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670篇 |
免费 | 91篇 |
国内免费 | 244篇 |
专业分类
系统科学 | 124篇 |
丛书文集 | 59篇 |
教育与普及 | 15篇 |
理论与方法论 | 4篇 |
现状及发展 | 23篇 |
综合类 | 278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9篇 |
2023年 | 32篇 |
2022年 | 42篇 |
2021年 | 50篇 |
2020年 | 50篇 |
2019年 | 39篇 |
2018年 | 54篇 |
2017年 | 67篇 |
2016年 | 71篇 |
2015年 | 94篇 |
2014年 | 108篇 |
2013年 | 117篇 |
2012年 | 161篇 |
2011年 | 163篇 |
2010年 | 147篇 |
2009年 | 126篇 |
2008年 | 141篇 |
2007年 | 154篇 |
2006年 | 136篇 |
2005年 | 140篇 |
2004年 | 128篇 |
2003年 | 113篇 |
2002年 | 106篇 |
2001年 | 99篇 |
2000年 | 89篇 |
1999年 | 81篇 |
1998年 | 57篇 |
1997年 | 63篇 |
1996年 | 63篇 |
1995年 | 42篇 |
1994年 | 54篇 |
1993年 | 33篇 |
1992年 | 29篇 |
1991年 | 30篇 |
1990年 | 24篇 |
1989年 | 34篇 |
1988年 | 27篇 |
1987年 | 10篇 |
1986年 | 7篇 |
1985年 | 1篇 |
1984年 | 1篇 |
1981年 | 2篇 |
195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0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将液体吸收剂分散于多孔材料颗粒内部形成固相支撑的吸收液膜,并用于低浓度乙烯的回收.这样不但保留了液相中离子的吸收特性,而且使液体形成了微米级的液膜,提高了吸收效率.研究了固相表面电荷性质对吸收过程的影响,对硅藻土采用酸浸和焙烧法进行了提纯处理,并用SEM和EDS等测试手段对其表征;通过酸碱滴定法测定了3种硅藻土样品的零... 相似文献
52.
GM(1,1)置零建模法及其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凌迎春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1996,16(5):108-112
本文从GM(1,1)建模特点出发,提出了一种置零建模的新方法(简记为GM0(1,1)法). 相似文献
53.
管训贵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25(4):368-369
对于正整数n,如果存在正整数k可使kn+1是素数,k|(n-1)且(n-1)/k不是合数,则设(fn)表示适合此条件的最小的k;否则(fn)=0.当(fn)=0时,n称为函数(fn)的一个零点;当f(n)=1时,称为函数(fn)的一个单位.该文证明了:(1)当且仅当p=1或p与p+2是一对孪生素数时,(fp+1)是(fn)的一个单位;(2)若素数p=1(mod 6),则(fp+1)是(fn)的一个零点,由此推出(fn)有无穷多个零点. 相似文献
54.
通过对潘一矿掘进工作面涌出量进行实测,对工作面瓦斯涌出来源及构成进行了分析。利用回归分析法,找出了工作面落煤、煤壁瓦斯涌出规律,为工作面的通风管理与安全生产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55.
56.
众所周知,在《数学分析》中会遇到连续函数的一个重要定理,即根的存在定理,此定理对方程根的存在性判别起着重要作用.将这方面已有的定理进行推广,并用例题说明其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57.
随着全球变暖现象加剧,控制建筑业碳排放成为了重要研究课题,建筑施工现场碳排放的计算与监测问题成为重点。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梳理了现有碳排放计算方法,总结了各类方法的特点,提出了基于信息物理系统(CPS)技术的施工现场碳排放实时监测系统框架;针对施工现场碳排放计算边界及计算逻辑进行了定义,并从硬件系统与软件系统两部分实现了碳排放实时监测系统的开发。最后,通过无线传感器、服务器、数据库以及客户端的有效耦合,实现了对建筑施工现场的碳排放进行实时监测和数据分析。 相似文献
58.
采用蜂窝状陶瓷作催化剂载体,制成含稀土、过渡金属组分,并具有钙钛矿型结构的汽车排气净化催化剂,对制成的CY-1催化剂在实验室进行模拟汽车尾气活性评价,确认该催化剂具有优良的CO氧化活性,起燃温度t_(50%)为200℃,并具有一定的NO还原活性,327℃时NO还原率为70.4%。该催化剂能耐12000h~(-1)的空速,耐800℃的热冲击,另外该催化剂经预还原处理后能较大地改善它的CO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59.
无论是用氮气法还是用水浸法造成萌发绿豆断绝氧气时其超弱发光(PE)都会大幅度下降,接近本底.当重新给氧时.萌发绿豆的PE立即上升,超过正常时的PE强度,随后才逐渐下降,最后接近正常时的发光水平,形成PE峰.PE峰值随着断氧时间的增加而增大,断氧半小时,已出现明显的峰值;断氧20小时后,PE峰值不再增大、出现饱合. 相似文献
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