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99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89篇
系统科学   11篇
丛书文集   44篇
教育与普及   7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现状及发展   8篇
综合类   1439篇
自然研究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45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52篇
  2011年   63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74篇
  2008年   65篇
  2007年   86篇
  2006年   84篇
  2005年   77篇
  2004年   96篇
  2003年   63篇
  2002年   67篇
  2001年   66篇
  2000年   65篇
  1999年   56篇
  1998年   40篇
  1997年   37篇
  1996年   44篇
  1995年   32篇
  1994年   30篇
  1993年   26篇
  1992年   31篇
  1991年   30篇
  1990年   24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导入野生大豆DNA小麦后代的农艺性状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花粉管通道法将野生大豆总DNA导入小麦,获得了转基因小麦,其后代的农艺性状有较大的变化。田间实验分析了变异系小麦植株与对照植株在叶片的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叶面积及株高、穗粒、穗重等性状上的差异。t检验结果显示,变异系小麦在叶面性状及产量性状上的差异是显著的,外源DNA的导入改善了植物的农艺性状,并在后代中表达,为选育高产、优质的新小麦品种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2.
对里氏木霉和酵母菌混合发酵秸杆提高其粗蛋白含量的发酵工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其发酵最优工艺条件 :以尿素作为氮源 ,里氏木霉接种 2 4 h后接种假丝酵母 ,接种量比例为 1∶ 4 (酵母∶里氏木霉 ) ,于 p H3.0 ,30℃下培养 4 d。粗蛋白含量可达 30 .5 5 % ,粗纤维转化率可达 33.5 %。  相似文献   
83.
木质素降解菌L1原生质体的形成和再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从自然界筛选出一株降解木质素高的白腐真菌 L1,对其原生质体的形成和再生进行了研究。在 OS培养基中生长的菌丝体 ,原生质体数量较高。在液体培养条件下 ,于 OS培养基中培养 60 h的菌丝体 ,用 0 .3% β-巯基乙醇与酶液同时处理菌丝体 ,采用 p H5 .0的混合酶 (蜗牛酶∶纤维素酶∶溶菌酶的最佳浓度比为 5∶ 4∶ 1 ) ;在 30℃酶解 4h;用 0 .4mol/L NH4Cl,1 0 mmol/L Mg SO4作渗透压稳定剂时 ,原生质体数量达到 4.32× 1 0 5个 /mg。 OS双层再生培养基最适于原生质体再生  相似文献   
84.
光、渗透胁迫和激素对离体小麦叶片衰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不同苗龄的离体小麦叶片为材料,本文研究了光、渗透胁迫和激素对小麦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光低浓度的吲哚乙酸和激动素均可延缓小麦叶片的衰老;而脱落酸、氯化钠和聚乙二醇均可加速小麦叶片的衰老。  相似文献   
85.
本文以系统发育理论为依据,结合科研与生产实际对小麦产量因素在产量提高过程中的作用效应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以穗数为中心协调粒数与粒重发展的观点.  相似文献   
86.
在大田条件下 ,采用正常授粉 ,同时在隔离区条件下 ,用化学药剂 (1号液 :5 0 0mg·kg-1对氯苯氧乙酸+10 0mg·kg-1激动素 +体积分数为 0 .0 15二甲基亚砜 ,2号液 :5 0 0mg·kg-1对氯苯氧乙酸 +10 0mg·kg-1激动素 +体积分数为 0 .0 15二甲基亚砜 +10 0mg·kg-1赤霉素 )分别处理矮败小麦的子房 ,并以蒸馏水处理为对照。取材后进行生化分析。结果表明 :(1)正常授粉的子房 ,蛋白质含量、氨基酸含量、葡萄糖含量、蔗糖转化酶活性、谷丙转氨酶活性、过氧化物酶活性和呼吸强度都随着子房的发育逐渐升高。 (2 )化学药剂处理和对照处理的子房 ,发育初期上述生化指标明显升高 ,但发育后期随着子房的退化 ,上述生化指标又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87.
以5个小麦杂交组合F_1为材料,采用两种培养方式,在不同碳源的三种培养基上进行花药培养。结果表明,用麦芽糖取代常用培养基中的蔗糖,可有效地提高愈伤组织的诱导率,提早出愈时间,用葡萄糖代替蔗糖则具有不利影响;固体培养和固体+液体培养两种方式比较,愈伤组织诱导率没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88.
试验对高产冬小麦的氮、磷、钾吸收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品39冬小麦在整个生育期内,叶片内N、P、K的累积高峰在拔节期;而茎和鞘中N的累积高峰在灌浆期;P、K的累积高峰在乳熟初期;穗中N、P、K的累积自孕穗到成熟一直增加,到成熟期最大。同时,小麦植株体内N、P、K的比例前期较稳定,在5~6.5∶1∶5~6之间,后期有所下降,但体内P素增加。  相似文献   
89.
本文研究了在少竞争和竞争环境下小麦个体表现和群体表现的关系。结果表明,所考察的40个性状都随密度的变化而变化,不同性状的稳定性不同。相关分析和灰色关联分析结果基本一致,得到一些对群体产量作用较大的性状,他们大多又是稳定或较稳定性状,可做为早代产量选择的主要指标。这些对群体产量作用较大的性状分别属于生育期(A)、生理(B)、产量(C)和形态(D)性状群,低密度下这四个性状群与中、高密度群体产量的典范相关系数大小顺序都是B>D>A>C,生理性状群与群体产量的关系最为密切。稀植下所有农艺性状对密植群体产量逐步回归分析的最终入选性状是每穗粒重和单株有效穗数,再次证明:高产育种在保证适宜亩穗数的前提下,主攻每穗粒重的方向是必要的和正确的。  相似文献   
90.
本文研究了8℃(处理)和25℃(对照)对8个春小麦品种幼苗叶内过氧化物酶和酯酶同工酶的影响。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酶谱经薄层色谱扫描分析表明:1)处理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带数比对照减少1条和增加2条的各有1个品种;酶带数没有变化的有6个品种。处理的过氧化物酶活性,比对照升高和降低的各有4个品种。2)处理的酯酶同工酶带数比对照增加1~3条;酯酶活性升高的只有3个品种,而降低的却有5个品种。本研究结果有助于对春小麦抗寒性的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