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72篇
  免费   166篇
  国内免费   195篇
系统科学   149篇
丛书文集   113篇
教育与普及   55篇
理论与方法论   9篇
现状及发展   45篇
综合类   4835篇
自然研究   27篇
  2024年   30篇
  2023年   88篇
  2022年   149篇
  2021年   132篇
  2020年   138篇
  2019年   97篇
  2018年   80篇
  2017年   126篇
  2016年   95篇
  2015年   134篇
  2014年   289篇
  2013年   147篇
  2012年   328篇
  2011年   335篇
  2010年   251篇
  2009年   310篇
  2008年   328篇
  2007年   336篇
  2006年   322篇
  2005年   284篇
  2004年   228篇
  2003年   185篇
  2002年   137篇
  2001年   110篇
  2000年   82篇
  1999年   76篇
  1998年   61篇
  1997年   56篇
  1996年   48篇
  1995年   32篇
  1994年   43篇
  1993年   40篇
  1992年   27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34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26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86 毫秒
21.
张振孝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17(31):296-296,F0003
以山西省五台山国有林管理局为例,阐述了林区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及文化建设在林区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2.
森林资源调查方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临汾市历年来森林资源调查方法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完善森林资源调查的对策。  相似文献   
23.
运用印度经济学家阿玛蒂亚·森的权利理论,分析了中国城市贫困群体的权利现状。除以生产为基础的权利无从谈起外,以贸易为基础的权利、自己劳动的权利、继承与转移的权利都在不同程度上恶化,这是城市贫困群体出现和扩大的根本原因。从权利理论的视角反贫困,政府的工作重点应当是采取多种手段和措施改善除以贸易为基础的权利以外的三种权利。  相似文献   
24.
用对应分析法研究影响城市园林绿化的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Spss12.0软件,对1999年全国各地区城市园林绿化的统计数据进行了对应分析。通过对应分析图,可以很直观地看出影响城市园林绿化的主要因素,进而通过数据分析可以很清楚地看出城市园林绿化程度的高低直接影响游客的数量,这样就可以为各地区制定发展计划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25.
城市绿地是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因子之一.发展城市绿地,不仅可为城市居民创造良好的生存环境,而且通过改善城市人居环境,促进旅游业和服务业的发展,以及创造更好的外商投资环境,将间接地对城市经济的发展产生显著的促进作用.以南京市为研究对象,采用回归分析方法,分析南京市城市绿地规模与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定量关系,结果表明二者之间有显著相关性.此外,还建立了南京市城市经济增长与各驱动因子之间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并据此模型对南京市2003~2010年城市经济增长对人均公共绿地面积的需求做了初步预测,发现2010年的预测值与南京市编制的城市绿地规划所规定的该年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较为接近,表明本研究的方法和成果具有较好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26.
通过对传统文化与城市的重构、整合相互关系的历史研究,从中发掘城市发展的文化脉络,指出传统文化格局的变迁,表现在意识形态领域,落后文化吸纳先进文化,促进城市形态的变更。在城市的重构、整合方面,旨在为现代的城市设计提供可鉴之路。  相似文献   
27.
通过样地调查对长春市主要广场的城市森林结构进行分析得出:广场森林的密度为160株/hm^2,广场共有乔木树种52种,花灌木30种。树木的平均胸径为21.6cm,树木的总叶面积为739172.8m^2,叶面积指数为1.2,广场森林总生物量为5174.2t,Shannon-Wiener指数平均为1.7。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长春市主要广场园林植物种类丰富,并已达到森林水平可以发挥出很大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28.
对城市建筑环境中高层建筑外部空间的形态构成进行了分析,并从外部空间的类型、外部空间的尺度感、外部空间的闭合与开放、外部空间的环境层次四个方面对其进行了详细论述。  相似文献   
29.
青海城镇体系经历了发韧期、奠基期、转型期3个发展历程.在这一过程中,湟水谷地最先拉开了城镇发展的历史帏幕,随后逐步向西扩展进入青海湖地区.宏观上,从农耕区向农牧交错区渗透,进而向游牧区拓展,反映了社会历史进程和地域开发进程的调控作用,因此城镇分布数量和密度呈现出农耕区—农牧交错区—游牧区逐级递减的趋势.中观上,以河流为脉络,城镇发展或溯源而上伸入高原腹地,或向河谷两岸推进,进入山区,表现为从优势生存空间向劣势生存空间的时空转化,城镇数量与密度呈现出川水地区—浅山地区—脑山地区的递减趋势.微观上,河谷农耕区城镇选址多位于河流阶地上,土地肥沃,取水便利;而牧区城镇的选址却往往与水草丰美的牧场相关,映射出古代城镇对自然条件和自然物质基础的依赖性.总体而言,青海省城镇兴起和发展的动力,主要来自于外部中央行政建制和军事据点的设置,而非城镇内部社会经济自我发展.就单个城镇而言,民族文化、民族宗教与民族贸易的亲合关系和响应力,是城镇成长的主要推进剂.  相似文献   
30.
本文研究森林面积分布系统的最优控制问题。本文将林木总和长消率作为控制变量,以“范数最小”来衡量其最优性,利用空间L^2(0,T)T〉0的自反、光滑和严格凸性,给出了森林面积分布系统最优控制的一个存在性定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