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2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8篇
丛书文集   2篇
教育与普及   1篇
现状及发展   2篇
综合类   139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水溶性三聚氰胺甲醛树脂的合成及其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固体含量大于50%,粘度100秒(B-4杯,25℃),有效使用期6个月以上的三聚氰胺甲醛树脂的合成方法。测定结果表明,该样品与美国ACCOBOND 3900锚固剂比,IR吸收峰基本相同,分子量为247(占78%)、492(占16%)和1.5×10~4(占6%)。该树脂用作防潮玻璃纸的锚固剂,效果很好,热封值为93g/cm我们还合成了三聚氰胺甲醛粉状树脂,可直接用于嘧胺塑料制品的表面罩光,增加光泽度和耐磨性。  相似文献   
102.
川中地区震旦系油气成藏过程的相态演化与勘探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川中地区震旦系油气成藏过程中相态变化的角度分析勘探前景.运用磷灰石裂变径迹和Easy Ro化学动力学模型联合计算了寒武系烃源层、震旦系储层所经历的热史和寒武系烃源岩的生烃史.寒武系烃源岩具有明显的二次生烃的特征,从而导致震旦系储层多期次的油气充注.震旦系储层的烃类流体相态因温度、压力的变化发生了从油→凝析油和湿气→油裂解成因的天然气→液态甲烷(水溶态)→气态甲烷等一系列的相态变化.其中对成藏具有重要意义的是,因温度变化导致油裂解为天然气过程中所形成的异常高压致使水溶气的形成,并因后来构造隆升所引起水溶气的脱溶过程.该区寒武系烃源岩生烃强度大,震旦系古构造的形成和发展与生烃过程配置较好,表明川中地区震旦系具有良好的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103.
以三羟甲基丙烷(TMP)和N,N-二羟乙基-3-胺基丙酸甲酯为单体,通过“准一步法”合成三代超支化聚胺-酯(HBP-OH),再与羟烷基硅油、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二羟甲基丙酸(DMPA)和丙烯酸-β-羟乙酯(HEA)反应,合成了三代水溶性超支化光敏有机硅聚氨脂丙烯酸酯低聚物(WHBPSUA)。研究了反应温度、DMPA用量等因素对合成反应和产物性能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反应条件,并通过IR、1H-NMR和GPC对超支化聚胺-酯及低聚物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三代超支化聚胺-酯(HBP-OH)最佳反应温度分别为120、130和135 ℃;DMPA和羟烷基硅油物质的量的比为1∶1时,所合成产物WHBPSUA具有良好的水溶性和成像性。  相似文献   
104.
壳聚糖化学改性条件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如何控制在均相条件下以高脱乙酰度的壳聚糖为主要原料,在乙酸水溶液-乙醇-吡啶介质中实现壳聚糖N位乙酰化反应的问题;制备了脱乙酰度为50%左右,具有良好水溶性的壳聚糖;重点研究了乙酰酐的用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溶剂对脱乙酰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乙酰酐用量与壳聚糖的摩尔比在2.0左右,温度为40℃,溶剂为乙醇时产物的脱乙酰度接近50%,反应时间为3小时.  相似文献   
105.
以C60-脱氢枞胺吡咯烷衍生物和C60-脱氢枞胺氮烯加成物为原料,通过两种不同的水性化途径分别合成了两种水溶性的C60-脱氢枞胺富勒醇衍生物和两种水溶性的C60-脱氢枞胺甘氨酸衍生物。产物经TEM、FT-IR、ESI-MS、1H NMR和HPLC等分析方法检测确认为目标产物,且为加成度不同的混合物。对合成出的4种水溶性C60-脱氢枞胺衍生物进行了生物活性测试。结果表明,4种水溶性C60-脱氢枞胺衍生物对rTaq DNA聚合酶和HIV-1反转录酶均表现出一定的抑制作用,对卵巢癌细胞株几乎不表现出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106.
介绍了水溶性硫化黑BR的标准技术指标,从强度和色光检测、分光强度测定等方面阐述了水溶性硫化黑BR染色性能和检验方法。  相似文献   
107.
High MW chitosan (CS) solutions have already been proposed as vehicles for protein delivery. The aim of the present work is to investigate the potential utility of water-soluble chitosan (WSC) as vehicles to load and deliver proteins. WSC nanoparticles (WSC NP) with various formations were prepared based on ionic gelation of WSC with pentasodium tripolyphosphate (TPP) anions. Bovine serum albumin (BSA) was used as a model protein drug incorporated into the WSC nanoparticles. Blank and BSA-loaded WSC nanoparticles were examined and determined to have a spherical shape with diameters between 35―190 nm, and zeta potential between 35―42 mV. FTIR confirmed that the tripolyphosphoric groups of TPP linked to the ammonium groups of WSC in the nanoparticles. Some factors affecting delivery properties of BSA have been investigated. Altering the concentration of BSA from 0.05 to 1 mg/mL enhanced the loading capacity of BSA but decreased loading efficiency simultaneously. Also, with the introduction of poly ethylene glycol (PEG), BSA release accelerated. Nanoparticle preparation from WSC with various deacetylation degrees (DDs) from 72.6% to 90% and MWs ranging from 3.5 to 15.8 kDa promoted loading efficiency and decreased the release rate. These results indicate that WSC nanoparticles are promising carriers for protein delivery.  相似文献   
108.
探讨四川盆地元坝地区雷口坡组气源与碳同位素倒转成因.通过雷口坡组烃源岩与天然气地化参数分析,其烃源岩以泥晶灰岩、含泥灰岩为主,TOC质量分数平均为0.37%,生烃能力较差.天然气中非烃气的体积分数多数<10%,烷烃气组分较干,CH4相对体积分数平均为99.0%,碳同位素较轻,其中δ13C1均值为-34.19‰,δ13 C2均值为-33.31‰,且多数样品发生δ13C1,δ13C2倒转;甲烷氧同位素较轻,均值为-156.3‰.与相邻层位烷烃气对比并结合烃源背景,综合分析认为其气源主要为须家河组媒型气,其甲烷、乙烷碳同位素倒转为水溶分馏作用导致气层中乙烷变轻程度超过甲烷一定幅度引起.  相似文献   
109.
魔芋中水溶性多糖的提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对不同的料液比、提取次数、提取时间、提取温度等对魔芋中水溶性多糖提取的影响,结果表明,魔芋中水溶性多糖的提取的最适宜条件是料液比为1:100,提取温度为90℃,提取时间为2h,提取次数为3次.  相似文献   
110.
于2009年10月至2010年8月间采集郑州市大气颗粒物PM2.5与PM10样品,对其质量浓度及水溶性离子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PM2.5在秋、冬、春、夏四季的质量浓度的平均值分别为134.9、121.6、77.9和102.0μg/m^3,PM10在秋、冬、春、夏四季的质量浓度的平均值分别为193.2、184.0、140.9和140.5μg/m^3,日均值超标率分别达77.8%和59%.PM2.5和PM10质量浓度呈现很好的相关性,春季粗粒子在PM10中的比例相对较高,而秋、冬和夏季细粒子是PM10的主要组成部分.主要的水溶性离子是SO4^2-、NO3^-和NH4^+,大部分以(NH4)2SO4和NH4NO3形式存在;NO3^-和SO4^2-质量比小于1,说明采样期间郑州市大气以固定排放源污染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