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5篇
丛书文集   2篇
教育与普及   3篇
综合类   4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 毫秒
41.
为进一步了解青藏高原地区雷暴及其地闪特征,对2013~2017夏季(6~8月)青藏高原东部地区典型强雷暴过程的地闪和雷达资料进行了综合分析,重点研究了24次以负极性闪电为主的强雷暴过程,分析表明:所有雷暴最大回波顶高均超过7 km,第一次地闪为正地闪的雷暴其组合反射率和回波顶高明显高于第一次地闪为负地闪的雷暴过程。以地闪极性和频数差异将雷暴分为负地闪雷暴、正地闪雷暴、多地闪雷暴三种类型。负地闪雷暴过程中闪电数量较少且大多发生在雷暴成熟阶段;正地闪雷暴过程中闪电数量在几十次左右,主要发生在成熟阶段后期和消散阶段;多地闪雷暴在初始阶段、成熟阶段和消散阶段都有闪电发生,但主要集中在成熟阶段和消散阶段。三类雷暴强反射率中心移动距离和移动速度也有不同,地闪数量多的雷暴比地闪数量少的雷暴有更长的移动距离,负地闪雷暴较正地闪雷暴有更快的移动速度。  相似文献   
42.
为了在高原山区有效利用雷暴临近阶段的地面电场数据实现雷电的精准预警,搭建了典型雷暴云和基本山体模型,并结合高程数据模拟了真实高原山区地形,然后通过有限元方法研究了高原山区地形对雷暴云产生的地面电场分布特点和演变趋势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基本山体表面的雷暴云电场会发生畸变,畸变程度与山体形态和观测位置有一定关系;真实地形表面的雷暴云电场分布因为地貌的高低不平出现起伏波动,但整体趋势与平坦地面情况下基本一致;雷暴云临近观测点时近地电场的演变过程呈现先大幅上升再小幅下降的规律,但观测点地形特征会影响电场变化幅度。  相似文献   
43.
A strong electric (E) field sounding system was designed to measure the vertical component of the E-fields, temperature, relative humidity and GPS data along the sounding path. In the summer of 2008, in situ measurements of E-field inside the thunderstorms were conducted in Pingliang, Gansu Provience, with the cooperation of an X-band weather radar. One E-field profile inside a thunderstorm was successfully acquired. The sounding data indicated four charge layers along the sounding trajectory, three in-side the thuderstorm and one at its lower boundary. The lower cloud boundary charge layer was negative, acting as a screening layer, and laid between 4.3 to 4.5 km a.s.l. The lower positive charge center (LPCC) existed between 4.5–5.3 km a.s.l. (from 3°C to -2°C); the main negative charge area was present between 5.4–6.6 km a.s.l. (-3°C to -10°C); the upper positive charge layer was between 6.7–7.2 km a.s.l. (-11°C to -14°C). The results support the tripole charge structure inside thunderstorms (above 0°C isotherm altitude), but the LPCC is much larger-than-usual in Chinese inland plateau.  相似文献   
44.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G lightning discharges have been studied because they often result in the disaster and are easier to be observed than intracloud discharge. In early stage, the locations of charges in cloud are de- termined based on the multi-stati…  相似文献   
45.
西北地区雷暴的气候特征及其变化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西北地区171个站1961年~2005年雷暴资料,分析了雷暴活动的时空分布特征,采用二阶正交函数和小波方法分析了雷暴变化趋势和振荡周期.结果表明:高原和高山雷暴最多,平川和盆地最少;各地雷暴的年变化都为单峰型,峰值在7月;雷暴随时间变化为抛物线减少型、反抛物线减少型和线性减少型3种类型;小波分析显示出各地都存在准8 a周期振荡.  相似文献   
46.
本文对于2001~2005年的5~8月期间的昼间(北京时08:00~20:00时)在绵阳机场出现的雷暴天气,将雷暴发生前12 h内和雷暴发生当时的地面天气形势和高空天气形势进行统计表明:绵阳机场周围的中低空都有槽线或切变线存在;地面气压场主要为匀形场、冷锋、低涡和鞍型场4种型式.针对不同的地面型式,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和逐步回归的统计回归分析方法,建立雷暴概率估计方程.从而找出了不同型式下,影响雷暴发生的关键因子和预报的着眼点,为当地雷暴的概率预报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