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4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23篇
系统科学   31篇
丛书文集   17篇
教育与普及   2篇
理论与方法论   2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340篇
自然研究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01.
基于结构位移概率与统计的分析方法,对框架结构在遭遇可能的地震动作用下的的可靠性进行了分析研究。选取层间位移角作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性能评估的整体指标,通过统计分析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在不同地震动作用下的层间最大弹塑性位移角,得出结构层间最大弹塑性位移角的分布类型,建立结构可靠度的近似分析方法,计算出结构的可靠度。在选取多个地震动对一RC框架结构进行弹塑性时程分析后,计算得到结构的整体可靠度,显示该结构是基本安全的。计算结果表明,结构层间最大弹塑性位移角呈正态分布类型,继而得出了结构整体可靠度的近似评估方法,且能大致确定结构薄弱层所处的位置。  相似文献   
302.
对具有断面跨度大、净距小、埋深浅、偏压、围岩稳定性差和下穿建筑等特点的隧道,如何减小和控制地表沉降成为施工中考虑的关键技术问题。基于双侧壁导坑法,建立FLAC3D有限差分三维数值模型,对8种开挖工序所产生的拱顶沉降、建筑所处地表位移、塑性区面积和类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左右侧导洞开挖对拱顶沉降影响较小,中间导洞上台阶开挖时,拱顶沉降最大,能占到总沉降的40%左右;优化后的工序要点为优先开挖深埋侧隧道,并优先开挖其浅埋侧导洞。研究结果可为该类隧道的设计与施工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303.
针对惯性导航平台漂移误差高阶非线性动态系统的特点,利用神经网络的任意逼近能力和自适应抽取系统动态信息的能力,提出基于Elman网络结构的惯性导航平台漂移模型辨识方案。首先建立惯性导航平台漂移误差模型,并选择了用于网络辩识的输入、输出量。采用动量及可变学习速率算法加速网络的收敛;在该算法的基础上,针对网络隐层,提出的扩展非线性节点函数能更好地改善网络学习效率,满足系统辨识实时性和精确性的需要。通过测得的惯性导航平台漂移误差数据对网络进行训练,获得了较为满意的辨识结果。  相似文献   
304.
在数据流分类学习过程中,类不平衡和概念漂移是两大挑战问题.在分析传统特征选择算法和代价敏感学习方法的基础上,将代价敏感学习算法的思想引入特征选择算法中,设计并实现了一种基于代价敏感的Relief F剪枝的数据流分类算法,不仅能删除冗余的特征,而且适应动态变化的数据流环境.与经典的算法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所提算法可显著提升分类效果.  相似文献   
305.
通过将一维驱动耗散非线性漂移波方程的解分成定态波和扰动波两部分,并对傅里叶变换后各模式的扰动波自能及其与定态波的相互作用能进行数值计算,我们发现,利用外加周期力成功控制漂移波湍流时,主模式在鞍形波势阱中的对称性质恢复到激变前层流时的状态.在激变前的层流态,振子的运动集中于负能态;激变引起了主模式对称性的突变,激变后的湍流态,振子的运动以正能态为主;而在强湍被成功控制后的层流态,主模式的对称性又一次发生了突变,振子运动又恢复到负能态.这种统计意义上的运动对称性的变化是强湍得以控制的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306.
通过一榀单跨3层预压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框架拟动力试验,文章研究了预压装配式框架的动力性能、变形能力及破坏机制。研究表明,预压装配式预应力结构在地震作用下具有很强的变形恢复能力,框架整体刚度未出现明显退化,最大层间位移角满足中震变形要求。在预应力筋的约束下,塑性铰首先出现在梁端,且节点核心区未见细微裂缝,可实现"强柱弱梁"及"强节点"的设计要求。采用结构通用有限元分析软件MI-DAS/Gen,对试验框架进行动力时程分析,求出其位移反应,并与试验结果进行比较,两者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307.
利用结构有限元分析软件ETABS建立了框架-剪力墙结构三维分析模型,在基础设置FPS摩擦摆隔震装置。计算结果表明,在结构基础设置FPS隔震装置以后,结构的楼层位移有所增大,但沿结构高度分布趋于均匀,层间位移与结构内力都明显减少。对于以弯曲变形为主的高层结构,底部层间位移降低较少而项部层间位移降低较多。结构顶部柱的剪力在中柱与边柱之间分配趋于均匀。剪力墙的剪力与弯矩分别减少了30%以上。  相似文献   
308.
红外热成像系统温度漂移补偿算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红外焦平面阵列(infrared focal plane arrays, IRFPA)响应输出易受到环境温度变化的影响,且长时间工作后易发生温度漂移,导致红外热成像系统测温误差大,为此提出了一种红外热成像系统温度漂移补偿算法。该算法建立了红外焦平面阵列响应输出随环境温度变化的补偿模型,利用该模型对IRFPA每个像素响应输出值进行逐一修正。将该补偿算法加入红外热成像系统中,进行红外目标的温度显示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够有效减少环境温度变化引起的测温误差,提高红外热成像系统的测温精度。  相似文献   
309.
化人类学初创的出发点似乎是希望通过这门学科建构具有普遍意义的人类化模式,但这种以欧洲明为核心的理论基点一开始就注定了它不可能在平等的化平台上与其他明进行对话,以致把自己推向无法摆脱的悖论中。当探源性思维被移植到中国后,中国化人类学以及学人类学学们研究和写作的深层意识形态背景仍然沿袭的是19世纪西方化人类学理论中普同主义的知识观取向,在面对中国化的地方知识时,不知不觉中成为自证西方中心的“他”。从历史和实践的角度认识人的现实意义和价值,在实践的语境中去反映人类化变迁的真实面貌。去审视人类存在的多元形态,这应该是中国学人类学的当代形象。  相似文献   
310.
破损区域分割是数字化修复唐卡的前提。针对在局部区域内破损区域和邻域灰度值存在差别这一特点,提出了基于比重漂移的唐卡破损区域分割方法。首先获取局部块内各个像素的比重度,然后选取合适的阈值实现破损区域的分割,最后去除伪破损区域,得到最终的分割结果。通过对常见的几种破损唐卡进行分割实验,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和鲁棒性。另外所提方法对壁画和自然图像的分割也具有一定的有效性,说明了其应用的广泛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