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6篇
系统科学   25篇
综合类   2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舰艇探测目标过程的仿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舰艇作战仿真研究中 ,舰艇观察器材发现目标过程的仿真精度是决定作战仿真结果可靠性的重要指标。本文在分析舰艇观察器材观察原理的基础上 ,建立了观察器材的探测发现模型 ,研究了观察器材探测发现目标过程的仿真方法。  相似文献   
42.
舰载设备冲击试验系统研制现状和发展趋势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利用冲击试验系统模拟产生水下爆炸冲击环境是考核舰载设备抗冲击能力的重要手段.本文总结了国内外现有的和正在研制的各种冲击试验系统的主要性能和工作特点,分析了舰载设备冲击试验系统的发展趋势,指出尽快研制高速、重载、双波冲击试验系统是提高中国舰载设备抗冲击能力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43.
为了满足未来信息化海战对舰艇防化指挥自动化系统的要求,利用多智能体系统(MAS)技术,构建了一种舰艇防化指挥自动化系统框架.首先,采用基于多Agent的模式驱动策略、智能结构化思想和综合集成方法,研究了舰艇防化指挥自动化系统的实体结构、设计思想、仿真建模和集成交互;然后,对多Agent信息融合系统、各级终端系统结构和基于Agent的结构化等关键部分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论可以获得较佳的体系结构模式、良好的仿真建模策略和优异的智能结构模块,能够显著提升系统的智能化水平,降低系统仿真建模的复杂性,改善系统的灵活性和重组性;所表达的结构具有良好的动态组织性、实用性、实时性、可用性、扩展性和重用性.这为舰艇防化指挥自动化系统智能化的研制或改进提供了新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4.
多约束下随船备件配置优化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理想的随船备件库存配置方案应该通过多约束条件与优化目标之间的综合权衡得到,在传统的随船备件库存优化模型中常以使用可用度、平均等待时间、延期交货量、费效比等作为优化目标,但国内使用部门及型号研制单位在制定随船备件库存方案时常以备件保障概率作为优化目标确定装备备件库存方案.为解决上述问题,首先分析了目标函数及约束条件;然后构建了以备件保障概率为目标函数的随舰备件库存优化模型并应用拉格朗日乘子法及边际效应法原理给出了随船备件库存模型计算及优化流程;其次,运用罚函数原理对保障资源约束因子进行了确定及动态调整;最后,通过对案例结果进行分析,验证了该研究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45.
为了研究多架直升机同时悬停时对舰船甲板流场特性的影响,采用Fluent软件对直升机多旋翼结构和舰船耦合流场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了不同风向工况下的流场结构、螺旋度分布以及湍动能.结果表明:各旋翼周围的流场参数相互耦合、相互影响;侧风的加入使得流场结构更加紊乱,形成来流、多旋翼与上层建筑之间的混合流场;湍动能超限区域覆盖了整个甲板流场,这对于直升机的起降是非常不利的.  相似文献   
46.
破损舰船剩余承载能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对破损舰船剩余承载能力进行评估,采用Smith方法,给出了一种基于材料机械特性、板厚尺寸、破口尺寸等多种不确定性因素的破损舰船剩余承载能力的计算方法.对Reckling 23的仿真结果证明了该方法的准确性.实船条件下对不同破口位置和横倾角的剩余承载能力的计算表明:材料屈服限的变异性对破损舰船剩余承载能力的变异性影响最大,底部破损对其剩余承载能力的折减影响较大,横倾角的改变也将影响破损舰船的剩余承载能力.  相似文献   
47.
人脸识别技术是当前国内外一项热门研究课题 ,广泛应用于机器人视觉、人机对话、通信、人口管理、安全和准入等场所。本文介绍了人脸识别的几个研究和应用领域 ,给出了当前流行的各种人脸探测方法 ,阐述了各自的缺点和适用范围 ,探讨了人脸识别技术在舰船上的应用 ,另外还简单介绍了人脸识别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