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8篇
  免费   48篇
  国内免费   39篇
系统科学   2篇
丛书文集   38篇
教育与普及   4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现状及发展   75篇
综合类   1155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51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59篇
  2011年   60篇
  2010年   52篇
  2009年   56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76篇
  2006年   55篇
  2005年   73篇
  2004年   73篇
  2003年   48篇
  2002年   50篇
  2001年   49篇
  2000年   41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33篇
  1995年   31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26篇
  1992年   26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7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Summary During their metabolism, microorganisms can produce acids able to bring about the degradation of cement. Two acid-producing alkalophilic fungal strains have been isolated from soil, a strain ofAspergillus niger which produces gluconic and oxalic acid and ofMycelia sterila which produces gluconic and malic acid. After eleven months of contact the acids produced byAspergillus dissolved portlandite with a low leaching of calcium, increased the cement porosity by 11.4%, and reduced the bending strength by 78%. The second strain is responsible for a significant dissolution of portlandite with a leaching of calcium of 4.2% of the initial content, an increase of the porosity of 11%, and a loss of the bending strength of 62%. Direct contact of mycelia with the cement surface is not necessary for effective dissolution to take place. Low pH and a high temperature favor the the production of acids.  相似文献   
122.
为研究多层土边坡内入渗雨水方向演变规律,建立均质和多层土质边坡模型,依据VG模型的多土层边坡含水率与基质吸力的控制方程,结合饱和区成形,研究了入渗雨水方向的时空演变特征及影响因素,以及水流方向与有效应力的联系.分析表明:水平方向的基质吸力差决定了水流方向,基质吸力沿水平方向的变化率决定了水流水平方向增速;饱和区成形是垂直流产生的必要条件;降雨停止坡面浅层0~1.3m内迅速产生下坡向水流,深层下坡向水流产生滞后;渗透性差异大的土层交界面上极易产生剧烈的水平渗流;上坡向水流的产生伴随着有效应力降低.  相似文献   
123.
研究了环境雌激素壬基酚(NP)对剩余污泥厌氧发酵产酸的影响,并利用宏基因组测序手段分析影响机制。NP促进污泥厌氧发酵产酸,随NP含量的提高,该促进作用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当NP含量为200 mg·kg-1干污泥时,污泥发酵产生的短链脂肪酸(SCFAs)达最大值,为空白组SCFAs产量的2倍,乙酸产量为空白组的3倍。基于宏基因组学的机理研究表明,NP导致不利于SCFAs积累的耗酸微生物有所削减,产酸微生物大量积累。NP存在时,以葡萄糖为底物的糖酵解、以氨基酸为底物的脱氨基和以脂肪酸为底物的β氧化过程功能基因相对丰度提高;单糖和氨基酸等有机底物由胞外向胞内运输的腺苷三磷酸结合盒转运蛋白、运输至胞内的有机底物向SCFAs代谢转化的双组分系统及胞内产生的SCFAs外排转运蛋白的相关功能基因丰度大幅提高。最后,NP引起了与细胞生长和保护机制密切相关的群体感应调控的生物膜合成基因丰度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124.
为探究适合工业化生产用超疏水纳米TiO2的绿色改性工艺,以饱和脂肪酸A、硅烷B、纳米TiO2(P25)等为原料制备超疏水TiO2粉末,与环氧树脂混合后利用喷涂法制备出超疏水涂层。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和接触角分析仪对超疏水粉末和超疏水涂层表面的形貌和疏水性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超疏水TiO2粒子表面具有疏水性基团和微-纳米双重粗糙结构,粒子表面的静态水接触角为158°,滚动角为3°;当超疏水TiO2与环氧树脂的质量比在3.2~3.5时,超疏水涂层既保持超疏水性,又与基底稳固结合,同时具有自清洁性和可修复性。该工艺操作简单方便,成本低,疏水性好,无需特殊设备,工艺环保,适应工业化生产,可用来大面积制备超疏水涂层,拥有较高的商业价值。  相似文献   
125.
摄入一定量杂粮可降低一些慢性代谢疾病的发病率,但目前杂粮摄入量没有统一的标准,尚不清楚杂粮摄入过多是否会对健康产生不良影响。以小米添加量为20%、40%、60%、80%的饲料喂养3周龄C57BL/6J小鼠,持续12周,采用自动血生化分析仪、16S rRNA高通量基因测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析了不同摄入量小米对小鼠血脂水平、肠道菌群和粪便短链脂肪酸的影响。结果发现,80%摄入量的小米显著增加了小鼠血清的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水平,同时增加了肠道丙酸、丁酸、异丁酸和戊酸的含量。肠道菌群分析结果表明,所有小米干预组的拟杆菌门(Bacteroidota)、Muribaculaceae的丰度上升,厚壁菌门(Firmicutes)、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ota)、乳杆菌科(Lactobacillaceae)、双歧杆菌属 (Bifidobacterium)的丰度下降。摄入不同添加量小米的小鼠肠道菌群组成具有较大差异,其中20%小米摄入量组的小鼠菌群中显著富集了另枝菌属(Alistipes)、副拟杆菌属(Parabacteroides)、肠杆菌属(Enterorhabdus),而80%摄入量小米显著降低了小鼠菌群中的粪杆菌属(Faecalibaculum)、布劳特氏菌属(Blautia)和罗氏菌属(Roseburia)的丰度。研究结果表明,20%摄入量的小米就能有效调节小鼠肠道菌群,而过高摄入量(80%)的小米使小鼠血脂水平升高,降低了肠道菌群的多样性和均匀度以及有益菌的丰度,所以要理性看待杂粮的营养价值,避免过量摄入。  相似文献   
126.
三长链烷基季铵盐型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合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个长链烷基二亚乙基三胺和脂肪酸为原料,经酰胺化、季铵化合成了6种未见文献报道的三长链烷基季铵盐型阳离子表面活性剂。  相似文献   
127.
本文研究了亚麻的结构与性能的关系,介绍了研制的非离子脂肪酰胺单双酯系亚麻织物整理剂的结构,应用效果以及技术经济效益。并得出了有意义的结论。  相似文献   
128.
天然氨基酸中氢键的量子化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从头计算法优化了20种天然氨基酸正、负、偶极离子.计算结果表明,α-NH2上的氮原子可以和羧基氧原子形成氢键,通过N1-H2…O3氢键的生成,原子N1、H3、O4、C4、C5形成了五元环.从正离子、负离子到偶极离子,氢键强度逐渐减小.侧链原子对氢键也有影响:正离子的侧链除苏氨酸和丝氨酸外,其它氨基酸不对氢键构成影响;负离子氢键受侧链的影响较大;而偶极离子中氢键基本不受侧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9.
天然氨基酸是较好的手性来源.在碱性条件下与乙二醛、甲醛经过缩合反应生成了(S)-2-(咪唑-1-基)羧酸钠,再在甲醇中和氯化亚砜反应制得手性咪唑羧酸甲酯.进一步以二胺为桥联剂,经直接胺解获得双咪唑化合物.对所制化合物进行了结构表征.  相似文献   
130.
亚麻籽在动物饲料中的应用潜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亚麻籽富含w-3脂肪酸亚麻酸等必需脂肪酸,在动物饲料中有很大的开发潜力.介绍了亚麻籽的主要功能性成分和有害物质的消除方法,以及在动物饲料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