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系统科学   1篇
丛书文集   1篇
教育与普及   1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77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67 毫秒
41.
目的:比较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PL)与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治疗输尿管下段结石的疗效。方法:对经PL(PL组)和ESWL(ESWL组)治疗的输尿管下段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结果:PL组单次碎石成功率为96-3%,ESWL组为62.7%(P〈0.01);PL组术后4W结石排净率为98.4%.ESWL组为68.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输尿管下段结石的疗效明显优于ESWL。  相似文献   
42.
目的建立稳定的可复性小肠梗阻的新西兰白兔模型,要求其肠管的损伤和恢复程度呈现较明显的时间相关性和同步性。方法选取体重为2.5~3 kg的成年健康雄性新西兰白兔52只,其中假手术对照组4只,实验组48只。实验组白兔腹壁肌层切口(疝环的半周长)与待嵌顿肠管宽度相等,将长度为10 cm的末端回肠自腹肌切口处脱出埋置于皮下,形成腹壁嵌顿疝,模拟机械性小肠梗阻。根据肠管嵌顿和松解后的恢复时间,依次将实验模型分为8组,即嵌顿时间2 h、4 h、6 h、8 h组与在嵌顿肠管不可逆损伤临界点松解0 h、24 h、48 h、72 h组。通过病理检查,确定肠管损伤及恢复程度并进行分级,应用Ridit分析比较各组之间肠管损伤程度的差异。结果与假手术对照组相比,各实验组均呈现不同程度的肠管损伤。经Ridit分析,假手术对照组肠管损伤分级的平均Ridit值为0.071,梗阻组依嵌顿时间递增排序,自嵌顿2 h组至嵌顿8 h组,各组肠管损伤分级的平均Ridit值依次为0.327、0.545、0.735、0.890。通过方差分析中的LSD两两检验,可发现梗阻组与对照组相比,肠管损伤程度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值均小于0.05);各梗阻组间,肠管损伤程度也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值均小于0.05);而在肠管不可逆损伤临界点(梗阻6 h)松解后0 h、24 h、48 h、72 h组的平均Ridit值依松解时间递增排降序,为0.774、0.595、0.443、0.262。通过方差分析中的LSD两两检验,各梗阻后松解组间,肠管恢复程度也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本实验制备的可复性小肠梗阻新西兰白兔模型很好地模拟了肠梗阻的发展及及时松解后的恢复过程,肠管的损伤、恢复程度呈现出较明显的时间相关性及同步性。  相似文献   
43.
目的探讨继发性输尿管梗阻后活体大鼠输尿管蠕动及肾盂输尿管交界处ICC样间质细胞形态和密度的变化规律,并分析两者的相关性。方法清洁级SD大鼠35只,随机分为7组,每组5只。大鼠被分为3个大组,5只作为正常对照组(C),5只作为假手术组(S),其余作为实验组(S1~S5):梗阻3 d组S1、梗阻1周组S2、梗阻2周组S3、梗阻4周组S4、梗阻8周组S5。实验组动物建立左侧输尿管完全梗阻模型。外接压力感受器法测定各组大鼠输尿管蠕动活性,分析其变化规律。取实验侧肾盂输尿管交界处上下各0.2 cm输尿管,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显色,光镜下计数ICC样细胞密度并观察形态。结果所有实验组大鼠左肾盂及输尿管均见明显扩张积水,动物模型建立成功。各组输尿管蠕动频率分别为:C(19.6±4.037)次/min,S(18.8±2.168)次/min,S1(4.6±1.140)次/min,S2(8.0±2.345)次/min,S3(5.4±1.673)次/min,S4(5.4±1.517)次/min,S5(6.2±1.789)次/min,但输尿管蠕动频率在正常对照组(C)和假手术组(S)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0.706)。各实验组输尿管蠕动频率较正常对照组(C)和假手术组(S)有所下降,但呈现出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的趋势,这种差异除了在S1和S2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外,在其他各个实验组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各组ICC样间质细胞的密度分别为:C(7.20±2.29)个/视野,S(7.02±2.68)个/视野,S1(3.54±1.85)个/视野,S2(6.30±1.19)个/视野,S3(4.30±0.67)个/视野,S4(4.42±1.45)个/视野,S5(4.70±1.09)个/视野。除了S2组以外的各实验组ICC样间质细胞的密度较正常对照组(C)和假手术组(S)有所下降,但呈现出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的趋势,这种差异在各个实验组之间没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大鼠输尿管蠕动频率变化趋势与ICC样间质细胞的变化趋势有很好的相关性。结论大鼠肾盂输尿管交界处ICC样间质细胞的密度变化与输尿管蠕动活性关系密切,为将来研究ICC样间质细胞在泌尿系统中的作用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44.
研究当p∈(1,2)∪(2,+∞)时发展的p-Laplace方 程解的障碍现象, 得到了慢速扩散情形(p>2)下解的L-障碍现象和快速扩散情形(11-障碍现象. 此外, 对于具有源项慢速扩散方程, 得到了解的有限传播性质.  相似文献   
45.
体育教学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教学活动.良好的心理素质对提高教学质量和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在体育教学中学生心理障碍产生的原因及其克服方法进行了较系统、全面的论述.  相似文献   
46.
多层螺旋CT在肠梗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肠梗阻的多层螺旋CT(MSCT)表现及特点,探讨MSCT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9例各种原因所致肠梗阻病例的腹部X线平片、MSCT及临床资料,将X线平片、MSCT与手术/内窥镜活检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肠道肿瘤或肿瘤性病变(癌、间质瘤、淋巴瘤、息肉等)17例(28.8%),肠粘连23例(39%),腹腔/肠炎症性病变(小肠克罗恩氏病、阑尾脓肿、腹壁脓肿、盆腔炎、小肠/结肠憩室炎等)9例(15.2%),腹疝(腹外疝)5例(8.5%),先天性巨结肠2例,肠扭转2例,肠套叠1例。腹部X线平片与MSCT准确显示肠梗阻程度病例分别为42例(71.2%)和55例(93.2%)。结论MSCT在明确肠梗阻的病因、梗阻部位及严重程度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价值优势,能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47.
系统地阐述了驾驶员视野及视野障碍的确定方法,论述了应用驾驶员眼椭圆确定驾驶员的直接双边视野、直接双眼视野障碍、间接双边视野、间接视野障碍和方向盘引起的视野障碍区的方法及其原理,并总结了其中应用眼椭圆的原则。  相似文献   
48.
刘刚  杨立 《前沿科学》2013,(1):23-28
【目的】研究静脉滴注法CT胆系造影对胆道梗阻性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8例怀疑胆道梗阻的患者进行静脉滴注法CT胆系造影。螺旋CT扫描从膈顶至胰腺钩突区,以MIP、VR、MPR和CPR合成三维胆管树影像。【结果】18例静脉滴注法CT胆系造影均显示了胆管梗阻的部位、原因、程度及范围,胆管解剖和异常在MPR、CPR和MIP图像比轴位图像显示清楚。【结论】静脉滴注法CT胆系造影,对梗阻的判断准确可靠,可提供高质量的围手术期胆系三维影像。  相似文献   
49.
目的评价术中封闭式结肠灌洗术在低位大肠癌性梗阻Ⅰ期根治性切除的运用效果。方法1999年1月至2002年12月收治的计17例低位癌性肠梗阻的患者,进行Ⅰ期根治手术时术中封闭式全结肠灌洗,观察术后有无并发肠瘘、切口感染等并发症。结果达到了清洁肠道、减少污染、改善肠壁血运效果,保证了17例手术全部Ⅰ期愈合。本组病例无手术死亡,无并发肠瘘,切口感染3例(17.6%)。结论术中结肠灌洗术对降低低位肠梗阻根治性切除术的并发症有效;只要术中结肠灌洗彻底,低位大肠癌性肠梗阻Ⅰ期根治性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50.
关于人的心理特性测评的理论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通过作者与他人的心理特性实际测评研究,综合地从整体上探讨人的心理特性研究工作中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阐述了作者的新见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