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61篇
  免费   153篇
  国内免费   438篇
系统科学   547篇
丛书文集   153篇
教育与普及   75篇
理论与方法论   27篇
现状及发展   48篇
综合类   5995篇
自然研究   7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44篇
  2022年   105篇
  2021年   98篇
  2020年   120篇
  2019年   93篇
  2018年   78篇
  2017年   110篇
  2016年   110篇
  2015年   194篇
  2014年   440篇
  2013年   273篇
  2012年   444篇
  2011年   529篇
  2010年   389篇
  2009年   408篇
  2008年   427篇
  2007年   555篇
  2006年   499篇
  2005年   428篇
  2004年   344篇
  2003年   277篇
  2002年   210篇
  2001年   157篇
  2000年   116篇
  1999年   76篇
  1998年   69篇
  1997年   42篇
  1996年   42篇
  1995年   33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20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中心城市在旱生境下绿洲经济发展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三农”问题的解决是新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实现现代化”目标的关键。加强绿洲中心城市的发展,加快城乡一体化进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新疆绿洲经济发展的强大推动力。  相似文献   
42.
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在新旧世纪之交的历史时刻,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适时地提出了承接“三步走”战略的面向21世纪前五十年的发展战略。形成了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发展战略思想。  相似文献   
43.
廉顺国 《河南科学》2005,23(3):461-464
城镇化包括农业人口转变为城镇人口和农村地区转变为城镇地区两个过程.我国农村城镇化既要尊重世界城镇化的一般规律,又要符合我国国情.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的空间转移应以县城吸纳为主,这对城镇的合理发展、农村工业化的顺利进行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4.
本文从教师的课堂管理策略、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建立和生物学中的美育教育素材的挖掘和利用等方面探讨生物学教学中如何创设和维护良好的课堂情景,提高生物学教学质量和促进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的形成.  相似文献   
45.
通过对2000年广西区域开放度的度量和横向比较,以及20世纪90年代广西区域开放度的变动趋势纵向分析表明:广西对外开放度总体居于全国中等水平,并呈现出波动趋势,广西对外开放的质量亟待于进一步提高。在新的历史时期,广西必须抓住机遇,积极实施对外开放战略。  相似文献   
46.
在分析广西信息产业科技发展优势、不足和发展机遇的基础上,借鉴国内外的成功经验,提出广西信息产业中长期科技发展战略和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47.
基于当前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首先分析了这些问题存在的原因,继而提出了新的阅读策略--预设敏感化,并讨论了这一策略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可行性,最后探讨了实现预设敏感化策略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48.
信息技术网络课程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在对国内外信息技术网络学习现状分析的基础上,以山西省《信息技术》教程为蓝本,以建构主义为指导,综合运用IIS、Dreamweaver、Flash、SQL Server、ASP等技术开发出一个网络环境下的信息技术学习系统.  相似文献   
49.
交际性英语学习策略在英语教学中的实施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交际策略是交际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运用一定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学会使用交际性英语学习策略,提高学生的交际策略能力,对于学生进行有效交际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50.
论述了顾客满意战略(CS)与企业文化(CC)的融合是我国企业文化建设的必然趋势,二者的融合实质上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塑,指出企业文化的建设在经历了从CI(企业形象)到CS的转变之后,实际上已形成了一种崭新的企业文化,而这对于我国企业改革取得最终的成功有着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