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7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11篇
系统科学   3篇
丛书文集   11篇
教育与普及   1篇
现状及发展   8篇
综合类   45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研究了在以水溶性铑膦络合物RhCl(CO)(TPPTS)2为催化剂的两相体系中,反应温度、压力、膦铑比、催化剂浓度、CO/H2分压比、底物浓度等对1-丁烯氢甲酰化反应的活性和区域选择性的影响.结果表明,RhCl(CO)(TPPTS)2对水/有机两相催化体系1-丁烯氢甲酰化反应表现出良好的活性和区域选择性,在100℃,2.5MPa,[TPPTS]/[Rh]=25时,生成戊醛的TOF高达2500h^-1,生成正戊醛的选择性达到87.5%.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不同干燥方式对鲍鱼中营养成分的影响,采用自然晾晒、热风干燥和微波真空干燥的方式,研究干制鲍鱼中多糖、总糖、胶原蛋白以及氨基酸含量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自然晾晒的鲍鱼中多糖和总糖含量显著高于热风干燥及微波真空干燥,而胶原蛋白及氨基酸含量则显著低于其余2种干燥方法。其中胶原蛋白含量以微波真空干燥的方式最佳,但同热风干燥间相差不大;氨基酸含量以热风干燥方式最佳。综合整体实验结果,热风干燥及微波真空干燥优于自然晾晒,且有利于工业化生产加工。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澳洲大蠊与美洲大蠊中总糖含量的差异。方法:采用苯酚-硫酸法测定总糖含量。结果:澳洲大蠊中总糖平均含量为139.6 mg/g,美洲大蠊的为127.6 mg/g,两种蜚蠊的总糖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两种蜚蠊中总糖含量丰富,且二者的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不同质量浓度赤霉素(GA3,0、100、200、300、1 000 mg/L)替代低温解除芍药品种‘大富贵’休眠的效果,探讨休眠解除前后其内源激素和糖类代谢生理变化,为生产上利用GA3解除芍药休眠及调控花期提供理论及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5.
采用水热方法合成了一个新的磷钼酸盐化合物,并通过元素分析、红外、紫外、循环伏安和单晶X射线衍射分析等手段对其进行了表征。单晶结构解析结构表明,该化合物的阴离子{Na[Mo12O24(OH)6(PO4H)2(PO4H3/2)2]}6- 由2 个{Mo6P4O31} 单元和一个八面体配位的金属钠离子共价组装形成,具有夹心型结构。该化合物是目前为止获得的第一个含有孤立M[Mo6P4O31]2 夹心结构的水溶性多钼磷酸盐。该水溶性化合物将会作为一个基本的反应原料和基本构筑单元合成组装出更多结构新颖、性质丰富的新型多钼磷酸盐。  相似文献   
16.
响应面法优化超声波辅助提取红曲米中水溶性色素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研究了红曲米中水溶性色素的超声波辅助提取法的提取工艺.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研究了超声时间、液料比和超声功率对提取液色价的影响,建立了二次回归模型,得到了提取工艺的最优条件.研究结果表明以上3因素对红曲米中水溶性色素的提取均有显著影响.在提取工艺条件:超声时间为20.6 min,液料比为32.2∶1,超声功率为730 W下提取,红曲米中水溶性色素的色价达到最大值,为570.5 U/g.  相似文献   
17.
怀地黄不同品种块根显微结构与糖分含量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石蜡切片和分光光度计对不同品种怀地黄块根的显微结构和糖分含量进行了研究,并用SPSS 10.0软件分析了两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怀地黄不同品种块根的显微结构差异明显,且还原糖含量的差异达到了显著水平.块根中还原糖含量、总糖含量均与块根各解剖结构特征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8.
采用聚季铵盐修饰的方法合成了水溶性的多壁碳纳米管(MWNTs)。用混酸(浓硫酸与浓硝酸,体积比为3∶1)对平均直径为20 nm的MWNTs进行氧化处理。红外光谱分析表明,氧化1 h~3 h可使MWNTs表面生成羧基,扫描电镜测试表明MWNTs被氧化为短管。氧化2 h的MWNTs经过与氯化亚枫的酰氯化及与聚季铵盐的脂化缩合两个反应步骤,合成了表面接枝聚季铵盐的MWNTs,红外光谱分析证明了该MWNTs的生成。透射电镜测试显示聚季铵盐修饰的MWNTs在乙醇中能够有效地克服团聚倾向;水溶性实验表明改性后的MWNTs在水中具有自分散性,并能够保持长时间的溶解能力。  相似文献   
19.
A large number of compounds mimicking the structures of monosaccharides or oligosaccharides have been discovered from natural sources. Such sugar mimics inhibit carbohydrate-degrading enzymes because of a structural resemblance to the sugar moiety of the natural substrate. Carbohydrate-degrading enzymes are involved in a wide range of important biological processes, such as intestinal digestion, posttranslational processing of the sugar chain of glycoproteins, their quality control mechanisms, lysosomal catabolism of glycoconjugates, and some viral infections. It has now been realized that inhibitors of the enzymes have enormous therapeutic potential in diabetes and lysosomal storage disorders. In this review, the general bioactivity, current applications, and the prospects for new therapeutic applications are described. Received 27 August 2008; received after revision 08 November 2008; accepted 03 December 2008  相似文献   
20.
MurNAc etherases cleave the uniqued-lactyl ether bond of the bacterial cell wall sugar N-acetylmuramic acid (MurNAc). Members of this newly discovered family of enzymes are widely distributed among bacteria and are required to utilize peptidoglycan fragments obtained either from the environment or from the endogenous cell wall (i.e., recycling). MurNAc etherases are strictly dependent on the substrate MurNAc possessing a free reducing end and a phosphoryl group at C6. They carry a single conserved sugar phosphate isomerase/sugar phosphate- binding (SIS) domain to which MurNAc 6-phosphate is bound. Two subunits form an enzymatically active homodimer that structurally resembles the isomerase module of the double-SIS domain protein GlmS, the glucosamine 6-phosphate synthase. Structural comparison provides insights into the two-step lyase-type reaction mechanism of MurNAc etherases: β-elimination of the D-lactic acid substituent proceeds through a 2,3-unsaturated sugar intermediate to which water is subsequently added. Received 31 August 2007; received after revision 12 October 2007; accepted 1 November 200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