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9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37篇
系统科学   19篇
丛书文集   26篇
教育与普及   8篇
理论与方法论   5篇
现状及发展   7篇
综合类   694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45篇
  2007年   63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81.
文中探讨了合金元素对白口铸铁共晶形态和碳化物种类的影响,指出要提高合金白口铸铁的韧性,必须改变共晶碳化物的形态.试验发现.通过改变合金元素的组合,产生离异共晶和成分过冷,可以得到一种理想的共晶组织,共晶碳化物为合金渗碳体(Fe·M)_3C,呈不连续的块棒状均匀分布.文中探讨了这种理想组织的形成机理.提出初生奥氏体和共晶奥氏体呈松树状和呈杉树状长大的两种离异共晶机制。  相似文献   
182.
低合金白口铸铁的稀土变质机理及新工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首先实验肯定了抗磨低合金白口铸铁可以通过稀土变质处理使M_3C型碳化物成为板块状及断开分布,从而明显地提高了它们的韧性及抗磨性。 稀土变质剂在白口铸铁结晶过程中的作用经试验确认为:(1)形成硫氧化物有利于初生奥氏体在熔体中各处形核,及在固液界面富集造成成份过冷区使奥氏体枝晶轴次发达。两昔均有利于将共晶碳化物隔断;(2)促使共晶转变温度降低,则有利于离异共晶的增长,而扩大共晶转变温度范围;则有利于共晶结晶的体积形核;最后稀土在增长的共晶碳化物上选择吸附则对获得板块状碳化物有利。 以上述的稀土变质机理假说为依据,试验开发了采用综合孕育剂及综合变质剂的两步变质处理的新工艺,在采用较少的稀土变质剂用量时,仍可获得较高韧性的白口铸铁。  相似文献   
183.
筛分机的工作参数是影响筛分机分级效率和生产能力的重要因素。通过对白瓜子筛分机工作参数的试验分析,确定了有别于文献介绍的筛分机工作参数,修正了筛分机工作转速的经验公式。  相似文献   
184.
报道雄白蜡虫的生物生态学特性.分析不同产地白蜡虫雄虫的泌蜡能力与生态环境的关系.结果表明,雄虫泌蜡能力与繁育它的栖息地的生态条件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5.
本文应用加权最小二乘法,得到线性非定常控制系统状态滤波公式另一证明.作为特例,同时也得到一组新的卡尔曼滤波公式.  相似文献   
186.
报道了1986年快中子辐照白蜡虫种虫促进白蜡增产的试验结果.试验表明用1.2×10~6n/cm~2、3×10~5n/cm~2两个最佳通量进行辐照,分别增产白蜡32.53%及18.25%,用1×10~9n/cm~2辐照不仅不会杀死虫卵而且也增产19.84%.  相似文献   
187.
多元低合金对高铬锰白口铸铁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该文利用正交设计试验探讨了Nb、V、Cu在高铬锰白口铸铁中的合金化作用和稀土硅铁的变质作用,结果表明,合金元素能够细化晶粒,改善碳化物的形貌和分布,提高力学性能和耐磨性,确定了多元低合金高铬锰白口铸铁的最佳成分和热处理工艺。  相似文献   
188.
高精度的星载原子钟使得GPS授时精度得到了很大提高.针对GPS授时过程中接收机受到各种噪声的影响,利用Kalman滤波原理,建立状态方程和观测方程,对噪声进行分类和讨论,运用Kalman滤波原理对接收机钟差数据进行了分析,计算结果表明Kalman滤波可提高GPS单向授时精度.  相似文献   
189.
How a conformationally disordered polypeptide chain rapidly and efficiently achieves its well-defined native structure is still a major question in modern structural biology. Although much progress has been made towards rationalizing the principles of protein structure and dynamics, the mechanism of the folding process and the determinants of the final fold are not yet known in any detail. One protein for which folding has been studied in great detail by a combination of diverse techniques is hen lysozyme. In this article we review the present state of our knowledge of the folding process of this enzyme and focus in particular on recent experiments to probe some of its specific features. These results are then discussed in the context of the ‘new view’ of protein folding based on energy surfaces and land scapes. It is shown that a schematic energy surface for lysozyme folding, which is broadly consistent with our experimental data, begins to provide a unified model for protein folding through which experimental and theoretical ideas can be brought together.  相似文献   
190.
鸡蛋白中的转铁蛋白具有清除过氧自由离子的功能.为了考察这些蛋白质在金属卟啉催化剂催化氧化反应中是否有增效作用,用鸡蛋白固载金属卟啉制备了鸡蛋白四苯基钴卟啉固体催化剂,研究其催化氧化乙醇选择性生成乙醛和乙酸的能力,考察反应时间、温度和压力对其催化性能的影响,并用紫外可见光谱( UV-Vis)及傅立叶红外吸收光谱(FT-I...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