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5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24篇
系统科学   2篇
丛书文集   21篇
教育与普及   4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现状及发展   36篇
综合类   72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49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58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55篇
  2008年   45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通过复制大鼠动脉粥样硬化(Arteriosclerosis,AS)模型,观察茶多酚对AS大鼠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NC组)、模型组(AS组)、茶多酚低剂量组(TPL组,0.2 g/κg)、茶多酚高剂量组(TPH组,0.4 g/κg),9周后测定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结果 1)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AS组与NC相比,大鼠胸主动脉血管环在10-9~10-4mol/L浓度的Ach溶液中血管内皮舒张率明显降低(P0.01);TPL,TPH与AS组相比,大鼠胸主动脉血管环在10-9~10-4mol/L浓度的Ach溶液中内皮舒张率明显升高(P0.05);2)血管内膜/中膜厚度比:AS组与NC相比,内膜/中膜厚度比明显增大(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TPL,TPH与AS组比较,内膜/中膜厚度比明显降低(P0.01);3)主动脉形态学观察:AS组大鼠动脉壁可见多处隆起于内膜表面的典型粥样斑块;动脉内皮细胞脱落,内膜增厚、断裂;中膜平滑肌明显萎缩,排列不规整.NC组无形态学改变,其他各组改变较轻,未见粥样斑块形成.结论茶多酚具有保护血管内皮细胞的功能.  相似文献   
72.
ATP合成酶及其功能机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细胞能量转变过程中,F1F0-型ATP合成酶是一个关键酶。在ATP合成过程中,这个大的蛋白复合体利用质子梯度和相关的膜电势来合成ATP。这个酶结构的不同作用形式正在逐步阐明。一致的看法是这个酶由两个旋转发动机构成,一个在F1上,它将催化过程与内部的转子运动联系在一起,另一个在F0上,它将质子迁移与F0转子的运动联系在一起。虽然两个马达可以独立工作,但是它们必须结合在一起才能转换能量。从结构、基因和生化物理方面的研究中得出的关于这个旋转马达的功能的证据,在这里将作一个回顾,一些不确定的,关于酶机制尚留迷团的内容也将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73.
概述了茶叶种植环节存在的茶叶质量安全类型及成因,探讨了应对技术措施和策略.茶叶农药残留、重金属和氟含量超标是目前茶叶质量安全的主要问题,产地环境不合格、农药肥料使用不当和茶叶采摘不合理是产生这些问题的重要原因.应对措施包括加强产地环境监控,改善茶园生态环境;加强生态防控技术,减少化学农药使用;加强替代农药和农药高效使用技术研究;加强肥料监管,努力提高肥料利用率;强化档案记录,建立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完善茶叶生产技术规程和产品质量标准,加强宣贯力度.  相似文献   
74.
黄蜀葵查尔酮合成酶基因AmCHS克隆及序列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从黄蜀葵(Abelmoschus manihot) 花瓣中通过简并引物克隆得到查尔酮合成酶基因cDNA 核心序列,根据核心序列设计特异引物,再应用5′RACE 和3′RACE 技术分别扩增该序列的5′末端和3′末端序列,最后通过序列拼接获得黄蜀葵查尔酮合成酶基因(AmCHS)cDNA全序列.序列分析结果表明AmCHS cDNA编码区长1170 bp,编码389个氨基酸.其氨基酸序列与其它已知高等植物CHS基因具有很高的同源性,并且包含了CHS具有的活性位点和催化位点等保守性位点.  相似文献   
75.
为探索中国茶叶企业快速成长的适宜策略,基于核心竞争力理论构建中国茶叶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指标体系.运用文献分析法与德尔菲法确定中国茶叶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并分析每个指标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以及对茶叶企业发展的影响,构建中国茶叶企业核心竞争力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76.
环糊精键合凝胶介质分离纯化黄酮类化合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探讨了利用环糊精键合凝胶介质分离纯化葛根素、表没食子儿茶素以及槲皮素、山奈酚和异鼠李素.采用7%醋酸作为流动相,寡聚β环糊精键合Sepharose HP介质,可以从葛根黄酮中分离葛根素,制备得到葛根素的纯度大于97%,整个制备工艺收率为32.4%.该介质同样还能够在甲醇-乙酸乙酯-水-醋酸(30:30:30:10)的条件下分离茶多酚中的表没食子儿茶素.采用β环糊精键合Supersoe12pg介质,甲醇-0.1mol/L醋酸钠(80:20)流动相可以从银杏黄酮水解液中分离3种主要苷元:槲皮素、山奈酚和异鼠李素,且它们的纯度均大于90%.表明该介质具有一定的通用性.以葛根素为例探讨了环糊精键合凝胶介质分离黄酮类化合物的机理,表明氢键作用和疏水作用共同支配着分离过程.  相似文献   
77.
茶用菊花主要虫害危害特征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菊姬(小)长管蚜、棉蛉虫、大青叶蝉、白粉虱、吹绵蚧、绿盲蝽、铜绿丽金龟、菊天牛、大桥造虫、银纹夜蛾、小地老虎、菊潜叶蝇、黄胸花蓟马、蛞蝓共14种虫害对茶用菊花品种‘杭白菊’和‘黄山贡菊’的危害特征及发生、发育特点。提出了害虫防治时间的选择、合理选择种苗、与其它农作物合理轮作和间作、加强田间管理、减少侵染来源、生物防治、物理、机械和人工防治以及化学防治等综合防治茶用菊花这些害虫的措施。  相似文献   
78.
为研究武夷冻茶霉菌的分布情况,采用镜相分析和PCR(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技术对霉菌进行菌相分析及优势菌种鉴定。结果表明,冻茶中主要菌属有曲霉属、毛霉属、根霉属和青霉属,其中青霉属为优势菌属;对随机分离纯化的青霉进行ITSrDNA鉴定,鉴定结果为壳青霉(Penicillium.crustosum Thom)。分析结果可为微生物污染途径分析以及改进冻茶的冷藏工艺条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9.
建立了茶饮料中糖精钠的荧光分光光度测定方法.样品前处理采用盐酸酸化,加入氯化钠,乙醚萃取后再用2 g/L碳酸钠溶液洗涤乙醚萃取层,加热除去乙醚定容后用荧光光度计测定.测试条件为:激发波长265 nm,发射波长475 nm.方法检测限为2 mg/kg,线性范围在2~60 mg/kg之间,变异系数为1.97%,回收率96.8%.  相似文献   
80.
The in vitro oxidative hemolysis of human red blood cells (RBC) was used as a model to study the free radical induced damage of biological membranes and the inhibitory effect of natural antioxidants. The hemolysis was induced by a water-soluble free radical initiator 2,2′-azo(2- asmidinopropane)dihydrochloride (AAPH) and inhibited by the principal polyphenolic components extracted from green tea leaves, i.e. (-)-epicatechin (EC), (-)-epigallocatechin (EGC), (-)-epicat- echin gallate (ECG), (-)-epigallocatechin gallate (EGCG) and gallic acid (GA). Addition of AAPH at 37°C caused fast hemolysis after a short period of inhibition period, while addition of the green tea polyphenols efficiently suppressed the hemolysis in the activity sequence of EGCG>EGC>ECG≈EC>GA, demonstrating that these green tea polyphenols are effective antioxidants which could protect biological membranes from free radical induced oxidative damag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