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43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朱朝霞 《科技信息》2012,(5):341-342
定语从句中关系词的选用是定语从句在实际应用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在学习这部分语法时,要了解关系词在从句中的位置,在从句中充当的句子成份,以及它们与主句之间的关系。选用定语从句的关系词,应在充分掌握英语基础知识和交际功能的同时,认真分析定语从句的整个句型结构,从而找到切题点。  相似文献   
12.
《国语》中不定代词"或"和"莫"的用法有同有异。相同方面:两者在句中都用作主语,这又分为充当小句的主语与充当主谓短语中的主语两种情况。不同方面:不定代词"莫"的出现频率高于不定代词"或",在语法意义上,两者是相反的对应词;就演变趋势而言,《国语》中"莫"已虚化出副词的用法,而"或"还没有虚化的迹象,反映出这组对应词在发展演变中的不同步性。  相似文献   
13.
针对指代消解一直是自然语言处理中的核心问题, 提出一种利用DBN (deep belief nets)模型的Deep Learning 学习机制进行基于语义特征的指代消解方法。DBN模型由多层无监督的RBM (restricted Boltzmann machine)网络和一层有监督的BP (back-propagation)网络组成, RBM网络确保特征向量映射达到最优, 最后一层 BP 网络可以对RBM网络的输出特征向量进行分类, 从而训练指代消解分类器。在 ACE04 英文语料及ACE05中文语料上进行测试, 实验结果表明, 增加RBM训练层数可以提高系统性能。此外, 引入对特征集 合的抽象分层因素, 也对系统性能的提升产生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汉语中的“是”,在汉民族历史长河中产生、发展并演变着。上古时,汉语“是”只作代词,不作判断词:“是”作主语;“是”作宾语;“是”复指前置宾语。先秦时,有些“是”很像判断词,但仍是代词。“是”作判断词,是在东汉时,由指示代词发展而成的,且代替了先秦“……者……也”判断句句型。“是”作判断词后,衍生出一系列修辞作用。汉语“是”的代词、判断词、修辞三作用,既有明显区别,又有微妙联系。  相似文献   
15.
“莫”字在《史记》中共使用407例,其中其他用法43例,而对另外的364例,根据“莫”字的语法功能和所在句子是否有副词、是否有先行词,分为否定性无定指代词和否定副词两类,确定出前者为322例(占总数的88.5%),后者为42例(占总数的13.5%),二者的界限往往不太好把握,必须经过细致的分析才能确定其词性。与先秦时文献相比,“莫”字作否定性无定指代词与作否定副词的用例比略高一些,但总体的比例关系没有发生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桂北、湘南平地瑶话代词的探究,得出语言结构相似的特征可能是桂北、湘南地区共同的区域特征,也可能是由于语言接触的结果的结论。  相似文献   
17.
金元时"您"大量出现于俗文学作品中,语言背景、人物阶层和文化程度是影响"您"出现的重要因素。"您"是"你们"的合音,但受到代词系统的排挤,随着时间的推移,"您"终于找到了一个栖身之地:第二人称单数尊称形式。现代汉语普通话中,代词"您"是第二人称代词"你"的尊称形式。  相似文献   
18.
河南中牟方言的人称代词与普通话相比既有相同之处,也有明显的差异。从人称代词的表现形式、人称代词的意义指称对象和语法功能、人称代词的特殊语用功能等方面对河南中牟方言的人称代词进行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9.
свой和себя是俄语中较难掌握的两个代词。本文从这两个词的若干惯用法入手分析了它们之间的差异 :反身代词свой在句中主要做定语 ,而反身物主代词себя在句中只能做补语。  相似文献   
20.
意识由于它的第一人称特征,用科学的第三人称的方法似乎很难通达,二者之间存在着一个不可逾越的鸿沟。这就使得意识成为一个很难解决的问题。丹尼特持非常激进的态度,提出要采用异现象学的方法来解决意识难题。丹尼特的方法论研究开始于对内省的第一人称方法的批判和对第三人称方法的坚持,并对前二者结合之后提出异现象学方法论。他的异现象学方法遭到了查尔莫斯的反对并引起了激烈的争论。虽然这种方法论有不合理的地方,但是对意识研究依然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