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60篇
  免费   53篇
  国内免费   187篇
系统科学   28篇
丛书文集   68篇
教育与普及   33篇
理论与方法论   8篇
现状及发展   169篇
研究方法   1篇
综合类   2057篇
自然研究   36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88篇
  2013年   58篇
  2012年   110篇
  2011年   106篇
  2010年   85篇
  2009年   126篇
  2008年   121篇
  2007年   151篇
  2006年   152篇
  2005年   142篇
  2004年   137篇
  2003年   124篇
  2002年   136篇
  2001年   92篇
  2000年   81篇
  1999年   87篇
  1998年   61篇
  1997年   37篇
  1996年   43篇
  1995年   33篇
  1994年   63篇
  1993年   30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39篇
  1990年   24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26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Detection of stereotypic hallmarks of apoptosis during cell death induced by menadione, including DNA laddering and the formation of apoptotic bodies, is reported. Comet assay and the TdT-mediated dUTP nick end labelling (TUNEL) procedure were also performed to detect DNA fragmentation. Inhibition of DNA fragmentation by Ac-Asp-Glu-Val-Asp-aldehyde (Ac-DEVD-CHO) and phenylmethylsulfosyl (PMSF) implicated the involvement of caspase-like proteases in menadione-induced apoptosis in plants. We further studied the cleavage of lamin-like proteins during apoptosis in menadione-treated tobacco protoplasts. In animals, it has been reported that the solubilization of nuclear lamina and lamin degradation occurs during apoptotic cell death. However, little is known about the fate of lamins in apoptotic plant cells. Our study provided evidence that lamin-like proteins degraded into 35-kDa fragments in tobacco protoplasts induced by menadione, and this preceded DNA fragmentation. The results thus indicated that proteolytic cleavage of nuclear lamins was also conserved in programmed cell death in plants. Received 16 November 1998; received after revision 21 December 1998; accepted 23 December 1998  相似文献   
992.
细胞膜渗透性实验的改进及鸡血液DNA的提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成年鸡血为材料,分析了不同浓度NaCl、NH4Ac、乙醇、葡萄糖条件下鸡红细胞的渗透性;采用盐析法和碘化钾(KI)法提取鸡血细胞DNA,用二苯胺法和紫外分光法鉴定DNA提取效果。结果表明,在低渗、等渗、高渗溶质中,乙醇渗入细胞的速度都是最快的;用二苯胺法检测从鸡血液中提取的DNA,发现盐析法提取的DNA颜色反应较碘化钾法深;盐析法和碘化钾法提取DNA的光吸收值比率分别为1.6~2.0和1.8~2.0,产量分别为0.7×10-6~0.9×10-6 g/L和0.4×10-6~0.6×10-6 g/L。  相似文献   
993.
DNA芯片是20世纪9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高通量的生物信息分析技术,本介绍了DNA芯片技术及其应用,并对其发展前景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994.
目的研究海嘧啶对人胃癌细胞BGC-283细胞形态、细胞核DNA及细胞间通讯的影响。方法采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技术观察海嘧啶对人胃癌细胞及细胞核DNA的影响。采用划痕标记染料示踪技术观察海嘧啶对细胞间通讯的影响。结果海嘧啶可改变细胞形态,使细胞DNA缺损,可促进肿瘤细胞间通讯的恢复。结论通过影响细胞DNA和恢复细胞间通讯是海嘧啶抗肿瘤的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995.
一种冰川微生物总DNA的提取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SDS高盐法对冰川微生物总DNA进行了提取,实验结果表明这种方法对不同区域的冰川都可以提取到长度大于15kb的DNA片段,所得DNA应用细菌16S rRNA基因的引物进行PCR扩增,均能获得目的片段。因此,SDS高盐法是一种高效、简单的从小量冰川样品中直接提取DNA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996.
根据GenBank公开序列分别自行设计粪肠球菌保守基因tuf及表面蛋白基因esp二对引物,采用RT-PCR扩增出致绵羊脑炎型肠球菌tuf及esp基因,并将其克隆于pMD18-T Vector,对PCR产物进行测序及分析。该tuf序列及esp序列在GenBank上注册(注册登录号分别为EU239535,EU239534)。应用DNAStar软件对扩增esp基因与GenBank上已发表的粪肠球菌esp基因序列比较,同源性都达99.0%以上。  相似文献   
997.
NP问题是密码学中的一个难题,用DNA计算解决NP问题是目前DNA密码研究的一个热点。文章阐述了DNA编码问题及约束条件,归纳出用DNA计算解决NP问题的基本步骤,分析了Adleman解决哈密尔顿回路问题的实验中DNA编码的质量,提出了可选的更好的编码,并总结了目前DNA编码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998.
分别用试剂盒法、改良的CTAB法、改良的酚-氯仿抽提法提取活体涡虫和95%酒精固定的涡虫标本的基因组DNA.结果显示:试剂盒法提取的基因组DNA质量最好,主要表现在分子完整,几乎无降解,并且该方法所得DNA的产率也比另外两种方法的产率要高,试剂盒法是最适合涡虫基因组DNA制备的方法.相同起始物质量条件下,3种方法从活体涡虫中提取的DNA量和纯度均高于95%酒精固定的涡虫标本,但试剂盒法提取95%酒精固定半年以上的涡虫标本,所得DNA产率较高、质量较好,可满足PCR扩增等分子生物学实验的要求.  相似文献   
999.
孔、洞、缝三重介质油藏在碳酸盐岩储层中较为普遍。采用Warrant-Root的方法建立了三重介质油藏水平井渗流数学模型,并采用Lord Kelvin点源解、贝塞尔函数积分和泊松叠加公式等方法求解了各向异性无限大三重介质油藏水平井在拉氏空间中的无因次压力响应函数。通过计算得到了无因次压力和压力导数双对数理论图版,并在其基础上分析了三重介质油藏水平井渗流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000.
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5 3年 ,美国遗传学家沃森 (Wetson)和英国物理学家克里克 (Crick)在英国《自然》(Natare)杂志上于 4月 2 5日发表论文 ,提出DNA双螺旋结构模型。这个发现宣告了分子生物学的诞生 ,在生命科学史上翻开了划时代的一页。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影响。1 历史的回顾DNA双螺旋结构模型诞生五十年来 ,分子生物学领域出现了一系列激动人心的发现和突破 :195 6年美国生物化学家科恩伯格分离并提纯出了DNA聚合酶。 195 7年科恩伯格与美国生物化学家奥乔亚用人工合成的方法合成了DNA和RNA ,于 195 9年他们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他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