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4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4篇
系统科学   5篇
丛书文集   7篇
教育与普及   12篇
综合类   41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56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清远市白庙渔村旅游区总体规划设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分析清远白庙街的旅游资源特征,论述了白庙渔村旅游区的性质、指导思想和景区的规划设计,以鱼文化作为整个旅游区规划和开发的内涵,提出将白庙渔村建设成一个独具特色的综合性旅游区,并提出旅游区建设的措施。  相似文献   
82.
以鄂西南小茅坡营村为例,探讨社会转型时期苗族学校教育的文化选择问题,认为学校教育应当在保持"乡土本色"的基础上,担负起传承民族文化和使学生适应现代主流社会的双重任务,从而促进民族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83.
"川盐古道"文化线路之研究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四川"井盐"数千年的产销历史促成了"川盐古道"的形成,它对川、鄂、渝、湘、黔的地域经济与地域文化产生重要的影响,贯穿了一条极具特色的文化线路.旨在探寻"川盐古道"的成因,拯救文化线路上渐已消亡的珍贵材料,摸清古盐道的分布线路,并为古道的保护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4.
甘肃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的现状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5年的甘肃农村居民收入构成表明:工资性收入的贡献率比较明显,但简单劳动及低劳动收入是农民工面临的主要问题,运用人力资本理论分析农民工低回报率的原因,提出人力资本投资对增加经济收入的重要作用,为甘肃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参考性建议。  相似文献   
85.
世界各地因其自然、历史、社会诸因素影响,国家与法律诞生模式不尽相同。中国考古学的发展从实物资料证明了中国文明诞生于夏代以前的龙山时代,而对历史文献中关于夏及夏代以前传说时期社会情的分析也佐证了这一观点。生产发展和思维发展是中国国家和法律产生发展的其本动力。  相似文献   
86.
以厦门工业化、城市化快速推进为背景,围绕“金包银”工程的特征及其运作模式,分析了“金包银”工程实施的背景,评价了“金包银”工程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应,从实证的视角对厦门“金包银”工程与经济特区新农村建设进行初步的分析和总结,为进一步探索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可以借鉴的模式和经验。  相似文献   
87.
在乡村振兴的时代背景下,深入分析旅游影响下传统村落利益相关者变化及其演进规律,对传统村落的振兴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和社会网络分析法,以两河口村为例,对旅游影响下传统村落的利益相关者构成与互动关系进行深入研究.研究发现:1)在旅游发展的影响下,传统村落利益相关者多元化主体初步形成,呈现出利益相关者逐渐增多...  相似文献   
88.
受庐陵文化思想影响,江西赣中周边区域孕育诸多传统村落。以典型古村为例,分析传统村落点、线、面景观物质要素,总结江西庐陵典型传统村落园林景观特征。探讨典型传统村落景观驱动因素,包括:文化、社会、自然、经济因素四方面。研究庐陵传统村落景观特征及探究驱动力机制,对庐陵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反映不同地域群体利用文化实践创造丰富多彩的理想景观,展示当地人民对诗意栖居建设理想生活图景。  相似文献   
89.
通过对济源市大学生“村官”的工作调查,分析了目前大学生“村官”自身及镇村干部和村民、管理监督、社会联动机制等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就此提出完善大学生“村官”工作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90.
皖西籍作家台静农是现代著名乡土小说家,其代表作之一的《红灯》,通过德银娘悲惨命运的描写,一方面揭示了二十世纪初皖西乡村社会的闭塞落后以及人们精神生活的愚昧与迷信,另一方面也表现了德银娘深沉博大的母爱。小说描绘了一幅具有皖西地方色彩的民情风俗画,有力地表现了"乡间的生死",洋溢着浓郁的"泥土的气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