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篇
  免费   0篇
系统科学   7篇
丛书文集   1篇
教育与普及   1篇
理论与方法论   3篇
现状及发展   2篇
综合类   9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徐坤以90年代知识分子和城市女性生活为题材的小说,引起了评论界的关注,评论的热点集中于她对知识分子精英形象的批判解构的后现代性质,并对此类题材作品呈现的反讽、调侃、幽默的语言风格予以肯定;对她90年代中期以后的女性题材创作,多肯定其对城市女性的生存和精神困境体现出的人文关怀。而对此类题材呈现出的诗意温婉的语言风格褒贬不一。  相似文献   
52.
《韵语阳秋》是南宋初期诗话代表作之一,它的出现标志着南宋诗话创作的转向。本文试图通过剖析《韵语阳秋》在道德、文化层面的阐述,结合此期诗话创作的政治文化背景,揭示出南宋初期政治文化生态的变化对诗话创作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53.
著名南非女作家纳丁.戈迪默在多年的写作生涯中,始终坚持把把公共关怀与文学创作结合起来,从未放弃对南非社会和南非人的深切关注。无论是在种族隔离时期的南非,新旧政权交替时期的南非,还是在种族隔离结束后的新南非,她从未停止创作以南非为背景,以南非人为主人公的小说。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向世人证明———知识分子从来就不是躲在象牙塔里的空谈者。  相似文献   
54.
论“巴黎手稿”三大中国化解读的美学底蕴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马克思"巴黎手稿"中的美学思想是基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哲学统一体的,其内容本质上是人与自然双向互动的物质变换关系。这既非主体实践本体论即人类中心主义的,也非心理本体论即心理中心主义和生态中心论即科学主义的等互不关联的某种单一化视角的美学解读,而是蕴含着在掌握主客体辩证互动规律的基础上向无限永恒的宇宙自然渐趋靠近,实现人类与大宇宙的共生同在,有深邃的终极关怀的关系底蕴。  相似文献   
55.
徐旭 《韶关学院学报》2013,34(4):103-107
体教结合是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可是在实施过程中却没有把握好发展的主线,导致在20多年后仍然处在探索阶段,没有发挥所期望的效果.以人文关怀为视角,重新思考这一命题,认为体教结合是竞技体育发展的必然,竞技体育的发展必须以运动员的全面发展为前提,通过剖析当前体教结合的困境,提出体教结合模式改革的具体思路.  相似文献   
56.
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以马克思哲学为视角对体育能否实现对人的终极关怀进行研究。研究结果显示:体育能实现对人的终极关怀;在生物层面,体育在维护人类机体健康的作用不可替代,是人类生物体得以继续进化的最后自我救赎手段;在社会层面,体育是培养现代社会合格公民的利器和促进和谐社会的催化剂;在精神层面,体育精神已成为最普适的价值观被全人类所接受,同时体育是人类克服精神异化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57.
根据长春师范学院现阶段发展方针,本文提出了工程学院实验室建设构想。结合卓越工程师人才的培养需求,明确实验室建设的总体目标和建设思路。通过国家和学校共同出资、校企共建等模式,建设一个具有长春师范学院特色的工程实验室。该实验室在细节中注入人文关怀,在使用上进行资源共享,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工程技能,提高适应多变环境的能力和自信。  相似文献   
58.
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的生活质量也日渐提高。产品设计在满足使用功能的同时,必须兼顾包括特殊群体在内的使用者的各种社会性需求。无论人类的需求如何千变万化,对产品的安全需求却从未改变。可以说,安全需求是其他所有需求的基础,若连这个需求都难满足,所有的设计就会显得苍白无力。设计师应该在认真思考安全问题的基础上,再进行产品的设计。此外,产品设计不仅仅能影响人的生活起居,还影响着外部环境。设计师更要充分考虑人-物-环境的相互关系。因此,一项真正的设计是在保障用户的安全及与环境和谐的基础上的设计。作为一名有社会责任感的设计师,必须将产品的安全性设计摆放在第一的位置。  相似文献   
59.
《金瓶梅》是一部洋溢着忧患意识的作品,其忧患意识的主要内涵体现在三个方面:对晚明统治的忧患,对现实世风的忧患,对传统儒家文化遭受宗教冲击的忧患。透过这份凝重的沉思,我们看到了作者对人类命运的终极关怀和淑人拯世的强烈责任感。  相似文献   
60.
中国传统文化对李锐的创作产生了巨大影响,他的处女作长篇小说《旧址》便是一部传达他对传统文化独特精神感悟的典型家族小说。作品中流露出他浓厚的优患家园意识,体现了对传统文化深深的眷恋之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