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6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7篇
丛书文集   1篇
教育与普及   1篇
综合类   26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11.
胶凝堆石料大三轴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大三轴试验的基础上,得到不同胶凝体质量浓度、不同围压下的应力-应变曲线,通过试验数据对胶凝堆石料本构模型进行探讨,并求出了模型中的参数。研究结果表明:当胶凝体质量浓度较低时,对胶凝堆石料运用邓肯-张本构模型基本满足工程精度要求;随着胶凝体质量浓度的增加,从应力-应变曲线中发现邓肯-张本构模型已不再适用,但曲线在弹性阶段表现出明显的线性特性,线性模型的弹性模量与胶凝体质量浓度、围压有关。通过试验数据,拟合得出线性模型中相关参数之间关系的表达式。  相似文献   
112.
岩盐地下储备库是能源储备重要方式。三轴应力作用下岩盐溶解特性的研究,为岩盐地下储库水溶造腔的形状控制、安全建设等提供理论基础。运用三轴岩盐溶解试验机进行了岩盐试样在三轴应力作用下溶解特性试验,研究发现在应力作用下岩盐溶解特性发生显著变化。计算分析了岩盐试样通水孔壁处应力与试样外部载荷轴压和围压的关系,运用等效应力描述通水孔壁处应力分布情况。采用多组围压条件下三轴应力和溶解耦合试验,分析了不同围压条件下岩盐溶解速率与等效应力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岩盐溶解速率随着等效应力的增大先缓慢减小,随之降到最低点,然后又随着等效应力的增加而迅速增大。三轴应力对岩盐溶解速率的影响主要是由于岩盐试样在三轴应力加载过程中造成试样内部裂纹发育及溶蚀面积的变化,在弹性阶段时溶蚀面积减小(裂纹闭合),溶解速率降低,而在塑形阶段时溶蚀面积增大(裂纹发育),溶解速率升高。  相似文献   
113.
黄土状土和火山灰粘性土的动剪强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实际地震危害表明,不仅饱和的细砂、粉砂地基会产生液化,而且饱和的粉土、粉质土地基也会产生液化.文中通过对我国西北地区特殊土———黄土状土和日本的特殊土———火山灰粘性土(广泛分布于日本关东地区,且大量用于道路填土工程)进行了一系列动力三轴试验,研究了它们在动荷作用下的动力特性,孔隙水压力的变化以及动、静强度的比较,测定并分析了不同的固结比对破坏时土的动剪强度和动孔隙水压力的影响,得出了黄土状土的动剪强度随相对密度变化的关系及火山灰粘性土的动剪强度随固结比变化的关系式.  相似文献   
114.
三溪村红层水岩作用的时效性试验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进一步深入了解和掌握三溪村滑坡滑带泥岩饱水软化的特质,研究其随饱水时间的弱化规律以及将其恰当地应用于工程实践指导该区工程稳定性的防治与评价。将取自都江堰青城山后山的泥岩试样进行了不同饱水时间下的直剪试验以及将天然和饱和状态下的试样进行了应变式常规三轴压缩试验,并将实验结果进行了归纳用于后续的公式推导。结果表明:剪切面无论是人为选定还是自然选择,其结果都证实了水岩效应在红层泥岩饱水后对其强度起到了很强的负面作用;初期饱水时,水分较难渗入到岩体内部,多滞留在体表,随着饱水时间增长将会使泥岩失去部分岩石特性进而向土体属性过渡转化,表现在初期强度衰减较小,随后出现急剧下降。将两种试验的结果进行有效结合可以提高研究成果的工程实用性,方便实际工程中快速评价泥岩饱水后强度的衰减情况。  相似文献   
115.
针对大理岩进行不同围压状态下的岩石天然与饱和状态的三轴压缩试验,并对其进行强度的分析,得出以下结论:相同围压下,岩石天然强度大于饱和强度;同一状态下,随着围压的增加,岩石峰值强度、残余强度随之增加,但峰值的大小与围压的大小没有直接关系,可通过最小二乘法绘制最佳关系曲线,进而得到大理岩强度的准确表达式。  相似文献   
116.
^86Zr及稀土区三轴超形变带自旋值的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Becker等人的角动量与转动频率的二参量公式和吴崇试,曾谨言的二参量转动谱公式,分别对^86Zr的SD1,SD2,SD4,^163,165,167Lu以及^171Ta,^173Re的三轴超形变带作最小二乘法拟合,并对以上各三轴超形变带的自旋值作了评估。  相似文献   
117.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灌注桩后注浆技术在国内外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灌注桩后注浆是通过把浆液注入地层中,浆液以充填、渗透、挤密和劈裂等方式,挤走土颗粒或岩石裂隙中的水分和空气后占据其位置,浆液固结后将原来松散的土粒或裂隙胶结成一个整体,从而改变岩土体的物理力学性质. 文章将对后注浆前后的土体性质变化进行室内试验,分析得出相关结论与经验.  相似文献   
118.
Seepage properties of a single rock fracture subjected to triaxial stresse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oupled properties of seepage and stress fields of rock fractures greatly influence the safety of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work. Based on the closing deformation principle of a single rock fracture, equations describing relationships of aperture and triaxial stresses are developed, and coupled models of seepage and triaxial stresses are proposed. Seepage tests are conducted under triaxial stress conditions by adopting hard granite specimens with an artificial fracture.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normal stress, lateral stress and seepage pressure significantly affect the flow behavior of rock fractures, and that hydraulic conductivity decreases with increasing normal stress, but increases with rising lateral stress or seepage pressure. In addition, an exponential function provides a good representation of the seepage characteristics of a single rock fracture subjected to triaxial stresses.  相似文献   
119.
玻璃纤维土的三轴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室内三轴试验方法对玻璃纤维土的应力与应变特性及加筋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轴向应变较小(ε1<1%)时,玻璃纤维的加筋作用不明显,随着轴向应变增加,加筋作用逐渐增强;在相同围压下,玻璃纤维长度越长,掺入量越多,则最大主应力差越大,玻璃纤维的加筋效果越好;在相同加筋情况下,试样密实度越高,则玻璃纤维的加筋作用发挥得越早,最大主应力差越大,加筋效果越好;试样含水率越大,则最大主应力差越小,玻璃纤维的加筋效果越差;围压越高,则玻璃纤维的加筋作用发挥得越早,最大主应力差越大,加筋效果越差.  相似文献   
120.
为研究红砂岩堆石料在干湿循环作用下的力学性能,以干湿循环次数为主要变量,开展常规三轴压缩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干湿循环次数下,红砂岩堆石料应力-应变曲线变化规律基本一致,整体呈现出明显的应变软化。应力-应变曲线在初期快速增加,直至出现峰值,而后开始降低,最后趋于稳定;相同干湿循环次数下,试样破坏强度随围压增大而逐渐增长;相同围压,破坏强度随干湿循环次数增加而逐渐降低,破坏强度与干湿循环次数呈现指数关系;当干湿循环次数增加时,试样强度指标黏聚力逐渐减小,从125.9 kPa降低到62.3 kPa,黏聚力降幅约50%,且黏聚力与干湿循环次数之间成负线性关系;与之相似,另一强度指标内摩擦角逐渐减小,但降低幅度较小,减小幅度为15%左右,与干湿循环次数呈现指数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