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99篇
  免费   71篇
  国内免费   83篇
系统科学   28篇
丛书文集   51篇
教育与普及   6篇
现状及发展   18篇
综合类   205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42篇
  2017年   41篇
  2016年   38篇
  2015年   73篇
  2014年   93篇
  2013年   66篇
  2012年   111篇
  2011年   96篇
  2010年   98篇
  2009年   95篇
  2008年   106篇
  2007年   132篇
  2006年   96篇
  2005年   114篇
  2004年   86篇
  2003年   82篇
  2002年   68篇
  2001年   57篇
  2000年   42篇
  1999年   54篇
  1998年   36篇
  1997年   40篇
  1996年   45篇
  1995年   50篇
  1994年   45篇
  1993年   37篇
  1992年   37篇
  1991年   30篇
  1990年   27篇
  1989年   22篇
  1988年   25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71.
利用啤酒大麦植株穗的离体培养,研究了旗叶的存在与否与不同氮素浓度对穗粒数的影响,结果表明,留旗叶存在无旗叶或1/2旗叶的穗粒数有所增加,而1/2旗叶和无旗叶的穗粒数相同。在开花斯和开花前7天进行啤酒大麦旗培养,结果表明开花期培养在0.5%和4%蔗糖浓度下,随氮素浓度下升而穗粒数增加,二者差异不显著,开花前7天穗离体培养在4%蔗糖浓度下随氮素浓度上升而穗粒数增加,在0.004%氮素浓度下穗粒数为10.3粒,在0.064%氮素浓度下穗粒数为25粒,二者差异显著,说明氮素浓度对穗粒数影响与蔗糖浓度有一定关系,本实验进一步证明,开花前7天培养在0.5%蔗糖浓度下,穗粒数随氮素浓度下升而下降,这说明啤酒大科在开花前7天这段时间对蔗糖浓度最敏感,此期是影响啤酒大麦结实率的最敏感时期。  相似文献   
172.
173.
The electron concentration horizontal gradient vector of the ionosphere and its south-north and east-west components over Chongqing station are analyzed and calculated, using the first approximation, time correlation and space correlation and another approach introduced. And then, the validity of the two methods is analyzed and compared. Foundation item: Supported by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69571020) and the Research Fund for the Doctoral Program of Higher Education (RFDP1999048602) Biography: Chong Yan-wen(1972-), male, Ph. D. candidate, research direction: ionospheric modeling and inversion.  相似文献   
174.
提出了一个演化的权重无标度网络模型.在传统的加权网络模型的强度优先连接机制基础上,考虑了网络按照模块结构和三角结构进行演化的特性.研究了模块结构和三角结构的演化机制对无标度模型结构特性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该权重网络的度、强度和权值都服从幂率分布,网络的平均强度与度之间具有高相关特性,网络的平均簇系数与度的函数关系服从幂率分布,模块结构和三角结构的演化机制能够显著提高网络的簇系数.  相似文献   
175.
庞俊斌 《广西科学》1999,6(4):321-323
在北海市红坎污水处理厂海洋放流管工程中,考虑到基本的水文、地形条件和排放口的合理布局及污水处理程度等因素,在确保北海近岸各水域功能的水质指标保持在一定范围内的基础上, 管长由原设计的912。8m缩短为755m,扩散器也由原来的47根竖管改为38根,管径由2 200mm缩小为1 800mm,管壁厚度由22mm缩小为16mm。施工方案从顶管法改为整体吊装沉管法。  相似文献   
176.
177.
以五氯酚(PCP)及其钠盐为研究对象,选择曾长期使用五氯酚钠杀灭钉螺的江苏省金坛地区为研究区域,建立动态多介质逸度模型对1959—2003年间PCP在该地区环境中的分布、迁移和转化进行模拟,得到了不同介质中PCP的质量浓度变化,其中1993年PCP在大气、水、土壤和沉积物中的质量浓度分别为1.03×10-4ng/m3,0.58μg/L,1.37μg/kg和4.91μg/kg,与同年的实测值基本一致,植物相的值(19.2μg/kg)则高出实测值1~2个数量级。降解反应是PCP从该地区消失的主要途径。通过不确定性分析研究了输入参数的不确定性对结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8.
基于剪滞理论,采用一种六角形纤维束模型,以玻璃纤维和碳纤维束为例,计算了在低温下一纤维束内的纤维应力集中因子,并将此结果与常温下的计算结果进行比较,证实了随着温度的降低,玻璃纤维和碳纤维束中的应力集中会有不同程度改变的结论.采用修正的剪滞分析模型,研究了低温下单向玻璃和碳纤维束增强复合材料由纤维束断裂而导致的应力集中,得到的结果比现有常温下的计算结果更具实际意义,也证实了本文结果的合理性和精确性。  相似文献   
179.
基于GIS技术的浅层地下水硝酸盐氮浓度场数值仿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与数值模拟技术相结合,揭示地下水硝酸盐氮浓度场的时空变化特征。采用准三维数值仿真技术,建立地下水水流模型、溶质运移模型和地下水运动方程组成的地下水水质模型。先解地下水水流模型,得到地下水渗流场水位函数H(x,y,t);再解地下水运动方程得到各单元的地下水实际流速;最后解溶质运移模型,求出计算区内任一点的硝酸盐氮浓度。数值模拟与空间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地下水水质系统状态比较稳定,硝酸盐氮浓度场的时空分布变化较小。  相似文献   
180.
To evaluate the influence of the DNA concentration in the aqueous solution on DNA radiation damage, the plasmid DNA in the presence or absence of Mannitol (scavenger of free radical OH.) was irradiated by ^7Li ions and γ rays at various DNA concentrations. Gel electrophoresis analysis revealed that the DNA damage of single and double strand breaks induced by irradiation became more severe at lower DNA concentration. In the condition of γ-ray irradiation, most of double strand breaks (DSB) damage was neutralized and less associated with DNA concentration in the presence of mannitol. However, under ^7Li irradiation, DSB damage could not be cleared by mannitol but was gradually aggravated with decreasing DNA concentrations. These findings imply that under low-LET irradiation, most of the DSB damage is generated by free radical OH·diffusion, and thus may be counteracted by scavengers, while at higher-LET irradiation, quite a fraction of DSB induction is caused by direct ionizing energy deposition of heavy ions, which cannot be eliminated. This work also indicates that the proportion between free radical damage and direct ionizing damage is s constant which is independent of DNA concentration when the DNA concentration is under a certain value (50ng/μL). Our study sheds light on the un- derlying mechanisms in the DNA radiation damage proces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