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7篇
系统科学   7篇
教育与普及   1篇
综合类   5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国内四大第三方支付平台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从用户特征、选择影响因素等6个方面对目前国内排名前4位的支付宝、财付通、银联电子支付和快钱进行对比分析,并对手机在线支付模式作了简要的介绍.  相似文献   
42.
新疆发展第三方物流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新疆发展第三方物流的有利条件,分析了新疆发展第三方物流的重点和对策,就新疆发展第三方物流需解决的几个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3.
提出了面向第三方服务平台的隐私保护模型,支持用户定义个性化隐私策略,以满足不同用户的隐私偏好,并实施相应的访问控制,有效保护用户数据.设计实现了支持这一隐私保护模型的中间件,并应用到山东省制造业信息化服务平台系统中.  相似文献   
44.
标杆管理是20世纪90年代三大管理方法之一。在构建标杆管理通用模式的基础上,提出在第三方物流企业中引进标杆管理,并对标杆管理在物流企业中应用的一般流程进行了分析,以提高企业的经营绩效。  相似文献   
45.
对我国第三方物流市场的总体经济环境、市场供需状况、制约因素进行了分析, 认为第三方物流将呈现专业化特点, 并将成为供应链模式的主导者, 第三方物流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 最后对我国第三方物流发展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6.
在对物联网技术和EPC技术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针对传统第三方物流运作模式中存在的各种弊端,提出建立基于EPC物联网的第三方物流信息管理系统,并分析了系统的功能、结构和业务流程。  相似文献   
47.
软件可信性评估是保障装备软件可信的重要手段。针对传统可信评估方法评估模型领域行业适应性差、模型构建科学性和规范性不足、提供的可信信息匮乏等问题,提出一种面向第三方测试的装备软件可信性评估方法。首先建立基于多维属性的软件可信性评估模型,为保证模型输入的一致性和规范性,采用统一的可信证据分析度量方法对评估模型进行约束;然后采用基于公理证明的可信融合算法对可信数据进行融合;最后根据评估过程和结果信息深入开展可信性分析,挖掘更多的软件可信信息,生成可信性增强策略和规范。应用结果表明,该方法科学性、规范性较强,评估结果准确性较高,能够有效促进装备软件可信性的提升。  相似文献   
48.
现代第三方物流供应商的选择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分析现代第三方物流的特点,并从功能、客户服务和稳定性等三个方面构建全面的评价和选择现代第三方物流供应商的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专家组成员以及评价指标体系各级指标的权重;详细阐述集成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方法选择现代第三方物流供应商的步骤;最后,通过算例说明方法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49.
分析了需求方与第三方之间的合作关系 ,提出了第三方物流中支付函数的基本形式 ,并讨论了支付函数如何实现对合作双方的激励和约束 ,保证高效合作的实现  相似文献   
50.
实施VMI&TPL模式后如何分配利益直接关系到各参与者的积极性及VMI&TPL模式的实施效果,学术界对此问题关注有限,仅有的几项研究通常立足于供应链下游段展开。选取供应链上游段为研究对象,充分考虑实施VMI&TPL模式前后供应链参数的变化,建立经济效果模型。利用最大熵值法构建利益分配机制,考虑到该方法的基本前提是各企业承担均等风险,与实际情况存在偏差,利用正交投影法对所构建的机制进一步修正与完善,并通过算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修正后的机制能够对企业承担的风险做出补偿,使得由于实施供应链上游段VMI&TPL模式而产生的利益在各参与者之间合理分配,实现了各方共赢。在实际操作中,该机制可通过各参与者在实施供应链上游段VMI&TPL模式前共同制定利益分享契约而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