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84篇
  免费   130篇
  国内免费   307篇
系统科学   171篇
丛书文集   83篇
教育与普及   27篇
理论与方法论   10篇
现状及发展   23篇
综合类   3605篇
自然研究   2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54篇
  2021年   57篇
  2020年   64篇
  2019年   61篇
  2018年   61篇
  2017年   60篇
  2016年   71篇
  2015年   105篇
  2014年   170篇
  2013年   155篇
  2012年   227篇
  2011年   254篇
  2010年   204篇
  2009年   178篇
  2008年   165篇
  2007年   235篇
  2006年   223篇
  2005年   197篇
  2004年   166篇
  2003年   138篇
  2002年   136篇
  2001年   135篇
  2000年   108篇
  1999年   99篇
  1998年   75篇
  1997年   83篇
  1996年   59篇
  1995年   45篇
  1994年   55篇
  1993年   39篇
  1992年   44篇
  1991年   42篇
  1990年   32篇
  1989年   33篇
  1988年   20篇
  1987年   17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91.
为了解决在线路设计过程中,作用在待选标准猫头塔塔头实际荷载大于允许荷载,但是超出的比例很小时,该标准塔是否还适用于该线路的问题。利用力学基本理论知识,把猫头塔塔头划分为上下两部分,依据结构对称性,对塔头右侧结构做了受力分析,给出了构件轴力计算模型和强度稳定性校核模型,又基于Visual Basic语言编制了塔头强度稳定性计算机辅助校核软件,能够在给定塔头荷载及结构尺寸情况下,快速完成对塔头强度稳定性的校核工作,给出是否适用的结论。该校核程序既能提高设计效率,又能实现安全、经济之间的均衡。  相似文献   
792.
带串联补偿的输电线路纵联阻抗性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系统分析基于串联补偿电容器下输电线路纵联阻抗性能特点和阻值特征的基础上,特别在详细分析串联补偿电容器及其附属的金属氧化物变阻器(MOV)、放电间隙等不同的运行方式在纵联阻抗产生影响的前提下,确立了纵联保护的甄别方法.由于在串联补偿下输电线路分布电容和系统运行方式共同影响纵联阻抗的阻值,因此通过分析和计算才能确定是否需要补偿.一旦纵联阻抗幅值小于设定数值时,就可确定发生区内故障,保护将正确动作;否则,就断定在保护区内没有发生故障,保护将稳定不动.在EMTP软件的仿真中,建立了一条1 000 kV、500 km含工频串联补偿度为45%串联补偿电容器的特高压输电线路模型,进行了在各种故障下的仿真模拟,仿真结果验证了上述纵联阻抗及其算法在串联补偿环境下具有足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793.
为缩短销齿传动的设计周期,降低产品成本,依据弹性流体动力润滑理论和齿轮啮合原理建立销齿传动的冷胶合强度条件。以齿间最小油膜厚度最大(倒数最小)和销齿传动中心距最小作为设计的追求目标,摈弃传统的多目标优化设计方法,利用修正的微分进化多目标优化算法对范例进行分析计算。优化过程及结果表明,修正的微分进化多目标优化算法能够有效地提高产品的综合经济技术指标。  相似文献   
794.
提出了一种多层网络拥塞控制方法,该方法基于流体模型的微分方程设计多层网络拥塞控制.此外,该方法利用流体模型的稳定性保证网络性能参数的均值在多层网络环境及大数据流的情况下向平衡点收敛,同时也有效限制了AOM参数的设置.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证明了这种网络拥塞控制方法能在多层网络中避免拥塞,并当网络出现大数据流时,该多层AQM系统能充分利用网络带宽及保持路由器队列长度的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795.
简述了传输网络评估与优化的目的,重点介绍了SDH本地传输网络评估优化的基本方法、指标设置及实施步骤,并通过实例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796.
基于动变形控制法的软岩路基填筑材料回弹模量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路基路面变形协调原理,结合国内公路相关规范对路面弯沉的控制标准,获得软岩路基顶面动变形允许值;利用传递-反射矩阵方法和叠加原理推导了双轮胎振动荷载作用下弹性层状公路结构的动力响应解;采用Hankel数值逆变换技术计算出实例工程中典型软岩公路路基顶面的动变形,基于动变形控制法确定了不同软岩填筑区域对应填料的回弹模量临界值;根据现有公路规范规定的路基结构层厚度,提出满足动变形条件下的软岩填筑区域所需回弹模量控制要求,并以回弹模量为依据对软岩填料进行了分类.研究成果可为软岩填料分区优化填筑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797.
基于单轴并联混合动力系统的结构特性,提出一种电机-发动机-离合器协调控制起步方法,在最小化电量消耗的同时,实现比离合器滑磨起步更快的起步速度和更佳的平顺性。 通过增量式PID方法控制电机输出小扭矩,调节电机转速,弥补离合器接合过程的非线性缺点。 并对采用了助力方法及仅依靠离合器起步的车辆进行起步试验,从起步速度、冲击度和电量消耗方面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798.
长幅外摆线行星传动运动学研究及齿廓圆弧优化替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链条少齿差行星减速器为研究背景,分析了长幅外摆线行星传动主要参数变幅系数k对当量曲率半径、压力角以及圆弧替代区段、齿廓干涉、齿高、重合度等的影响.给出了齿廓干涉Ⅳ点的解法,明确了理论与实际廓线压力角α的区别,讨论了准圆弧替代误差分布的类型.据此提出主要机构参数的优化选择方法,确定齿形圆弧替代的步骤.试验验证表明,该理论模型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799.
The microstructure and electrochemical properties of Al–Cu–Fe alloys with the atomic compositions of Al_(65)Cu_(20)Fe_(15),Al_(78)Cu_7Fe_(15)and Al_(80)Cu_5Fe_(14)Si_1have been studied.The alloys were produced by induction melting of pure elements with copper mold casting.The microstructure of the alloys was analyzed by X-ray diffraction and high-resolution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The formation of quasicrystalline phases in the Al–Cu–Fe alloys was confirmed.The presence of intermetallic phases was observed in the alloys after crystallization in a form of ingots and plates.The electrochemical measurements were conducted in 3.5%NaCl solution.The electronic structure of the alloys was determined by 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The post corrosion surface of the samples was checked using a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equipped with the energydispersive X-ray detector.It was observed that the Al_(65)Cu_(20)Fe_(15)alloy had the highest corrosion resistance.The improved corrosion resistance parameters were noted for the plate samples rather than those in the as-cast state.And the hardness of the Al_(65)Cu_(20)Fe_(15)alloy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other alloy samples.  相似文献   
800.
为实现静液传动履带车辆快速稳定转向,且转向轨迹可控,基于双侧轮边液压驱动结构特点,提出了转向时外侧马达排量采用压力、发动机转速双参数控制,内侧采用神经元自适应PID控制以跟随外侧的转向控制策略. 在Matlab/Simulink中建立了包含基于S函数的神经元PID控制器和综合控制策略Stateflow模块的整车模型,对转向控制进行仿真分析,阶跃输入时,神经元PID比传统PID控制能有效抑制系统超调量,加快系统响应速度;不同转向工况仿真结果表明:神经元PID控制具有较好的目标跟随能力,提高了系统的实时性和鲁棒性,使得静液传动履带车辆具有良好的转向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