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86篇
  免费   88篇
  国内免费   78篇
系统科学   47篇
丛书文集   47篇
教育与普及   10篇
理论与方法论   3篇
现状及发展   35篇
综合类   1408篇
自然研究   2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40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51篇
  2014年   79篇
  2013年   67篇
  2012年   95篇
  2011年   97篇
  2010年   58篇
  2009年   87篇
  2008年   70篇
  2007年   87篇
  2006年   76篇
  2005年   92篇
  2004年   73篇
  2003年   76篇
  2002年   54篇
  2001年   49篇
  2000年   38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51.
Xue-Jian  福宝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4,24(16):6963-6972
地膜的使用为农业发展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大量的残膜同时也造成了极为严重的白色污染,而目前针对残膜的降解处理研究又极为缺乏。低温等离子体降解技术作为一种高效、绿色的污染物处理方法,可以通过在反应空间生成大量高能电子和活性物质对污染物进行降解。本文首先采用高频交流针板电晕放电结构,针对电极结构进行优化设计,提高反应空间内的电场强度的电子密度。然后通过电晕等离子体降解技术对地膜进行处理,最后对比了不同的放电功率、空气湿度、针膜间距、放电间距对地膜降解的影响效果。研究结果表明,针尖的形状和针针之间的距离会对电子密度和电场强度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当针尖斜率为3.33,针针间距为12mm时,电子密度和电场强度最大,分别为1.55×1013m-3和1.2×106V/m;放电功率的增大会导致空间内能量密度的提高,从而提高空间内高能电子和活性物质的产生效率,提高地膜的降解效率,当输入功率为64W时降解效率达到0.96%,但能量效率会随着输入功率的升高先增大后减小,当输入功率为56W达到最佳能量效率为34.29(μg/w·h);空气湿度的增加不仅会导致放电形态发生变化出现稳定的微放电,也会提升活性物质的产生效率,当空气湿度达到70%RH时,地膜降解效率提升1.04倍;地膜与针尖的之间的距离也会导致稳定的微放电产生,将降解效率由0.43%提升至1.02%;此外,针板电极的间距也会对降解效率产生影响,当放电间距为15mm时可以达到最佳的等离子体的辐射范围和辐射强度,使降解效率和能量效率均达到最大,与仿真条件一致,分别为2.3%和68.18(μg/w·h)。  相似文献   
52.
超支化不饱和聚(酰胺-酯)的改性及热分解动力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不同链长的十四酰氯和十八酰氯对超支化不饱和聚(酰胺-酯)(MHBP)的端羟基进行原位端基改性,制备出2种改性超支化聚合物,用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热重分析(TGA)、黏度法等对其结构及性能进行表征,并研究了它们的热分解行为及其热分解动力学.结果表明,其热分解反应不是一级反应,改性超支化聚合物的热稳定性与末端烷烃链的长度有关,用Ozawa法求出了热分解表观活化能.  相似文献   
53.
聚丙交酯——聚乙二醇嵌段共聚物的合成与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采用两段反应,先通过辛酸亚锡催化低分子量端羟基聚乙二醇(PEG)(数均分子量1000和2000)与L-丙交酯(L-LA)的开环聚合合成含有端羟基的低分子量聚丙交酯--聚乙二醇-聚丙交酯(PLA-PEG-PLA)三嵌段低聚物,再用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HDI)进行扩链反应合成了一系列不同力学性能的聚丙交酯--聚乙二醇(PLA-PEG)多嵌段共聚物.确定了扩链过程中,多嵌段共聚物膜达到最佳力学性能的反应条件.采用X射线衍射及DSC分析表征了聚合物的结晶结构与熔融温度的变化,发现随PEG含量的增加,聚合物的结晶性与熔融温度均下降.对聚合物膜的吸水性及降解性的测试结果表明,PEG分子量相同时,PEG含量增加,聚合物膜吸水性增强,降解速度加快;同组分比例的PEG2000-PLA多嵌段共聚物的吸水性及降解性均比PEG1000-PLA多嵌段共聚物强.  相似文献   
54.
石油降解菌株的分离筛选及降解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大庆油田石油污染土壤中分离出8株能够以原油为唯一碳源和能源的石油降解菌株,经鉴定分属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 sp.)、微球菌属(Micrococcus sp.)、产碱菌属(Alcaligenes sp.)、动性球菌属(Planococcus sp.)和纤维单胞菌属(Cellulononas sp.)5个属。同时对其中石油降解能力较好的两株菌进一步研究了其石油降解特性,发现原油浓度、pH值、N∶P等对菌株的降解能力有较强的影响。  相似文献   
55.
中国西北干旱区环境问题与生态建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讨论了西北干旱区的土地退化、生态建设与尊重自然、水土资源利用及区域发展等问题.干旱区土地退化主要为土地沙漠化、土地次生盐渍化和草地退化;生态建设中应当尊重自然,不宜大面积植树造林、片面追求森林覆被率的提高.采取生态修复和建立自然保护区等措施有助于环境整治与生态建设.在区域发展中应当重视水土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以及区域间环境与发展的协调问题.  相似文献   
56.
研究了主链重复结构单元中含富马酸酯的不饱和聚磷酸酯(UPPE)与N-乙烯基吡咯烷酮(NVP)交联体系的体外降解过程,采用扫描电镜观察了降解一定时间后试样断面的形态结构.结果表明:交联体系试样是按照先表层、后中心。由外至内的规律进行降解,降解过程包括表层扩散溶出和基体降解两部分.在表层扩散溶出占主导阶段。交联试样中聚乙烯基吡咯烷酮(PVP)和NVP快速溶出,试样失重明显,试样吸水率、长度、直径也迅速增大;在基体降解占主导阶段,试样降解比较缓慢,试样失重、吸水率、长度和直径变化较小.  相似文献   
57.
黄河兰州段氨氮降解系数的测定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黄河兰州段氨氮的降解规律进行了室内模拟实验研究,采用稳态一维降解模型进行了分析计算,得出氨氮的室内降解系数为0.014d-1,并根据黄河兰州段的实际情况,对其进行温度和坡度修正,计算出黄河兰州段不同水期时的氨氮降解系数.  相似文献   
58.
The utility F-box for protein destruction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A signature feature of all living organisms is their utilization of proteins to construct molecular machineries that undertake the complex network of cellular activities. The abundance of a protein element is temporally and spatially regulated in two opposing aspects: de novo synthesis to manufacture the required amount of the protein, and destruction of the protein when it is in excess or no longer needed. One major route of protein destruction is coordinated by a set of conserved molecules, the F-box proteins, which promote ubiquitination in the ubiquitin-proteasome pathway. Here we discuss the functions of F-box proteins in several cellular scenarios including cell cycle progression, synapse formation, plant hormone responses, and the circadian clock. We particularly emphasize the mechanisms whereby F-box proteins recruit specific substrates and regulate their abundance in the context of SCF E3 ligases. For some exceptions, we also review how F-box proteins function through non-SCF mechanisms.  相似文献   
59.
Starch-binding domains in the post-genome era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Starch belongs to the most abundant biopolymers on Earth. As a source of energy, starch is degraded by a large number of various amylolytic enzymes. However, only about 10% of them are capable of binding and degrading raw starch. These enzymes usually possess a distinct sequence-structural module, the so-called starchbinding domain (SBD). In general, all carbohydrate-binding modules (CBMs) have been classified into the CBM families. In this sequence-based classification the individual types of SBDs have been placed into seven CBM families: CBM20, CBM21, CBM25, CBM26, CBM34, CBM41 and CBM45. The family CBM20, known also as a classical C-terminal SBD of microbial amylases, is the most thoroughly studied. The three-dimensional structures have already been determined by X-ray crystallography or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for SBDs from five CBM families (20, 25, 26, 34 and 41), and the structure of the CBM21 has been modelled. Despite differences among the amino acid sequences, the fold of a distorted β-barrel seems to be conserved together with a similar way of substrate binding (mainly stacking interactions between aromatic residues and glucose rings). SBDs have recently been discovered in many non-amylolytic proteins. These may, for example, have regulatory functions in starch metabolism in plants or glycogen metabolism in mammals. SBDs have also found practical uses. Received 25 May 2006; received after revision 26 June 2006; accepted 3 August 2006  相似文献   
60.
海湾型城市湿地的动态变化及其退化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遥感和GIS技术的支持下,以厦门市1986和1997年landsat TM影像以及2004年SPOT影像解译数据为基础,对厦门市过去18年间湿地的空间分布及其动态变化进行了研究,并分析了导致湿地退化的主要原因.研究结果表明:目前厦门市湿地类型中以浅海、滩涂和养殖为主,翔安区拥有丰富的湿地土地资源.湿地动态变化主要表现为滩涂、河流、水塘、红树林等自然湿地的减少以及人工湿地-养殖区面积的增加,红树林、养殖区变化最显著,而大多数湿地类型在1986~1997年这个时期变化最显著.湿地总面积呈下降趋势,自然湿地破碎严重化、不断萎缩,而养殖区沿着海岸线快速扩展和蔓延.海岸湿地是厦门独特的风景,但是18年来湿地质量总体处于不断退化之中.污染、资源过度利用、海岸工程、围海造地等是造成厦门湿地退化的主要因素,湿地退化导致生物栖息地恶化以及生物多样性降低等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