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546篇
  免费   502篇
  国内免费   599篇
系统科学   342篇
丛书文集   316篇
教育与普及   195篇
理论与方法论   21篇
现状及发展   97篇
综合类   14656篇
自然研究   20篇
  2024年   49篇
  2023年   133篇
  2022年   196篇
  2021年   209篇
  2020年   223篇
  2019年   191篇
  2018年   217篇
  2017年   268篇
  2016年   293篇
  2015年   421篇
  2014年   683篇
  2013年   518篇
  2012年   830篇
  2011年   897篇
  2010年   753篇
  2009年   826篇
  2008年   779篇
  2007年   1065篇
  2006年   962篇
  2005年   793篇
  2004年   713篇
  2003年   774篇
  2002年   584篇
  2001年   542篇
  2000年   432篇
  1999年   363篇
  1998年   283篇
  1997年   262篇
  1996年   215篇
  1995年   176篇
  1994年   182篇
  1993年   162篇
  1992年   120篇
  1991年   139篇
  1990年   99篇
  1989年   95篇
  1988年   90篇
  1987年   63篇
  1986年   27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4篇
  1981年   2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分析了多股挑、跌流水舌在水垫中扩散的水力特点 ,提出多股水舌在完全混合扩散区能量汇聚 ;以卡里巴、塔贝拉等工程原型冲坑资料为准 ,引入基岩抗冲水深 ,提出多股挑、跌流水舌作用下冲坑水深的估算方法 ;用小湾表、中孔多股挑、跌流作用下的试验值进行比较 ,表明预报公式可行。研究成果供水垫塘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992.
高拱坝表孔及中孔挑流水舌上下碰撞作用下基岩冲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表孔及中孔挑流水舌上下碰撞能量损失、 3 -D扩散和漏碰等水力特点 ,用动量方程和水舌空中扩散宽度沿程变化规律导出 3 - D碰撞流速、碰撞效率和碰撞能量损失 ,得出碰撞最佳水力条件。分析碰撞水舌对基岩冲刷特点 ,提出表、中孔水舌上下碰撞作用下基岩冲刷平衡深度估算方法。小湾表孔、中孔碰撞工况下基岩冲刷试验表明 ,预报值和试验值在各级库水位下基本吻合。研究表明预报方法可行的  相似文献   
993.
硫代双乙醇的超临界水热分解过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等温管式平推流反应器中研究了超临界水中硫代双乙醇 (TDG)的水热分解反应 ,反应温度为 42 5~ 5 2 5℃ ,压力为 2 2~ 30 MPa,反应停留时间为 0 .6~ 6 3.2 s。结果表明 ,TDG可在超临界水中快速、彻底分解。TDG分解产物为甲烷、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乙烯、氢气、乙醇、乙醛、硫化氢和单质硫。 TDG转化率随停留时间增加而增大。随温度和压力升高 ,TDG分解速率加快。分析表明 ,TDG的水热分解过程是通过水解和热解两条反应路径进行的  相似文献   
994.
水色遥感理论模型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由于目前技术条件的限制 ,黑箱模型在水体组份反演的研究中占据了主导地位 ,但其理论基础不足 ,针对具体成像条件推得的黑箱模型难以推广 ,故需从水色遥感成像机理出发来研究理论模型的识别和求解。意识到辐射传输方程难以实用 ,提出基于辐射传输方程求解结论的水色遥感理论模型架构。并讨论了模型的若干影响因素。特别指出 ,应该使用传感器灵敏度积分的方法来关联传感器接收到的辐射率和灰度值数据 ,而不是简单地使用传感器在波段中心波长处接收的辐射率。  相似文献   
995.
贵州水资源的特点及其可持续发展战略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面对21世纪水资源的严峻挑战,本文结合我国西部大开发实际,论述了贵州水资源的特点、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贵州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战略。  相似文献   
996.
培养料和温度对茶薪菇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实验室内,以PDA为培养基接种茶薪菇,置于梯度为5℃、10℃、15℃、18℃、20℃、25℃、28℃、30℃、32℃、33℃、35℃、36℃的恒温箱中,培养观察茶薪菇菌丝生长。用配方I:棉籽壳77%、麦麸20%、石膏粉2%、蔗糖1%;配方Ⅱ:茶支屑77%、麦麸20%、石膏粉2%、蔗糖1%;配方Ⅲ(对照):阔叶树木屑77%、麦麸20%、石膏粉2%、蔗糖1%,作为培养料接种茶薪菇,培养观察茶薪菇的菌丝生长和产量。以配方I为培养料,含水量设55%、60%、65%和70%,菌丝生长熟后置于温度为15℃、18℃、20℃、24℃、26℃培养室内培养,分别观察含水量和室内温度对子实体的影响。结果表明,茶薪菇菌丝生长比较适合的温度为18-28℃,子实体发育较适温度为18-24℃,培养料含水量以65%较好,配方I和配方Ⅱ适合茶薪菇生长,产量也较高,生物学效率达73.5%和65.6%。  相似文献   
997.
为规范广西水利行政管理工作,实现广西水利行业内部信息上传下达无纸化,设想创建广西水利政策法规保障体系支持系统。系统以数据库服务器为核心,采用Internet共享服务技术,建立一个网络办公信息处理平台,通过该平台实施水行政依法管理的办公自动化和信息共享。  相似文献   
998.
福建省水资源实施战略保护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建省水资源总量虽较丰富 ,但因其自然特性和受人类活动的影响 ,亦存在资源型缺水、水质型缺水和水的生态环境问题 .文中提出了保护水量、保护水质、保护水的生态环境的战略模式 ,论证了福建蓄水工程供水作用的不可替代性及发展生态型蓄水工程的模式 .福建全省水资源可利用总量为 4 79× 1 0 8m3 ,这个物理量将是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规划的重要依据 .  相似文献   
999.
Raising crop water use efficiency (WUE) is the physiological basis to implement crop high efficiently using water. The present soil column and field experiments are designed to investigate the change of wheat WUE (Triticum aestivum L.) at whole plant level and root system growth in evolution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WUE and its root system growth using 10 wheat evolution genotypes with different ploidy chromosomes sets. Results show that in wheat evolution from 2n→6n, WUE at whole plant level in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ploidy chromosomes, and root system growth (root weight, root length) and root/shoot ratio of wheat decrease with the increase of ploidy chromosomes under dry and irrigated conditions. WUE is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root weight and root/shoot ratio of wheat in evolution, significantly. Root system growth has an adverse redundancy for WUE in wheat evolution, and the root redundancy reduces with the increase of ploidy chromosomes, which result in the increase of wheat WUE at whole plant level.  相似文献   
1000.
The analysis of the flux observation dada from the Huaihe River Basin Experiment (HUBEX) shows that, in semi-humid monsoon regions, latent heat flux is as important as sensible heat flux in most situations. Moreover, it can even dominate the sensible heat flux in cropland and paddy field. This is distinct from that for arid and semi-arid regions where the sensible heat flux is dominant. Under clear sky conditions, the soil temperatures in different vertical layers all exhibit certain diurnal variations, and the magnitude decreases with depth to less than 1°C at a depth of 60 cm. This depth is considered as the transition layer for the soil moisture variation. On the other hand, the vertical profile of soil water content varies with the soil texture and even weather conditions, and the layer with maximum soil water content can also be found in Jiangji station during June 199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