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4篇
综合类   11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牦牛乳的凝乳性质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麦洼牦牛乳的若干凝乳性质进行了分析,并与中国荷斯坦牛乳作了比较,全乳加入凝乳酶后,所测定的牦牛个体乳样均能正常凝乳,而中国荷斯坦牛乳中有35%的样品无法凝乳,降低牦牛乳的pH值或在全乳中加入CaCl2(20mg/100ml乳)可显著减少凝乳时间,-20℃保存一个月的牦牛乳样无法正常凝胶,提示凝乳与酪蛋白微团的结构有很大关系,同一时间采集的全奶牦牛与半奶牦牛乳的凝乳时间未见明显差异;牦牛乳的凝乳时间与乳的常规厉分含量及乳蛋白组成之间也未发现明显的相关性,由于牦牛中未检测到象中国荷斯坦牛那样无法凝乳的个体,这一特点使得牦牛乳更适合制作乳酪,实验还对牦牛凝乳后的酶乳清、凝乳酪蛋白进行了电泳分析。  相似文献   
102.
中国西部牦牛资源丰富,应当尽快加速开发利用,经过研究,将所获得的奶,肉皮毛制品,进行试制加工及分析预测,其每年经济效益将达到64亿元人民币以上,这为促进中国西部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将起到巨大的不可估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3.
青海高寒地区西杂和荷杂犏牛生长发育指标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青南地区和环湖地区的西杂和荷杂公牛与牦牛杂交所生犏牛的生长发育进行了测定,并与同龄牦牛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初生、6月龄、18月龄、30月龄荷杂犏和西杂犏所有体尺体重指标均极显著的高于对照组牦牛(P<0.01);初生、6月龄、18月龄荷杂犏和西杂犏体重均无显著差异(P>0.05);犏牛初生体重大于牦牛,生长发育快,杂种优势明显,至18月龄,两种犏牛平均体重比牦牛高51.05 kg;到30月龄时,两种犏牛平均体重比牦牛高90.0 kg,比牦牛体重高出51.50%。  相似文献   
104.
对牦牛黑素皮质素受体-4(MC4R)基因进行了克隆和序列分析,以期为进一步开展牦牛MC4R基因与其肥胖性状的相关分析以及基因定位、表达调控等研究提供理论基础。首先采用特定引物对牦牛MC4R基因进行PCR扩增、克隆和测序,然后用B ioEd it7.0.0软件拼接MC4R基因全序列,用DNAMAN5.2.2软件对编码序列进行翻译,用DNAStar6.13比对后比较基因和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实验获得牦牛MC4R基因全长1343bp,其中编码序列全长999bp,共编码332个氨基酸残基的蛋白质。牦牛MC4R基因序列与普通牛、人、食蟹猴、猪、狗、大鼠、小鼠、鸡、斑马鱼、金鱼、东方鲀和河豚的同源性分别是99.5%、85.5%、84.9%、88.1%、86.7%、83.9%、83.8%、75.5%、61.2%、59.5%、65.3%和64.6%,由此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是99.1%、91.9%、91.9%、93.1%、92.2%、90.4%、89.8%、84.0%、66.7%、65.7%、67.2%和66.7%。本研究成功的克隆了牦牛的MC4R基因,表明其在物种间具有较高的保守性。  相似文献   
105.
Cattle yaks are an F1 hybrid between cattle and yaks and exhibit significant hybrid vigor. However, cattle yaks are sterile males. To study the epigenetic aspects of this reproductive isolation, IGF2 mRNA expression in cattle yaks and their parents and the patterns of the IGF2 differentially methylated regions (DMR) were examined in blood and teste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IGF2 expression in cattle yaks’ testes was lower than in their parents (P < 0.01). The IGF2 DMR was highly methylated (above 90%) in blood and testes of cattle yaks, yaks and cattle, with the highest level in cattle yaks (P > 0.05). Our study showed that IGF2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bovine spermatogenesis and might be involved in cattle-yak male sterility. The methylation level of the IGF2 DMR was irrelevant to the lower expression of IGF2 in cattle yaks; other factors perhaps play roles in its expression.  相似文献   
106.
1988年4~5月对引进到青海大通牛场和甘南藏族自治州的九龙牦牛的适应性、生长发育、生产性能与行为表现等进行了调查、观察和测定,并对其生理指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在青海高原的生态条件下,九龙牦牛是适应的,生长发育良好,并表现出良好的产毛绒性能。  相似文献   
107.
采用非连续性缓冲系统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分别对50头九龙牦牛和50头麦洼牦牛的血清酯酶(ES)同工酶、淀粉酶(Am)同工酶进行了研究。在ES同工酶的研究中,九龙牦牛5带较多,占43.9%,麦洼牦牛6带较多,占54.7%;九龙牦牛的带型座含有Es—5,而麦洼牦牛有Es—8,却无Es—5;Am基因座均受Am~A、Am~B、Am~C三个等显性等位基因控制,两个品种都未出现AA和AB型,且Am~c基因频率是两个品种的优势基因;麦洼牦牛的杂合子频率(0.867)高于九龙牦牛(0.780)。表明麦洼牦牛的遗传特性比九龙牦牛复杂。对麦洼牦牛的两个同工酶的活力与产奶量、乳脂率以及体重的关系作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ES同工酶的强带与产奶量、乳脂率呈显著正相关、与体重呈显著负相关。Am同工酶的总活力与产奶量、乳脂率呈显著的负相关、与体重呈显著正相关。这不仅表明了ES同工酶、Am同工酶与生产性能具有较密切关系,而且对开展选育工作及牦牛生产性能鉴定等方面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8.
对牦牛SRY和TRO的部分基因克隆和序列分析,以期为牦牛X精子和Y精子鉴定、性染色体的基因定位以及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研究提供理论依据.从牦牛和西门塔尔牛冷冻精液中提取DNA,用特定引物对SRY、TRO基因部分序列进行扩增并进行TA克隆和测序.结果表明,这两个基因区域在牛种中有极高的保守性,牦牛与普通牛SRY和TRO基因这两个区域的核酸同源性分别高达99.08%和99.39%.  相似文献   
109.
对青海省81头玉树州高原型牦牛的血清钙和无机磷离子浓度进行了测定,同时对各项指标间的性别差异及年龄差异做了研究。结果为:①成年组牦牛的血清钙和无机磷离子浓度分别为(2.36±0.48)mmol/L和(1.68±0.42)mmol/L;②成年组母牦牛的血清钙离子浓度显著高于公牦牛(P<0.05),而无机磷离子浓度没有性别差异;③犊牛组牦牛的血清钙和无机磷离子浓度分别为(2.41±0.38)mmol/L和(1.65±0.43)mmol/L;两项指标均无性别差异(P>0.05);④成年组与犊牛组牦牛的血清钙和无机磷离子浓度均没有年龄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10.
设计一对PCR引物,寡聚核苷酸序列的上游引物为5’-gCg,AAT,TCA,TCC,CAC,gTg,CCT,gC-3’,下游引物为5’-gAg,AAT,TCC,Tgg,ggA,ggg,ACC,TT-3’。经68℃退火及30轮循环的PCR程序后,分别克隆了来自我国甘肃、青海和云南地区牦牛β乳球蛋白基因的5’调控区1447bp的DNA片段。将该片段从琼脂糖凝胶中回收,克隆在pMD18-T Vector后进行序列测定。序列分析结果表明,甘肃牦牛与青海牦牛该序列的核苷酸同源性为98、13%,与云南牦牛该序列的核苷酸同源性为97.65%,青海牦牛与云南牦牛该基因片段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9.4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