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5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7篇
丛书文集   5篇
教育与普及   1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现状及发展   2篇
综合类   28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深基坑开挖对周边地表沉降变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有效控制基坑周边地表的沉降变形,应用弹塑性大变形理论与有限差分理论,对哈尔滨地区桩-锚支护形式下深基坑开挖引起的周边地表沉降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开挖深度、锚杆层数、建筑物距离对基坑周边地表沉降变形的影响规律及基坑周边地表沉降变形的量化范围。结果表明,基坑周边地表的沉降量与沉降范围随锚杆层数的增加而减小;建筑物的存在不仅增大了地表的沉降量,而且使基坑周围地表的最大沉降区向基坑方向移动;当建筑物与基坑的距离小于1.0倍基坑设计开挖深度时,建筑物距离对地表沉降变形的影响较明显;基坑开挖对周边地表的影响范围基本在与基坑边缘相距1.5倍基坑设计开挖深度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62.
太原盆地边缘地貌与新构造运动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构造地貌的观战把太原盆地及其边缘地貌分为:外围断块抬升山地,抬升轻微的丘陵台地,山前堆积的洪积倾斜平原和沉降堆积的冲积平原4种地貌单元。  相似文献   
63.
采用醇沉、陶瓷膜超滤、大孔树脂吸附3种方法精制四逆散水提液,以4种有效成分保留率等为指标,对各方法精制效果进行对比.超滤法对柴胡皂苷a(87.29%)保留效果较好,醇沉法保留芍药苷(85.04%)和柚皮苷(93.52%)优势明显,大孔树脂吸附法则能很好地保留柴胡皂苷a(88.14%)和柚皮苷(85.57%),同时此法可以显著降低固形物得率,各有效成分在精制物中含量较高.在四逆散精制方法研究过程中应该全面考虑各类有效成分含量的变化.  相似文献   
64.
65.
研究D113弱酸树酯在以自来水为进水条件下,不同流速、不同温度对树脂压力降、反洗展开率和沉降速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认为水流速度越大,温度越低,树脂层水流阻越大;反洗流速越大,温度越低,反洗膨胀率越大;树脂粒径越大,温度越高,沉降速度越快。  相似文献   
66.
阐述了GPSRTK技术在张峰水库泥沙淤积断面工程中的应用,指出经计算测淤断面和地形断面的宽容相对误差在±5%以内。  相似文献   
67.
为制定中国健康老年人血沉参考值的统一标准提供科学依据,收集了中国各地用温氏法测定的健康老年人血沉参考值,并对其与地理因素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发现海拔高度是影响健康老年人血沉参考值最主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68.
一种复杂曲流带储层三维构型建模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河道迁移演化模拟、侧积层定量三维分布模式及沉积过程模拟提出一种复杂曲流带储层三维构型建模新方法,并根据井数据构建渤海湾盆地A油田明化镇组下段曲流河相储层三维构型机制模型。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在三维空间模拟复杂曲流带储层内部构型元素的大小、三维形态及其空间结构关系,实现对储层连通性、连续性及非均质性的定量表征,是一种快速有效的复杂曲流带储层构型建模新方法。  相似文献   
69.
混合沉积是沉积学中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四川盆地下奥陶统中广泛发育混合沉积。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区域地质资料、钻(测)井资料以及岩心观察,重点研究了四川盆地下奥陶统混合沉积的沉积特征、成因类型以及混合沉积发育的控制因素,得到如下认识:1狭义的混积岩主要分布在川西南、川南西部和川中地区,川南东部、川东大部主要以碳酸盐岩与陆源碎屑岩的互层或夹层混合沉积为主。2混积层系的成因类型主要包括渐变型、突变型、复合Ⅰ型、复合Ⅱ型。3混合沉积的发育受多种因素的联合控制,且相互影响。早奥陶世,上扬子地区构造活动较弱,由于海平面的逐渐上升造成物源供给面积的减少;同时偶尔受冷水流的影响,造成桐梓组比红花园组混合沉积更为发育,分布更为广泛。  相似文献   
70.
为进一步提高煤制甲醇废水中SS及COD的去除效果,采用混凝沉淀工艺对煤制甲醇废水进行预处理。通过混凝搅拌实验分析混凝剂加药量、混凝时间、PAC与PAM复配投加对浊度及COD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AC、PAFC及PFS三种混凝剂中,最佳混凝剂为PAC;在PAC加药量为60 mg/L的情况下,最佳混凝时间为20~25 min;在PAC投加60 mg/L、非离子型PAM投加0.2 mg/L、混凝20 min的条件下,PAC与PAM复配投加可避免胶体再稳,并将浊度及COD的去除率分别提高至81.8%和12.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