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9篇
  免费   74篇
  国内免费   65篇
系统科学   129篇
丛书文集   26篇
教育与普及   6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现状及发展   6篇
综合类   1174篇
自然研究   6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38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40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59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70篇
  2013年   48篇
  2012年   81篇
  2011年   66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55篇
  2008年   56篇
  2007年   66篇
  2006年   74篇
  2005年   53篇
  2004年   61篇
  2003年   48篇
  2002年   46篇
  2001年   41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基于平面层流与垂直流交错扰动流态的扰流机理,将德国垂直流迷宫(VFL)水处理技术与我国特色食泥菌种生物水处理技术相结合,通过物模实验及数模优化,开发设计出平垂扰流(PVFL)迷宫结构生化污水处理工艺及设备;基于鱼鳃过滤原理,仿生设计集水自压分子鳃超滤系统,使外排水质达到人可饮用的国家标准。该装置具有“流程短、投资少、无人值守、智能控制”等特点,可应用于城乡建设中,实现水资源循环高值化再利用,同时其在煤化工、石油化工和军事野战等污水处理市场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02.
使用雷达、地面加密观测、探空数据和ERA5再分析数据研究2009年7月22日0400—2400 UTC的21小时内东北冷涡后部在京津地区连续发生的4次中尺度对流系统的组织形态演变和中尺度环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 在东北冷涡后部稳定的西北气流背景下, 由于东北冷涡后部对流层中层西北气流中的浅槽、其在对流层低层发展的低槽和低涡以及对流层低层高压脊西北部的西南暖湿气流与冷池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 导致4次过程中强对流的组织形态各异。第一次过程受冷涡西侧一个浅槽锋生影响, 在河北北部形成西南?东北走向弱对流线, 对流线位于北京北部的对流发展较强, 移动迅速, 发展为超级单体和弓形回波, 其冷池出流和西南暖湿气流辐合形成西北?东南走向的后部增生型组织形态, 横贯京津地区。第二次过程是第一次过程位于北京南部的冷池出流触发, 形成超级单体, 之后受第一次过程冷池向西出流的影响, 产生西南?东北走向的后部增生型对流线。第三次过程发生在第一个浅槽造成对流层低层低涡发展的环境下, 低涡西侧的偏北风与低层高压脊北部的偏南风在冷池上面辐合, 造成多条平行的西北?东南走向的后部增生型对流线, 产生列车效应, 造成天津的强降水。第四次过程由冷涡西南部的又一个浅槽锋生和冷涡在天津北部调整出的切变线共同触发, 两个初始的西南?东北走向对流线合并形成一条西南?东北走向的线状对流, 最后南侧的对流发展为弓形回波。4次过程中出现的弓型回波部分还具有弓箭回波结构特征。  相似文献   
103.
为了提高球杆系统的稳定性和抗扰性能,设计一种阻尼自适应抗扰控制策略.首先,分析球杆系统的非线性动力学过程,并在平衡点附近建立用于控制策略设计的线性模型.然后,在线性自抗扰控制(LADRC)基础上,提出一种阻尼自适应抗扰控制策略,可以克服不稳定对象的闭环振荡,提升抗扰性能.最后,通过仿真和实验,对阻尼自适应抗扰控制与LADRC的控制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相较于LADRC,文中方法的震荡超调、调节时间和抗扰性能等指标更加优异,文中方法具有优越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4.
在大气层中飞行的飞行器,往往易受大气扰动的影响,大气紊流现象可用随机过程的理论和方法来描述,其对飞行器的影响反映为飞行器含随机加速度分量。本文利用关联驱动六自由度平台来模拟随机线加速度运动环境,可实现空间六自由度模拟。试验结果表明,该平台有能力实现随机线加速度运动环境。文章也提出了用平台模拟该环境需解决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05.
SRD系统电子控制器的电磁兼容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开关磁阻电动机驱动系统电子控制器的主要干扰,论述了抑制电磁干扰的技术措施,这些技术措施已成功用于7.5kW开关磁阻电动机调速系统。  相似文献   
106.
为保证内模控制的可实现性以及满足鲁棒性需要引入滤波器,但是滤波器的存在会导致跟踪滞后和无法有效抑制正弦扰动。针对这一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干扰观测器(DO)的内模控制方法。该方法能够抑制由阶跃扰动和正弦扰动组成的复合扰动:通过观测器可以对正弦干扰进行观测和补偿,内模控制器抑制阶跃干扰和观测器的补偿误差。对单机械臂的仿真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7.
1 IntroductionThe problem of a1most disturbance deco1lpling with stability(ADDPS fOr short) was orig-inally formulated and solved fOr linear systems by Willems in l98l([ll). Since then variousgeneralizations to nonlinear systems have been xnade(see, fOr e…  相似文献   
108.
试验表明:目前鼓风烧结机布风不均匀的症结是在风箱内存在一个强涡流区。采用导流叶片可以有效地消除上述现象。本文在试验研究的基础上,对导向叶片的形状、数量、安装位置与角度作了优化选择之剖析。在最佳参数下,布风均匀度由原来的17.3%提高到95%以上,风机能耗下降1.7%。因此,对现有鼓风烧结机供风性能的改进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9.
天气图上有许多种涡旋型式。本文说明了天气图上的流场可以分解为旋转场和变形场:地转无摩擦的气旋、反气旋的涡旋型式是围绕中心点的闭合环流流;考虑摩擦的气旋、反气旋的流型是围绕焦点的螺旋型式;鞍型场有4个涡旋中心点(2个气旋和2个反气旋)与1个鞍点;阻塞高压和切断低压由1个涡旋中心点与1个鞍点组成。从以上结果可以清楚地了解实际大气涡旋形态的动力和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110.
超构表面作为二维形式的超构材料,在分界面处可以对透射、反射电磁波产生特定的相位分布,因此能够灵活调控电磁波前。超构表面的低剖面二维平面结构,在电磁调控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一系列的超构表面应用应运而生。主要介绍了超构表面的设计发展以及其应用,主要包括天线应用、RCS减缩、特殊波束、有源超构表面等4个方面。首先,在天线应用方面,超构表面可用于实现高增益透镜和极化转换功能;其次,从吸波型和散射调控型2种不同工作机理的角度介绍了应用于RCS减缩的超构表面;然后,针对特殊波束,主要介绍了超构表面在涡旋波束和全息成像中的应用;最后,从加载不同有源原件的角度分析有源超构表面的发展,并未来超构表面发展值得深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