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4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2篇
系统科学   11篇
丛书文集   11篇
教育与普及   3篇
理论与方法论   18篇
现状及发展   13篇
综合类   47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6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01.
TiO2/海泡石复合材料制备及其处理染料废水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焦硫酸钾熔融法和钛酸丁酯溶胶法制得TiO2酸性溶胶,采用浸溃、振荡等手段制得TiO2/海泡石复合材料.并研究了复合材料对活性艳兰模拟染料废水的吸附和光催化性能,得出复合材料的吸附速率和吸附容量较之原矿粉都有很大提升;而在光催化体系中,活性艳兰高的去除率(〉96%)并不是简单的吸附行为,而是发生了光催化降解被完全矿化而去除,这都说明Ti已经嵌入到海泡石的层间结构中.在反应液中加入H2O2能普遍的提升光催化降解的速率.  相似文献   
102.
选用富含铁的火山岩型铀矿石,对其进行微波预处理,然后,在常温常压下进行搅拌浸出.考察微波预处理浸出铀的效果,并比较微波预处理前后矿物粒度、硫酸浓度、液固比、搅拌时间对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微波预处理后,硫酸的消耗量未增加,浸出所需时间缩短,矿物粒度较大时仍能获得相对较好的浸出率;与对照组相比,铀浸出率有所提高,微波预处理该铀矿石可行.微波预处理后,该铀矿石最佳的浸出工艺条件为矿物粒度-150μm、硫酸浓度20 g/L、液固比3L/kg、搅拌时间9 h.  相似文献   
103.
针对高含硫气田天然气含湿含硫且井口压力不断降低的特点,利用高压气井的富余压力通过喷射器增压输送低压天然气。采用Fluent软件对喷射器内单相和气液两相含湿含硫天然气的沿程温度、压力进行了数值模拟,应用天然气水合物生成预测模型ZahediⅠ对天然气喷射器内部天然气水合物生成区域进行了预测分析,预测了工作流体入口温度、含硫量、含湿量对天然气水合物生成的影响。工作流体入口温度增加,喷射器内天然气水合物生成区域范围减小,硫化氢含量越高,天然气水合物生成区域范围越大,工作流体含水滴,喷射器内天然气水合物生成区域小于单相工质下的天然气水合物生成区域,进而提出了消除含湿含硫天然气喷射器内形成水合物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4.
提出了用铁屑内电解-絮凝法处理含ABS废水的新方法。确定了处理废水的最佳条件。实践证明,该方法具有处理效果好、费用低廉、工艺简单等诸多优点。  相似文献   
105.
为了研究高炉渣化学成分与FetO活度、钾容量、硫容量间的规律,采用氧化锆固体电解质电池测定了气-渣-金平衡时的含碱高炉渣中FetO活度.结果表明:二元碱度增加,FetO活度增加,钾容量减小,硫容量增大;MgO,Al2O3含量增加,FetO活度降低,钾容量增大,硫容量先增大后减小;当高炉的碱负荷较高时,控制炉渣的化学成分,使FetO活度保持在0074~0078之间,可以使炉渣具有适宜的脱硫能力和较大的排碱能力,有助于降低碱金属的危害.  相似文献   
106.
17世纪荷兰殖民者统治台湾,当时,清政府已经建立了大陆的统一政权。郑成功在东南沿海一带组织抗清复明斗争,未能取得胜利,为了能有一个更好的立足之地,转而收复台湾却取得了成功,但郑成功始终以明朝孤臣自居。其予郑经主政后期,开始图谋偏安割据,终被清政府收复。  相似文献   
107.
“Teleosemantic” or “biosemantic” theories form a strong naturalistic programme in the philosophy of mind and language. They seek to explain the nature of mind and language by recourse to a natural history of “proper functions” as selected-for effects of language- and thought-producing mechanisms. However, they remain vague with respect to the nature of the proposed analogy between selected-for effects on the biological level and phenomena that are not strictly biological, such as reproducible linguistic and cultural forms. This essay critically explores various interpretations of this analogy. It suggests that these interpretations can be explicated by contrasting adaptationist with pluralist readings of the evolutionary concept of adaptation. Among the possible interpretations of the relations between biological adaptations and their analogues in language and culture, the two most relevant are a linear, hierarchical, signalling-based model that takes its cues from the evolution of co-operation and joint intentionality and a mutualistic, pluralist model that takes its cues from mimesis and symbolism in the evolution of human communication. Arguing for the merits of the mutualistic model, the present analysis indicates a path towards an evolutionary pluralist version of biosemantics that will align with theories of cognition as being environmentally “scaffolded”. Language and other cultural forms are partly independent reproducible structures that acquire proper functions of their own while being integrated with organism-based cognitive traits in co-evolutionary fashion.  相似文献   
108.
大量的研究报道表明,克山病、大骨节病与缺硒有关,多种肿瘤的发生率也与周围环境硒含量呈负相关,说明微量元素硒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补硒能预防并抑制肿瘤发生和发展;自60年代起,就有关于不饱和脂肪酸抗肿瘤的报道.笔者将硒与一种不饱和脂肪酸——蓖麻酸共价结合,使之形成硒化蓖麻酸,并对其体内外抗肿瘤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硒化蓖麻酸具有较强的抗肿瘤活性.其作用机理及对肿瘤  相似文献   
109.
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经济文化类型、超稳定性血缘关系及周边文化环境的影响和制约,中国文化史的发生、发展和演变拥有了较为独特的运动规律:在文化史的起源上,表现为多元性和独立性特征;在文化史的发展上,呈现为内化性和连续性特征;在文化史的演变上,则带有稳定性和民族性特征。  相似文献   
110.
为研究远区爆炸作用产生的地冲击扰动对深埋洞室破坏的影响机制,采用地冲击效应模拟试验装置开展了相似模拟试验研究。采用边长为1.3 m的立方体试件,实现了从地应力加载(1 000 m埋深)、洞室开挖到爆炸地冲击扰动加载全过程的模拟。试验过程中,将各类传感器放置在试件和洞室内部,监测试验过程中的应力、应变、位移变化,以及洞室内部的破坏情况。通过在试件顶部施加不同峰值的冲击扰动荷载,再现了碎屑崩出、裂隙连通导致块体崩出、块体滑移和断层激活等破坏现象,初步得到了深埋洞室的安全阈值。分析得到了含裂隙围岩、块系围岩和含断层围岩在不同地冲击扰动作用下的破坏机制。试验结果表明,较小的动力扰动即可诱发深埋洞室的破坏,并且随冲击扰动次数的增加和冲击荷载峰值的增大,洞室破坏程度会加剧;此外,在爆炸远区,地冲击扰动仍可诱发工程灾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