo,Cu和B等元素对铸态奥-贝球铁的组织、机械性能及抗汽蚀性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保留在室温的奥氏体组织有着良好的抗汽蚀性.  相似文献   
106.
通过对多元渗硼层形态、质量和抗蚀性的研究,从理论上和工艺上探索了单元渗硼易剥落的原因。经多次试验,证明多元渗硼层形态质量及抗蚀性都优于单元渗硼层.  相似文献   
107.
本文应用晶体几何学原理,对灰铸铁中初生奥氏体树枝晶进行了解剖研究,发现金相试样中复杂纷乱的枝晶二维切面是不同位向的树枝晶沿一定晶面切开的结果。利用树枝晶二维和三维空间结构之间的几何对应关系,可以比较方便、准确地对树枝晶的生长方式及形貌特征进行分析和计算。  相似文献   
108.
铁水的纯净度是衡量铁水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纯净度主要指铁水中的含氧量.由于在铁水中含有一定量的氧,必将对铸铁材质产生影响.作者应用固体电解质浓度差电池测定铁水中的溶氧量,并通过试验证实了在铸铁凝固过程中,氧对石墨形态、共晶团大小、共晶过冷度、综合机械性能以及不同壁厚的断面敏感性等方面均有明显的影响.试验所得结论明确了铁水质量与铸件内在质量的关系,这对提高铸件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9.
中铬铸铁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制了一种不含镍的中铬铸铁以代替镍硬Ⅳ型铸铁,并研究其成分、组织与机械性能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中铬铸铁中可加入适量的铜、锰代替镍,以提高淬透性;但同时使残余奥氏体量增加.合适的铜量需视壁厚而定.加入适量的铝进行炉前孕育处理,细化了碳化物,导致机械性能的提高.合适的热处理工艺使中铬铸铁得到良好的综合机械性能.研制结果表明:中铬铸铁在常规机械性能及抗磨粒磨损耐磨性上己接近或迟到镍硬Ⅳ型铸铁水平,生产成本大幅度降低.但淬透性仍低于镍硬Ⅳ型铸铁.有待进一步研究与提高.  相似文献   
110.
将铬系白口铸铁的共晶碳化物量保持在20%到25%,改变铬碳比,考察这些材料的磨料磨损性和断裂韧性.发现碳化物是抵抗磨损的重要参量,在碳化物对基体能够提供保护时,基体状态才起显著作用,从而影响材料整体的抗磨性;铬碳比的提高,有利于增加抗磨材料的服役寿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