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67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220篇
系统科学   217篇
丛书文集   36篇
教育与普及   21篇
理论与方法论   18篇
现状及发展   12篇
综合类   179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46篇
  2014年   86篇
  2013年   68篇
  2012年   106篇
  2011年   121篇
  2010年   117篇
  2009年   107篇
  2008年   142篇
  2007年   200篇
  2006年   201篇
  2005年   178篇
  2004年   148篇
  2003年   125篇
  2002年   95篇
  2001年   72篇
  2000年   49篇
  1999年   37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01.
Under the Basel II Accord, banks and other authorized deposit‐taking institutions (ADIs) have to communicate their daily risk estimates to the monetary authorities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trading day, using a variety of value‐at‐risk (VaR) models to measure risk. Sometimes the risk estimates communicated using these models are too high, thereby leading to large capital requirements and high capital costs. At other times, the risk estimates are too low, leading to excessive violations, so that realized losses are above the estimated risk. In this paper we analyze the profit‐maximizing problem of an ADI subject to capital requirements under the Basel II Accord as ADIs have to choose an optimal VaR reporting strategy that minimizes daily capital charges. Accordingly, we suggest a dynamic communication and forecasting strategy that responds to violations in a discrete and instantaneous manner, while adapting more slowly in periods of no violations. We apply the proposed strategy to Standard & Poor's 500 Index and show there can be substantial savings in daily capital charges, while restricting the number of violations to within the Basel II penalty limits. Copyright © 2009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102.
本文构建理论模型分析了要素资源错配对企业创新的作用机理,并采用2012-2016年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实证检验了要素资源错配对企业创新的影响效果.研究发现:企业创新存在循环累积效应,要素资源错配是影响企业创新的重要因素,但劳动力和资本资源错配对企业创新具有不同的影响,整体而言,劳动力资源错配显著促进了企业创新.分地区来看,劳动力资源错配对企业创新的作用效果存在中东西部依次递减趋势,中部地区资本资源错配显著抑制了企业创新;分股权性质来看,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劳动力资源错配促进了企业创新,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资本资源错配抑制了企业创新;分行业来看,不同要素资源错配对企业创新存在行业差异.此外,企业规模、资本密集度、企业年龄和市场集中度也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企业创新.  相似文献   
103.
运用投资组合理论中有效前沿和资本市场线模型,基于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和NIM(net interest margin)对商业银行信贷业务运营效率进行测算;采用2011-2016年中国16家上市商业银行的面板数据研究了不良贷款率对商业银行信贷业务收益造成的损失;通过对上述结果对比,发现本文提出的基于投资组合理论的商业银行信贷业务运营效率,能更好揭示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的风险和收益关系.未来商业银行在贷款业务中应考虑参考和使用投资组合理论.  相似文献   
104.
在市场需求不确定情形下,研究了当零售商存在资金约束,而双渠道制造商采用三种不同契约策略时,供应链各主体运作策略和收益.结果指出:当零售商资金不足而制造商为其提供贸易信贷契约时,零售商订货资金不足的困境得到有效解决,零售商和双渠道制造商的利润均高于无任何契约时各主体利润;当零售商资金不足而制造商在其网络渠道提供提前订货折扣契约时,制造商的利润始终高于无任何契约时其所得的利润,而零售商的利润始终不高于无任何契约时其所得的利润;最后,当制造商联合采用两种不同契约时,制造商收益始终高于零售商无资金约束时其所得利润,即供应链中零售商资金约束困境对制造商来说并非始终是有害的,制造商可以通过在双渠道联合采用两种不同契约的方法获得更多的收益.  相似文献   
105.
利用1995—2011年风险投资与高技术产业R&D的相关数据,采用DEA-Malmquist指数法、典型相关分析法和多元回归分析法等计量方法,对风险投资与高技术产业R&D全要素生产率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风险投资与技术进步指数、技术效率改善指数及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具有很强相关性,风险投资对R&D全要素生产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整体上,风险投资对全要素生产率贡献程度在0.1个单位,年度风险投资额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大于风险投资总规模;R&D内部经费和新产品开发经费对R&D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是技术进步与创新直接推动因素。  相似文献   
106.
考察了在政府对企业污染排放进行限制的条件下,当企业资本存在随机波动时企业如何进行动态投资和价值评估.运用随机动态最优控制方法,得到了企业价值的自由边界常微分方程以及相应的最优投资策略和治污策略.数值计算表明, 在企业资本规模较小时, 企业无排污支出,且排污约束对企业的投资和定价影响较弱, 而当企业资本规模较大时,企业必须支付一定的治污费用以降低自身的污染排放量; 同时,排污约束不仅显著降低了企业的总价值以及资本的平均和边际价值,还减小了企业的投资动机.  相似文献   
107.
心理资本作为个体成长和发展过程中的一种积极心理力量受到学者的普遍关注,但就其研究现状来看,心理资本所针对的研究对象很少涉及军队中的群体,尤其是对地方大学生入伍士兵就更少涉及,而他们是我军早日实现强军目标一支不可或缺的力量.因此,部队基层管理者要依据目前地方大学生入伍士兵所具备心理资本的优势与劣势,采取有效措施开发其心理资本,这不仅有利于部队基层管理者培养教育好地方大学生入伍士兵,而且也有利于大学生士兵个体更快地适应部队生活,在部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08.
结合水利部山西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的实际情况,对国有资产拍卖的法律依据、具体程序、重大意义、法律责任及存在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9.
通过发展创业投资来推动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发展 ,已成为我国各级政府和科技、经济、金融等各界人士的共识 .然而 ,在看到创业投资发展有利之处的同时 ,我们也应注意到创业投资所蕴藏的巨大风险 .因此 ,认识创业投资的风险 ,研究其风险的控制问题是我国创业投资成功的关键 .此文主要探讨了创业投资运作各个阶段所存在的风险及控制风险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0.
自从“资本”来到世间并开创“世界历史”以来,人类文明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洗礼,于是民族文化就要在理性的法庭上声明放弃存在的权利,或者为自己的存在作辩护。这需要对“文化的世界性”和“民族性”进行一番概念的界定,从而确定民族文化生存状态,并认为“世界性”不是每个现实的人和民族必须遵循的统一模式,它必然要通过也只能通过“民族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