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5篇
  免费   69篇
  国内免费   79篇
系统科学   2篇
丛书文集   21篇
教育与普及   3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现状及发展   3篇
综合类   102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44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65篇
  2011年   52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45篇
  2008年   47篇
  2007年   62篇
  2006年   48篇
  2005年   59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53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8篇
  195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71.
置氢对TC4合金粉末物理性能和压制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采用扫描电镜观察、粉末镶嵌试样、XRD和模压成形等方法,研究了置氢对TC4合金粉末颗粒形貌、表面状态、显微硬度、显微组织、相组成和压制性能等的影响.结果表明:置氢TC4粉末颗粒形貌为不规则状,粉末基本由亮相á相及暗相a相组成,颗粒显微组织呈片状、针状和板条状.随置氢量的增大,置氢TC4粉末显微硬度总体上趋于降低;á相逐渐减少,a相逐渐增多,置氢量达到0.32%(质量分数)时出现少量的针状á″相,置氢量为0.42%和0.46%时组织为明显的板条状(?氢化物);粉末的压缩性能逐渐变好,成形性能逐渐变差,置氢量0.46%的TC4粉末的压制性能最好.  相似文献   
172.
TA1/Q235钢复合板累积叠轧焊界面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TA1/Q235钢复合板累积叠轧焊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累积叠轧焊方法能够制备出结合性能较好的钛/碳钢复合板,其结合强度随着累积变形量与首道次变形量的增加而提高,叠轧过程中经磨床打磨与喷丸处理获得洁净、新鲜并具有一定加工硬化程度的结合界面,会促进复合板结合强度的提高.800℃以下热轧后,Q235钢的组织呈明显的条带状;而850℃以上热轧后,Q235钢条带状变形组织逐渐转化为等轴状,界面附近的Q235钢脱碳,出现明显的排列整齐且粗大的铁素体晶粒带.钛侧的组织主要有等轴α组织和魏氏α组织.综合考虑轧制温度对钛与Q235钢组织与界面结合性能的影响,累积叠轧温度应控制在800~850℃之间.  相似文献   
173.
介孔TiO2材料由于具有特殊的性能展示了广阔的潜在应用前景,近年来备受关注。对纯介孔TiO2的合成现状和介孔TiO2的改性方法进行了综述,着重介绍了通过引入金属杂质的改性方法及其应用。  相似文献   
174.
以钛酸丁酯为前躯体,在低温(40℃)下制备了TiO2薄膜,并评价其光催化活性.结果表明:在40℃条件下制备的光催化剂,具有锐钛矿相和板钛矿相两种晶相,粒径为5 nm.光催化甲醛实验表明,制备的TiO2薄膜不需经过高温处理,光照2 h甲醛的降解率达60%,且稳定性较好,可重复使用.  相似文献   
175.
下颌骨骨折内固定术后取钛板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下颌骨骨折坚强内固定术后钛板取出的原因及适应症。方法:对68例下颌骨内固定术后取钛板患者进行分析,总结取板原因。结果:本组病例取板原因中“无症状”取板占72.06%,“有症状”取板占27.94%。结论:目前“无症状”取板是下颌骨骨折术后钛板取出的主要原因。医师应根据每个个体的具体情况确定取板适应症。  相似文献   
176.
钛合金表面织构的光纤激光加工多参数耦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钛合金作为生物医用材料具有耐磨性差、表面容易划伤等缺点,采用光纤激光表面织构提高其抗磨性能.因诸多激光工作参数共同制约其加工效率,对钛合金TC4进行多参数耦合实验研究,提出了一套适用于凹坑形和凹槽形两种表面图案的理想工作参数组.实验结果表明,该参数组能有效地提高表面织构的精度和速度.  相似文献   
177.
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二氧化钛纳米晶,采用热重-差热(TG-DSC)、X射线粉末衍射(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手段研究了保温时间对纳米晶的晶体结构和平均粒径的影响.结果表明:经430℃热处理得到的二氧化钛纳米晶主要表现为锐钛矿结构;随着保温时间从1h延长至3h,纳米晶的平均粒径从13.7nm增大到43.7nm.以所制二氧化钛纳米晶为光阳极材料组装了染料敏化太阳电池,并对其光电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粒径为25.4nm的二氧化钛纳米晶太阳电池表现出最佳的光电转化效率,其值为4.62%.  相似文献   
178.
朝阳钒钛磁铁矿工艺矿物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传统工艺矿物学研究方法,结合光学显微镜、X射线衍射、化学分析等分析手段,对朝阳地区钒钛磁铁矿石的化学组成、元素赋存状态、矿物组成、矿物间的嵌布关系及粒度分布进行了详细研究.结果显示:该铁矿石中铁矿物主要为磁铁矿、钛磁铁矿和钒磁铁矿,长石是最主要的脉石矿物.矿石中主要矿物嵌布关系复杂,磁铁矿与钛磁铁矿颗粒结合紧密,大多结合成连生体,不利于铁矿物与钛矿物之间单体解离;主要矿物嵌布粒度粗细不均,磁铁矿嵌布粒度相对较粗,钛磁铁矿和钒磁铁矿嵌布粒度相对较细.该研究为该地区钒钛磁铁矿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9.
通过单道次压缩实验,研究了屈服强度390 MPa级Ti微合金化高强钢的热变形行为,并建立了实验钢的变形抗力模型和动态再结晶数学模型.结果表明:随着变形温度的降低,变形抗力逐渐增大;随着应变速率的增大,应力-应变曲线由动态再结晶型转变为动态回复型.Q390钢的动态再结晶激活能为257.142 k J/mol.建立的高精度的数学模型可表征Ti微合金化Q390钢的高温变形行为.与常规成分体系相比,Ti微合金化成分设计的实验钢轧制时所需的轧制力较小,更容易发生动态再结晶,有利于奥氏体晶粒的细化,可有效地提高钢材强韧性.  相似文献   
180.
运用Gleeble-3500热力模拟试验机对700~1200℃温度范围内高锰钢Mn13单独加入钛(质量分数0.10%)、复合添加钛(质量分数0.11%)和钒(质量分数0.20%)后的高温热延性进行测试.采用扫描电镜和X射线能谱分析仪对不同温度下拉伸断裂后试样的断口形貌以及断口处的析出粒子进行了分析.温度-断面收缩率曲线表明在高锰钢中加入0.10%钛后,其断面收缩率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降,这表明钛的加入恶化了高锰钢的热延性;在此基础上加入0.20%钒,高锰钢的热延性出现了进一步的下降,即钛和钒的复合加入严重恶化了高锰钢的热延性.利用Thermo-Calc热力学计算软件对单独含钛以及复合含钛钒的高锰钢在700~1600℃存在的平衡析出相进行了计算,计算结果表明Ti(C,N)的平衡析出温度均约为1499℃,远大于其液相线温度,这说明Ti(C,N)在高锰钢的液相中就可以开始析出.扫描电镜-能谱分析结果表明在奥氏体晶界以及三叉晶界处存在大量的Ti(C,N)和(Ti,V)C粒子,这些粒子的出现抑制了动态再结晶的发生,并且加速了晶界附近裂纹的扩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