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1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31篇
系统科学   14篇
丛书文集   14篇
教育与普及   6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现状及发展   10篇
综合类   777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44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为了研究公路滑坡运动的机理,减轻公路建设中滑坡灾害的影响,以陕西铜川-王石凹公路2#滑坡侵蚀为实例,论述了公路滑坡侵蚀的地质地貌条件和变形特征。认为2#滑坡为牵引式滑坡,是古滑坡的复活,2#滑坡的滑移方式和方向与老滑坡不同,2#滑坡处于非稳定状态。建立了地质模型和计算模型,采用离散元法对滑坡侵蚀运动过程进行了仿真分析,对该滑坡滑动后可能造成的灾害程度及侵蚀量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2#滑坡的运动过程可分为:启动破坏阶段、剧动加速阶段、高速运动阶段、碰撞减速阶段和停滞缓动阶段5个阶段;2#滑坡滑动后,潜在滑坡侵蚀量将达到1409×104m3,因此该段公路必须进行滑坡治理或改道。  相似文献   
62.
基于区域地貌差异,采用定点观测与综合分析方法,对布设在榆林、延安两市的3个观测小区的户间道路、户间空地、庭院进行了水蚀定位观测分析.结果显示,研究区乡村聚落的平均侵蚀强度为2722.2 t/km2,尤以户间空地平均侵蚀强度最大,为4380.9 t/km2.延安市宝塔区乡村聚落平均侵蚀量最大,为5311.9 t/km2.表明黄土丘陵区乡村聚落土壤侵蚀普遍较为严重,降雨是直接驱动力,人为活动尤其是土地利用方式影响也很明显,应加强研究,积极防治.  相似文献   
63.
本文展示了一个计算泥沙输运过程的三维数值模型,此模型的特点在于较准确地计入凝絮及河床侵蚀对于泥沙沉淀过程的影响,关于凝絮及侵蚀的定量计算模型已为大量实验所验证,且是首次被结合运用于三维输运计算。文中对于海湾区域的泥沙输运进行了数值研究,第一闪通过定量计算评实了所谓最大浑浊区的存在,并研究了影响其形成及强度的几个因素,这些计算结果不仅评实了数值模型的有效性,而且显示了其在泥沙输运研究方面的作用与潜力  相似文献   
64.
超音速火焰喷涂Cr_3C_2-NiCr涂层的冲蚀磨损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研究了燃气流量、氧气流量和喷涂距离对超音速火焰 (HVOF)喷涂Cr3C2 NiCr涂层冲蚀磨损性能的影响 ,在对不同角度冲蚀后涂层表面和横截面结构分析的基础上 ,探讨了其冲蚀磨损失效机制 .结果表明 :Cr3C2 NiCr涂层的冲蚀磨损呈现脆性材料的冲蚀磨损特征 ,在 90°冲蚀率最大 ;磨料冲击引起的裂纹沿涂层内粒子界面萌生、扩展并最终导致粒子剥落 ,是涂层主要的冲蚀磨损机制 .  相似文献   
65.
坡面径流是泥沙和土壤有机碳(soil organic carbon,SOC)流失的主要动力.本研究以典型湘中红壤丘陵区坡耕地(翻耕和免耕)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径流小区模拟降雨试验,对已建立的以径流率为变量的对数线性回归坡面径流输沙模型进行修正,并结合泥沙中SOC的富集特性,建立湘中红壤丘陵区的坡面SOC流失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坡面SOC流失模型能够有效地应用于湘中红壤丘陵区次降雨过程中坡面SOC流失的模拟中,且具有较好地模拟效果,SOC流失率模拟平均误差在30%左右,决定系数在0.85以上;同时模拟结果表明,泥沙和SOC流失过程在坡面径流侵蚀影响下呈现波动状态,表现为产流开始后10min泥沙和SOC流失呈增加趋势,其后在波动中逐渐趋于平稳;通过比较翻耕和免耕条件坡面径流输沙和SOC流失模型,结果显示侵蚀性降雨条件下,翻耕方式泥沙和SOC流失率大于免耕方式.非侵蚀性降雨条件下,翻耕方式泥沙和SOC流失状况与免耕方式一致.  相似文献   
66.
基于数学形态学的文档图像段落标记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信息采集技术的发展,文档图像在信息的数字化管理中越来越重要,针对文档图像,本文就文字段落的智能识别进行了研究,给出了段落特征点检测的算法,最后给出了段落检测的一个实际应用.实验表明,本文提出的算法可以有效对段落的特征点进行标记,且具有很强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67.
68.
The impoverishment of soil nutrients of nine gully head areas in Yuanmou Basin is assessed through an integrated evaluation method established on the basis of Fuzzy mathematics and multivariate mathematical theory. Results show that soil erosion of gully erosion area in Yuanmou basin has resulted in severe impoverishment of soil nutrients. All gully head areas are at high leves of impoverishment except for one at middle. By probing into and analyzing the mechanism of impoverishment of soil nutrients, we find that soil erosion has led to impoverishment of soil nutrients in a way of compacting soil, heightening position of obstacle horizon, and reducing the content of organic matter, as well as the direct loss of nutrient elements. Finally, this paper points out that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arming at the prevention of soil erosion is the most effective way against impoverishment of soil nutrients in Yuanmou basin.  相似文献   
69.
水力机械抗磨蚀材料及其防护技术的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综述了水力机械过流部件抗磨蚀材料及防护技术的发展历程,概括了抗磨蚀材料的组织结构及机械性能与磨蚀的关系;讨论了抗磨蚀材料从铸铁,青铜到合金钢的发展历程,分析了表面抗磨技术的应用现状,指出表面覆层处理是解决磨蚀的有效方法,其关键是抗磨蚀材料的设计与选择,最后对抗磨蚀材料及其防护技术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70.
0IntroductionNeijiang City locates in the south of The SichuanHilly Basin.The Sichuan Hilly Basin is underlainby horizontally bedded Mesozoic mudstones,siltstonesand sandstones.Purple soils developed on these rapidlyweathering rocks are widely distributed across the basin.According to second state soil erosion surveys based onremote sensing,the soil erosion rates in local area aretypicallyinthe range of3000-5000t·km-2·a-1[1,2].Inthe Sichuan Hilly Basin,one sloping field may is com-pos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