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43篇
  免费   49篇
  国内免费   40篇
系统科学   4篇
丛书文集   10篇
教育与普及   112篇
现状及发展   5篇
综合类   1500篇
自然研究   1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50篇
  2014年   49篇
  2013年   51篇
  2012年   61篇
  2011年   81篇
  2010年   57篇
  2009年   81篇
  2008年   91篇
  2007年   125篇
  2006年   97篇
  2005年   86篇
  2004年   79篇
  2003年   57篇
  2002年   65篇
  2001年   59篇
  2000年   46篇
  1999年   60篇
  1998年   39篇
  1997年   37篇
  1996年   38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31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51.
To test the influence of binder strength, porous concretes with 4 binder strengths between 30.0-135.0 MPa and 5 void ratios between 15%-35% were tested.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for the same aggregate, the rates of strength reduction due to the increases in void ratio were the same for binders with different strengths. To study the influence of aggregate size, 3 single size aggregates with nominal sizes of 5.0, 13.0 and 20.0 mm (Nos. 7, 6 and 5 according to JIS A 5001) were used to make porous concrete. The strengths of porous concrete are found to be dependent on aggregate size. The rate of strength reduction of porous concrete with small aggregate size is found to be higher than that with larger aggregate size. At the same void ratio, the strength of porous concrete with large aggregate is larger than that with small aggregate. The general equations for porous concrete are related to compressive strength and void ratio for different binder strengths and aggregate sizes.  相似文献   
952.
盐溶液侵蚀环境下混凝土耐久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玉敏  马静  矫强 《应用科技》2003,30(10):55-58
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和矿渣硅酸盐水泥,分别配制了水灰比在0.45-0.60的混凝土试件,采用加速腐蚀试验研究了在盐溶液侵蚀后,其强度、重量损失随时问变化的规律及原因,并为试件损伤状态定量化解析提供了试验数据.结果表明,在相同的试验条件下,矿渣硅酸盐水泥混凝土耐久性优于普通硅酸盐水泥混凝土;混凝土试件的抗蚀系数为0.8时,与美国ASTM标准规定的强度损失25%的界限值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953.
路面雷达在水泥路面脱空检测中的应用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国梁  王端宜 《科学技术与工程》2007,7(13):3191-31933197
简述了路面雷达检测水泥路面脱空的基本原理,并结合道路工程实践,对其应用作了了概括分析,认为它是水泥路面脱空检测技术发展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954.
客运专线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要求较高,但因水泥水化热等问题引起的温度应力裂缝严重制约了工程质量。对大体积混凝土裂缝产生原因进行定性分析,结合对依托工程中混凝土中心温度、温度应力的计算值,从设计到施工全面控制水泥水化热的产生,有效地提高了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质量。  相似文献   
955.
“三高”气田固井水泥体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针对高压、高产、高含硫化氢(H2S)气体("三高")气田在固井过程中面临的难点,探讨"三高"气田对固井水泥浆的要求,在分析水泥腐蚀机制的基础上,提出"三高"气田水泥防腐策略;采用水泥浆不同配料组分的颗粒粒径合理级配原理优化设计水泥,通过正交试验筛选出可形成致密水泥石、防腐性能优良的低密度高强度水泥和纤维-胶乳-微膨胀水泥2种体系4个配方,对其形成的水泥石进行抗硫化氢和二氧化碳(H2S/CO2)腐蚀性能评价试验,包括水泥石强度、渗透率、质量损失、腐蚀深度和腐蚀前后内部结构的变化情况,依据试验数据从理论上预测水泥石的抗腐蚀寿命。龙岗气田现场应用表明,所筛选的水泥浆的固井质量得到明显提高,可用于"三高"气田固井,并能延长气井寿命。  相似文献   
956.
研究了活化粉煤灰对水泥的凝结时间和胶砂强度的影响。实验结果及SEM、DTA、XRD分析表明,活化粉煤灰比原状粉煤灰活性显著提高,可加速水泥早期水化,加快水泥浆体的凝结和硬化,是一种优质水泥混合材及促凝材料。  相似文献   
957.
高能耗高污染的水泥生产在增加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带来了沉重的环境负担,严重影响了水泥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将能值理论引入水泥制造工业,综合经济要素、资源要素和环境要素对水泥生产系统进行可持续性评价.以Odum能值分析理论为基础计算若干个能值指标,通过与钢铁工业园及全国综合系统的能值指标相比较,表征水泥企业的运行特征,度量其发展的可持续性.研究结果表明,水泥企业经济发展程度较低下,对环境的依赖程度非常高,其可持续发展水平仅稍好于钢铁工业园.建议通过工业废弃物替代矿物原料、利用余热发电等必要的技术手段,提高水泥生产的生态效率,提升发展的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958.
通过力学试验和扫描电镜微观分析,对水镁石纤维的适用性以及水镁石纤维混凝土制备关键参数进行了优化试验,并对水镁石纤维混凝土与普通水泥混凝土的力学性能、疲劳、耐磨性和抗冻性的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水镁石纤维适用于路面混凝土;水镁石纤维湿法掺加工艺优于干法,外加剂优选为引气作用较强的D型减水剂,水镁石纤维最佳掺量(质量分数)为4%;水镁石纤维混凝土较普通水泥混凝土在抗弯拉强度提高的同时,刚度降低,韧性上升,耐疲劳与抗冲击等动力学性能均有改善,抗冻、抗渗、耐磨、抗腐蚀等性能均有一定幅度的提高;纤维的阻裂机制、增强作用和微集料效应,提高了水镁石纤维混凝土路面的耐久性能。  相似文献   
959.
为了考察辅助性胶凝材料和细骨料对水泥水化的影响,利用新型无电极电阻率仪原位连续监测水泥基材料早期的微结构演变进程,系统分析了水胶比、硅灰掺量、矿渣掺量、粉煤灰掺量、细骨料体积分数和骨料粒级对水泥基材料电阻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水化3 000 min内,根据水泥基材料电阻率的发展曲线,可将水泥水化过程分为溶解期、诱导期、加速期和减速期4个阶段;电阻率的发展速率随水胶比的增加而显著下降;在水胶比相同的情况下,砂浆电阻率高于净浆电阻率;掺加矿物掺合料致使后期电阻率的变化速率降低,掺加硅灰则导致水化加速期提前;在早期水化过程中,硅灰的活性最高,矿渣的活性次之,粉煤灰的活性最低;细骨料的体积分数和骨料粒级越大,砂浆的电阻率越大.  相似文献   
960.
为进一步明确复合式支护结构间的协同作用机理,以水泥土墙复合土钉墙为研究对象,运用FLAC3D有限差分软件建立三维模型.在分析工程实例基本作用规律的基础上,以水泥土墙水平位移为衡量指标,利用墙钉比进行数值模拟分析.结果表明:改变墙宽,当墙钉比为7.00%~12.00%时,最大水平位移明显减少;在墙钉比不变的情况下,水泥土墙在基坑边缘时,约束水平位移最为明显,后移影响土钉轴力的发挥;改变土钉倾角,当墙钉比为8.90%~9.20%时,位移明显减少,最大水平位移最小.因此,当墙钉比为8.00%~9.50%时,支护结构受力合理,协同作用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