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6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4篇
系统科学   5篇
丛书文集   7篇
教育与普及   11篇
综合类   41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55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46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8 毫秒
41.
从原材料的准备、施工工艺、主要质量问题剖析3个方面分析了石灰土基层在村镇道路施工中的应用,总结了石灰土基层在村镇道路施工中的应用经验。  相似文献   
42.
随着乡村旅游的发展,近几年提出很多围绕特色村寨的原创乡村旅游新概念和新理论,如:游居、野行、诗意栖居、场景时代等.特色村寨的旅游形象是检验和衡量地区开发特色村寨旅游目的地的重要依据.以湖南武陵山片区为例,使用python网络爬虫技术从马蜂窝、携程等网站获取游记、评论等样本,利用ROSTContentMining软件对文本进行高频特征词分析、语义网络分析和情感分析,研究游客对景区的旅游形象感知.(1)128篇游记样本中提取出162条高频词汇,频次排在前60位的词汇表明游客的主要关注点集中在村寨的景观,高频词汇的语义网络矩阵以村寨为核心,其他特征词向周围发散状;(2)游客对特色村寨旅游认知形象主要为村寨形象、旅游吸引物、村寨设施及服务三个方面;(3)综合来说,游客对于湖南武陵山片区的村寨旅游形象感知以正向情感为主,通过后续人工读取文本发现,负向情感主要源于村寨的道路交通以及卫生环境等基础设施服务不完善.  相似文献   
43.
从几起房屋质量安全事故为案例,分析了事故产生的原因,指出了村镇建设中工程质量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提高村镇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管理水平的建议。  相似文献   
44.
所选基地秦茂村位于秦岭之巅,气候寒冷,属温性山地气候。通过实验测试,分析研究了秦茂村传统民居的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指出夯土墙是一种有生命力的、会呼吸的建筑材料,具有良好的热工性能,得出秦茂村的建筑物理环境需解决的首要问题是冬季保温问题,最后在这个基础上提出了改进其热工性能的方法。期望通过这些量化分析和研究,可以对秦岭山地民居的热工性能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并引导当地民居向着绿色建筑的可持续发展方向进化,以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45.
新余市古民居共有百余处,大多数分布于城郊以外的乡野之中,比较著名的有15处。总体上看,新余的古民居没有得到很好的保护,更没有得到开发利用。介绍了新余市古民居的特色及渝水区罗坊镇下寸村明清民居群、渝水区观巢镇汉泉村昼锦堂、分宜县尚睦村邓家大屋等几处典型的古民居,就如何保护和利用新余市古民居,提出了若干建设性建议。  相似文献   
46.
探讨了村庙的存在意义,分析了晋东南村庙的社会形态、空间形态和构造形态。  相似文献   
47.
阐述了山西传统集镇与村落的差别以及研究山西传统集镇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介绍了明清时期山西传统集镇的繁荣与发展情况,分析了地方传统集镇的作用,现状和特点。  相似文献   
48.
村庄选址区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择居是人类最重要的活动之一.通过不同时期人类定居区位的分析,村庄所处自然环境(土地、地形、水源等)和经济社会发展(工农业生产条件、交通可达性等)水平起着重要作用,且不同历史时期所起作用有着显著差异;自然环境的影响程度总体呈下降态势,近邻(较)发达区(沿海区、城镇)、交通便利区、环境优美域将是村庄选址的重要取向.  相似文献   
49.
通过对河阳传统民居的特色以及现状问题进行整理和分析,提出了河阳传统民居的保护原则、保护措施和进化更新策略.以探寻一条适合河阳传统民居文化保护与传承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50.
金平县联防村的黄苦聪人于20世纪50年代末期从高山箐林中搬迁定居至今,受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其传统的新米节与"老年"相应置换为中秋节与春节;丧葬仪式延续了传统,而婚俗却有较大变革。这些体现了其习俗文化既坚守传统,又受文化涵化的影响,呈现诸多变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