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2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37篇
系统科学   57篇
丛书文集   16篇
教育与普及   6篇
理论与方法论   3篇
现状及发展   3篇
综合类   92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56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49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59篇
  2005年   44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41篇
  2002年   50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9 毫秒
261.
从准噶尔煤盆地的构造演化观其基底性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准噶尔煤盆地的构造演化为依据,以煤矿产为“化石”,通过对煤盆地形成和构造演化各个阶段的研究,确定了准噶尔煤盆地具有前寒武纪的结晶基底。  相似文献   
262.
青藏高原东南部地貌边界带晚新生代构造运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藏高原是中国大陆最高一级地貌阶梯,其东南部地貌边界大致沿龙门山—大相岭—锦屏山—玉龙山—碧罗雪山一线分布。该文主要从青藏高原东南部地貌边界两侧的晚新生代地层记录来探讨晚新生代构造运动以及高原隆升。青藏高原东南部地貌边界带雏形出现于距今2.5Ma左右,定型于1.2Ma前的构造运动中,之后又在构造运动进程中不断得到加强,并最终形成今日之构造地貌格局。青藏高原从海变陆,并上升至平均海拔4500m以上,成为地球上最高的大高原,这是发生在晚新生代且主要是在第四纪最重大的地质事件。  相似文献   
263.
一类离散时间广义非线性控制系统的动态不可测扰动解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提供了离散时间广义非线性控制系统的不可测扰动的一种‘反演算法’。通过运用一类正则动态补偿器解决系统的解耦问题。最后证明了:系统可用动态状态反馈解耦,也可通过拟静态状态反馈进行解耦。  相似文献   
264.
中国主要水系贯通和洪灾形成的地学因素分析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本文根据丰富的地质,沉积和古地理资料,指出中国的主要水系均形成于早更新世末。  相似文献   
265.
利用微分几何理论,将非线性系统大范围线性化,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对比,推证得出了非线性解耦与线性解耦在微分几何领域是统一的.从而可以将非线性解、耦问题化成线性解耦问题来解决。  相似文献   
266.
本文应用洛帕金~韦甫斯法对鲁西南地区构造史、沉积埋藏史和石炭二叠纪煤层的热演化史作了三位一体的详细研究,提出了煤系形成后经历了四次构造演化阶段,建立了三种沉积埋藏模式,并依次恢复了其古地温,最后,在建立地质模型和温度模型的基础上,论述了煤的变质演化,得出了煤变质的三个演化时期和各个煤质分区的主要增进期.  相似文献   
267.
本文利用多变量线性系统和多项式矩阵的有关理论对多变量最小方差调节器进行了理论分析和讨论,使之在理论上更趋完善。在求取方法上得到了一种相对简单、合理的求解步骤。本文还导出了一类多变量最小方差调节器的简化算法,该算法与单变量情况完全类似,是一种实用算法,可使计算大为简化,给出了计算实例。最后,对系统的闭环特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68.
球磨机是火电厂的一种重要设备,它将原煤破碎並研成粉末,为了生产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需要有温度,压力与差压控制系统,由于系统的耦合影响,系统长期处手操状态,甚至被取消。本文介绍一种控制方案,该方案成功地应用于球磨机控制系统,经长期满负荷使用,证明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69.
西藏高原的构造单元及深断裂基本上汇聚在日土地区,是揭开青藏高原成因奥秘关键之地。笔者将该地区划分为6个亚一级和若干次级构造单元:昆仑海西、冈底斯早燕山两褶皱系和巴颜喀拉印支褶皱带具典型地槽性质,喀喇昆仑晚海西、喜马拉雅晚燕山两褶皱系和羌塘地块趋于准地台性质。各单元由活动转稳定过程、深断裂形成与封闭、岩浆活动等均具北老南新逐渐阶段性迁移特征;岩石圈固结有自北而南逐渐推移扩大趋势。巨大蛇绿岩带显示新生地槽的发展演化。  相似文献   
270.
本文讨论了韦特尔茄尔斯地区海克拉霍克岩系褶皱构造的特征:早期是一系列不同级别的平卧褶皱,并伴生有轴面片理S_1;晚期褶皱表现为不同时代、不同方向、不同类型的叠加褶皱,轴面近直立,有时伴有轴面劈理。叠加褶皱的类型有共轴和横轴重褶构造、两类不同横跨构造和被限制构造。该区经历了六个构造形变期,以相当于主加里东期的第二期(D_2)与喜马拉雅期的第五期(D_5)形变期最为重要。所有的构造形变均与基底断裂,尤其是与西侧滨外的斯匹茨卑尔根断裂带的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