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76篇
  免费   84篇
  国内免费   154篇
系统科学   176篇
丛书文集   126篇
教育与普及   93篇
理论与方法论   82篇
现状及发展   22篇
综合类   571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39篇
  2021年   39篇
  2020年   55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37篇
  2017年   38篇
  2016年   45篇
  2015年   91篇
  2014年   260篇
  2013年   170篇
  2012年   293篇
  2011年   423篇
  2010年   345篇
  2009年   326篇
  2008年   425篇
  2007年   566篇
  2006年   552篇
  2005年   466篇
  2004年   374篇
  2003年   344篇
  2002年   296篇
  2001年   242篇
  2000年   231篇
  1999年   131篇
  1998年   87篇
  1997年   72篇
  1996年   52篇
  1995年   43篇
  1994年   39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1.
本文主要论述了知识经济时代图书馆员所应具备的素质,提出了塑造新型馆员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2.
世界银行贷款第四个贫困地区基础教育发展项目 ,自 1997年在我国西部贫困地区启动以来 ,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本文以云南省宣威市“贫四项目”实施效果为对象 ,进行了实事求是的调查与分析  相似文献   
13.
在师范院校政教系政治经济学既是政治理论课又是专业基础课。搞好政治经济学的教学,不仅对于学生学习好后续课程具有重要的基础性意义,而且对于培养学生的理论兴趣、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作为政治经济学课教师必须不断改革,在教学内容、方法、手段上创新,大胆探索,勇于实践,才能使政治经济学的教学更加适应新世纪人才培养的需要。  相似文献   
14.
知识经济被视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但它本身也有个可持续发展的问题。知识经济本质上是人的经济,它淡化了经济发展对天然资源的依赖关系,强化了对人自己创造的知识资源的依赖性,使得科技和教育的发展成为实现其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同时,处理和运用知识的手段和能力是知识转化为资源的重要环节,高科技产业的发展也因之成为其必要的条件;知识经济又是商品化经济,知识产权的保护等措施是保证知识生产和再生产顺利进行的环境支持。  相似文献   
15.
根据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的特点,高等学校应以党外知识分子的基本构成情况为出发点,加强自身建设,促进教育和文化事业的改革和发展;以爱国主义为结合点,提高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教学,科研质量,为教育和文化事业的改革,发展、稳定服务;以“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为切入点,在法律、制度上保证党外知识分子各方面的待遇,使他们留得住,安得下心,更好地为教育和文化事业而工作。  相似文献   
16.
韶关体育旅游的现状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采用献、调查和访谈等方法对韶关体育旅游的现状进行调查,找出其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发展韶关体育旅游的对策,可为有关职能部门的决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首次采用荧光光谱法对中药注射液热稳定性进行初步探讨.发现在恒温(40℃、80℃)条件下、不同中药注射液随时间变化的荧光强度和荧光光谱图,呈现出规律性的变化.通过对其谱图和荧光强度的分析,能够反映出恒温(40℃、80℃)条件下,随时间变化的荧光光谱的差异,不同温度对谱峰强度的差异性影响及不同注射剂热稳定性变化曲线的差异.找出了不同温度下不同中药注射液荧光强度减弱10%的时间.  相似文献   
18.
从培养目标、培养模式、培养过程、培养内容、培养方法、培养手段等六个方面阐述高校创新教育,有针对性地提出高校创新教育内涵和实现创新教育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循环经济理论的内涵和3R原则,分析了循环经济与人才培养开发的内在关联,指出了循环经济理论对人才培养开发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内涵丰富,其各种建筑活动几乎无不受到所谓风水理念的深刻影响.从通俗和专业两个不同角度对“风水”这一概念进行了解释,并分析了中国源远流长的风水理念对传统建筑选址和布局的影响,从而总结出在风水理念影响下的中国传统建筑空间构成特征——重重封闭的内向性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