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609篇 |
免费 | 218篇 |
国内免费 | 529篇 |
专业分类
系统科学 | 38篇 |
丛书文集 | 186篇 |
教育与普及 | 1316篇 |
理论与方法论 | 214篇 |
现状及发展 | 56篇 |
综合类 | 554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1篇 |
2023年 | 104篇 |
2022年 | 146篇 |
2021年 | 147篇 |
2020年 | 151篇 |
2019年 | 92篇 |
2018年 | 50篇 |
2017年 | 84篇 |
2016年 | 86篇 |
2015年 | 123篇 |
2014年 | 281篇 |
2013年 | 254篇 |
2012年 | 286篇 |
2011年 | 280篇 |
2010年 | 298篇 |
2009年 | 427篇 |
2008年 | 437篇 |
2007年 | 332篇 |
2006年 | 349篇 |
2005年 | 390篇 |
2004年 | 381篇 |
2003年 | 398篇 |
2002年 | 347篇 |
2001年 | 349篇 |
2000年 | 337篇 |
1999年 | 214篇 |
1998年 | 218篇 |
1997年 | 134篇 |
1996年 | 142篇 |
1995年 | 102篇 |
1994年 | 83篇 |
1993年 | 79篇 |
1992年 | 63篇 |
1991年 | 64篇 |
1990年 | 40篇 |
1989年 | 28篇 |
1988年 | 4篇 |
1987年 | 3篇 |
1986年 | 1篇 |
198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3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音乐家使用音符组成美妙的音乐;诗人凭借字句的安排咏出千古绝唱;基因测序研究者,则利用基因解读生命的密码,向人类探索生命本源的终极梦想不断迈进。 相似文献
32.
33.
为了探明混合浸矿微生物的耐氟性能及其基因调控机理,应用功能基因芯片(FGA-Ⅱ)研究了5株浸矿细菌(Acidithiobacillus ferrooxidans ATCC 23270,Leptospirillum ferriphilum YSK,Sulfobacillus thermosulfidooxidans ST,Acidithiobacills thiooxidans A01,Acidithiobacills caldus S1)所构成的共培养体系在4.8 mmol/L氟胁迫下的基因表达谱.结果表明,该共培养体系中与氟胁迫相关的基因主要涉及到硫代谢、细胞膜、电子传递、解毒、碳固定、氮代谢等多个方面功能的代谢途径,而且各个途径在短时间(60 min)氟胁迫倾向于高效表达,而长时间(120 min)氟胁迫各个途径更倾向于低效表达.芯片图谱分析表明,氟胁迫下共培养体系中起主导调节作用的是其中的优势种群,但是劣势种群在氟胁迫时很大程度上辅助了优势种群的生长及其氧化活性的保持. 相似文献
34.
35.
36.
《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2005,27(3):107-107
由英国桑格实验室领导的人类X染色体测序工作已基本完成,研究人员在前些日出版的最新一期英国《自然》杂志上公布了该染色体基因草图。 相似文献
37.
利用GPS-LS接点扫描系统, 在荧光假单胞菌G2的5-磷酸烯醇式丙酮酸莽草酸-3-磷酸合酶编码基因aroA中随机插入15 bp (即编码5个氨基酸短肽)的外源片段, 建立含一系列不同插入位点的aroA突变体库. 利用内源aroA基因缺失的大肠杆菌突变株ER2799对突变体库进行功能互补筛选, 测序后确定了12个可以忍受5个氨基酸插入的位点, 其中位点F295/T296经Ssp DnaE内含肽(intein)介导的蛋白互补技术鉴定为可拆分和蛋白重建的位点. 从位点F295/T296将G2-EPSPS基因一分而二, N-端和C-端片段分别连接在携带Ssp DnaE 内含子元件的原核表达双质粒上, 获得共转化质粒pMEPSN295IN和pKEPSC296IC. 将质粒pMEPSN295IN和pKEPSC296IC分别或共转化内源aroA基因缺失的大肠杆菌突变株ER2799中, 携带共转化质粒的重组子能够在M9限制性培养基生长, 而携带单一质粒的不能生长, 表明从位点F295/T296拆分的aroA基因在内含肽介导下实现了蛋白重建, 在突变株ER2799中恢复了5-磷酸烯醇式丙酮酸莽草酸-3-磷酸合酶活性, 酶活水平达到野生型的62.92%,为4.48 U/mg. 相似文献
38.
研究了卵巢癌中高表达的新基因spindlin1的亚细胞定位及其对小鼠NIH3T3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并探讨了人spindlin1基因的生物学功能. 采用脂质体转染法将构建的融合蛋白表达载体pEGFP-N1/ pEGFP-N1-spindlin1瞬时转染COS-7细胞,观察spindlin1基因的亚细胞定位;同时稳定转染NIH3T3细胞,经G418抗性筛选后,用RT-PCR筛选并鉴定表达spindlin1的稳定细胞株;通过细胞增殖活性、流式细胞检测、软琼脂克隆形成、迁移实验及裸鼠成瘤等对转染细胞的生物学行为进行检测. 结果表明,spindlin1定位于胞核;并促进NIH3T3细胞的增殖,使其处于G2/M期的细胞比例显著增加;同时证实过表达spindlin1的NIH3T3细胞不仅具明显的克隆形成及迁移能力,而且能使裸鼠成瘤. 由此我们得出结论:spindlin1基因过表达可促使NIH3T3细胞发生恶性转化,提示spindlin1可能是一种与肿瘤形成相关的原癌基因. 相似文献
39.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