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2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3篇
丛书文集   5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573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45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571.
砂岩在冲击荷载下,损伤量D通常在小于1的情况下就发生破坏,存在损伤临界值.本文首先根据分形几何理论和砂岩结构特征,建立2×3的元胞模型,理论解析出砂岩的不稳定损伤临界值为0.4,阶段变化的损伤临界值为0.119.然后通过直径50 mm的SHPB试验结果分析,表明在砂岩动态损伤演化过程中有两个临界点,第1点为从线形损伤阶段到加快损伤阶段的临界点,对应的损伤量约为0.1;第2点为从损伤阶段到破坏阶段的临界点,对应的损伤量约为0.4,与理论研究十分吻合.该研究揭示了砂岩在损伤演化过程中发生破坏的临界问题.   相似文献   
572.
延长气田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伊陕斜坡的东南部,储层为具有典型的低渗、低压、低产、低丰度特征的致密砂岩气田。单井控制储量小、非均质性强、连通性差,气井投产后初期递减快,中后期递减慢,在较低的井底流压下,气井表现出一定的稳产能力。本次研究主要通过对气井的井口装置、管柱优化、完井工艺和排液采气工艺的研究和现场应用分析,初步形成了一体化管柱射孔、压裂投产、储层保护等适应延长气田特点的开采工艺技术。通过对各生产阶段、不同压力及出水量的气井采气工艺的研究和合理选择,满足了开发初期气井的生产需求。  相似文献   
573.
川西蓬莱镇组致密砂岩储层具有低孔、低渗特征,在开发过程中外来流体导致储层严重水锁损害。因此有必要对致密砂岩毛管自吸条件下不同含水率水膜厚度变化进行研究,为改善水锁损害方法的研究提供依据。利用毛管自吸法加工不同饱含水岩样,以氮气为流动介质,通过公式计算水膜厚度大小;并结合压汞实验数据,设计实验定量的分析水膜厚度差异与水锁关系。结果表明,岩石微观孔径主体分布为200 nm左右,毛管压力高,润湿相受毛管力作用表现为易进难出;当水膜厚度从10 nm增加到90 nm时,有效孔隙半径从100 nm减小到25 nm,氮气渗透率下降了95%。因此,认为通过对比水膜厚度与有效孔径大小可表征相应水锁损害程度,毛管自吸作用水膜厚度的增加导致致密砂岩气藏微观渗流能力下降,且随水膜厚度的不断增加水锁损害加剧。  相似文献   
574.
砂岩蠕变特性试验及三维非线性力学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描述岩石的蠕变力学行为,开展不同围压条件下的砂岩三轴压缩蠕变试验。研究表明:岩石稳定蠕变阶段是岩石微裂纹不断发育和扩展的过程,稳态蠕变速率与围压呈幂函数增长关系;砂岩在围压5 MPa、10 MPa和15 MPa下的长期强度分别为19.8 MPa、22.3 MPa和24.7 MPa,长期强度随围压的增强而递增。基于岩石蠕变的非线性特征,定义了一个与围压相关的黏弹性模量E(p),经过推导变换得到了可反映岩石蠕变受时间和围压影响的E(p,t),应用于改进后的Burgers模型,从而得到新的一维蠕变本构模型。将其拓展到三维应力状态,得到新的三维非线性力学模型,识别蠕变试验数据,对比分析预测效果,证明所建模型的可行性和合理性。研究成果为岩石三维应力状态下蠕变行为模拟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575.
锂渣粉对碱-硅反应的抑制效果及其自身微膨胀的分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客观评价锂渣粉抑制碱-硅反应(ASR)的效果,进行了锂渣粉抑制ASR的试验和分离锂渣粉自身微膨胀的试验.用砂浆棒快速法对比了锂渣粉与粉煤灰单掺或复掺对ASR的抑制效果,当掺量为20%时,锂渣粉的抑制效果为76%,而粉煤灰的抑制效果可达93%,表明同掺量下锂渣粉对ASR的抑制效果远不如粉煤灰.采用砂浆棒快速法,使用非活性大理岩骨料测试在锂渣粉掺量为0,10%,20%,30%时的膨胀率,计算得到不同掺量下锂渣粉产生的微膨胀(膨胀率约0.005%~0.015%),然后从相应锂渣粉掺量下采用活性砂岩骨料时的膨胀率中减去锂渣粉的微膨胀,从而从锂渣粉抑制活性骨料ASR效能试验的膨胀值中分离出锂渣粉产生的自身微膨胀.采用60℃快速混凝土棱柱体法,进一步证实了混凝土中锂渣粉导致的早期微膨胀以及锂渣粉对ASR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锂渣粉会导致砂浆或者混凝土在早期发生微膨胀;测试锂渣粉抑制ASR的效果时,需分离这种微膨胀;锂渣粉掺量为30%以上时,可有效抑制砂岩骨料的ASR,抑制效果约89%,略逊于同掺量粉煤灰的典型抑制效果.  相似文献   
576.
致密砂岩气藏剩余气分布规律复杂、开发潜力难以定量评价,制约了开发中后期的加密调整。针对剩余气定量表征存在的问题,以川西地区新场气田沙二气藏为例,综合数值模拟、已实施加密水平井开发效果及经济效益,确定了影响剩余气潜力的因素由大到小依次为地层压力、储量丰度和渗透率。为综合考虑上述各因素对剩余气区加密井经济可采储量的贡献,定义了剩余气潜力指数,并结合经济评价建立了剩余气潜力指数与加密水平井经济可采储量的数学表达式,实现了对剩余气开发潜力的定量化表征。实例分析表明,新场气田沙二气藏中剩余气开发潜力指数大于0.7的井区具有利用水平井加密的潜力。据此,在主力开发层系J$s_2^4$气层东北部筛选出剩余气潜力区1个,通过实施部署水平井实现了对边部高含水剩余气区储量的有效动用。部署的加密水平井效果良好,验证了所建立剩余气开发潜力定量评价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77.
针对典型的深水浊积复合水道切叠模式,建立大尺度二维剖面物理模型,开展水驱室内实验,并通过岩芯尺度数值模拟进一步探究总结了不同横向和纵向水道叠置比例对波及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水道中部及两期水道切叠连通处为主流线区域,波及效率和驱油效率均较高,水道上部和下部物性相对较差区域波及效率低,尤其生产井所在水道上部剩余油富集,是剩余油挖潜重点区域;不同期次水道叠置比例是影响复合水道注采井间连通性及剩余油分布的重要因素,横向和纵向叠置比例越高,整体表现为注采井主流线区波及效果越好,非主流线区波及效果变差;对于典型深水浊积复合水道切叠构型模式,建议尽量提高非主力砂体射孔完善程度,以增加波及效率,提高采收率。  相似文献   
578.
应用人工神经网络技术预测曲流河砂体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曲流河相沉积砂体由于其单层薄,横向上不稳定,变化大等特点,给实际的石油勘探开发和预测工作造成了很大的困难,根据某油田曲流河砂体的沉积特点,利用人工神经网络技术和多种地震特征参数信息,对曲流河砂体的横向分布进行了预测和评价,钻探结果表明,与实际情况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579.
选取庆阳北石窟赋存砂岩为研究对象,于室内分别设置冻融循环、干湿循环两组单因素风化模拟试验,经历30个周期,共计120d.结合岩样在宏观、局部、微观等不同维度下的劣化特征及表层矿物成分与元素的迁移规律对水岩作用机制全程跟踪评估.试验结果表明:在模拟试验前期,水-岩之间化学作用强烈,两组试验化学蚀变系数均发生陡增;随着试验继续,水-岩之间物理作用逐渐变强,冻融循环转为水体积膨胀对颗粒施加的拉、压应力作用,且率先在含水率最高处诱发裂隙.而干湿循环变为水对颗粒结构的机械冲刷,该过程则受水分运移及孔隙分布方式的共同支配;对于弱胶结砂岩,水-岩频繁作用导致的颗粒耦合关系改变是岩石劣化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