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05篇
  免费   312篇
  国内免费   484篇
系统科学   625篇
丛书文集   223篇
教育与普及   53篇
理论与方法论   47篇
现状及发展   58篇
综合类   7588篇
自然研究   7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65篇
  2021年   99篇
  2020年   110篇
  2019年   93篇
  2018年   102篇
  2017年   110篇
  2016年   133篇
  2015年   235篇
  2014年   415篇
  2013年   330篇
  2012年   539篇
  2011年   639篇
  2010年   483篇
  2009年   485篇
  2008年   513篇
  2007年   674篇
  2006年   559篇
  2005年   533篇
  2004年   465篇
  2003年   433篇
  2002年   315篇
  2001年   226篇
  2000年   204篇
  1999年   136篇
  1998年   104篇
  1997年   109篇
  1996年   88篇
  1995年   62篇
  1994年   58篇
  1993年   49篇
  1992年   57篇
  1991年   30篇
  1990年   30篇
  1989年   29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2篇
  1981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定型观念是影响跨文化交际的一个重要的认知因素,正引起语言学家们的广泛关注。本文探究了定型观念的形式、发展及对跨文化交际的负面影响,并对由此产生的跨文化交际距离及交际中断进行了剖析。  相似文献   
42.
代码传输是实现无线传感器网络应用重构的关键技术.首先研究传感器网络环境自适应应用重构(EAAR)模型的两种代码传输模式-拉模式和推模式,并结合两种模式的特点提出一种适用于分簇传感器网络的能量有效代码传输模式-基于簇的混合代码传输(Cluster-based Hybrid Code Transmission, CHCT).在该模式下,簇头节点采用拉方式从基站获取代码,簇内节点采用推方式进行代码传输.仿真实验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并讨论了影响CHCT性能的主要参数.  相似文献   
43.
介绍了W—CDMA,TD—SCDMA和TD—SCDMA等3G通信系统,分析了3G通信系统的前景。  相似文献   
44.
从移动通信系统演进的角度介绍了安全机制的发展历程,分析研究了2G的安全性措施,阐述了3G认证签权方案及其优缺点,并对移动通信安全机制提出了一些见解。  相似文献   
45.
文章通过体育教育专业少数民族学生汉语交际能力的观察,对怎样在体育教学中更好地利用专业汉语课程提高少数民族学生交际能力,对体育专业汉语课程教材、课堂组织、教学方法,交际活动等四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对教学中的一些常见的做法作出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46.
基于反相对称法的双边带通信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给出了一种基于反相对称法的双边带通信系统的实现方法,通过MATLAB仿真,证实了这种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47.
本文全面论述了微波通信接收系统的噪声来源和分类,并较详细地分析了噪声系数及网络的噪声特性。专门讨论了调频制卫星通信和微波中继通信系统中的噪声对多路电话通信的影响。  相似文献   
48.
目前国内外广泛使用的数字微波140Mb/s、16OAM系统,由于选择性衰落造成的码间干扰,一般都采用基带自适应均衡器予以补偿。本文研究了基带横向均衡器和判决反馈均衡器在不同抽头个数时最小相位衰落和非最小相位衰落的均衡能力、并分析了定时相位偏差对均衡器的影响。  相似文献   
49.
IP电话技术,作为通信领域内一个令人瞩目的亮点,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文章从IP电话的系统结构出发,分析了目前IP电话网络系统所面临的问题,探讨了IP电话的发展趋势———IP电话技术必将成为通信技术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50.
本文讨论研究了计算机与智能仪器串行通信的主要问题,首先分析了这种串行通信的特点,阐述了计算机串行通信方式的选择,接口硬件的连接及软件的编程。重点讨论了实现串行通信中的通信协议、流量控制和差错检测,经在PC—386工控机与数种智能仪器的串行通信实验,得到了令人满意的良好效果。文中提出的内容是理论与实践结合的经验总结,它对从事于计算机与智能仪器串行通信工作的人员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