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3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16篇
系统科学   2篇
丛书文集   14篇
教育与普及   2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现状及发展   4篇
综合类   53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45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45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和热重法(TG/DTG)对同期采摘的芭蕉茶叶和宣恩茶叶进行了热分析研、究研究发现。茶叶在温度高于220℃时逐渐热解炭化,温度高于460℃时开始燃烧.不同产地的茶叶的热化学性质有明显差别.从加热失重、焓变和峰的位置可快速简便的鉴别不同产地的茶叶.  相似文献   
132.
应用湿法消解-氢化物发生-原子吸收光谱法对茶叶中的铅进行了消解、测定,对可能影响测定的相关因素进行了研究和探讨,测定结果令人满意。该法操作简便,灵敏度高,选择性和重现性好。相对标准偏差3.1%,标准加入回收率在92.0%-101.0%。  相似文献   
133.
于茶树花蕾期、初花期、盛花期、幼果期进行人工摘除花果处理,对春茶萌发时间和鲜叶品质、产量、经济效益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人工摘除花(果)可提早春茶2~9d采摘,提高鲜叶产量,改善鲜叶品质,显著增加春茶销售收入.摘除花果的最佳时期为10月初至11月初.  相似文献   
134.
茶多酚作为抗氧化剂在鱼肉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新鲜鱼肉经不同浓度的茶多酚溶液处理后,挥发性盐基氮的含量、pH值均与贮藏时间呈正相关,表明茶多酚能延长鱼肉的保鲜期,具有很强的抗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135.
通过单因素实验,研究了铁观音茶梗作为一种新型吸附剂,将水体中毒性极强的重金属Cr(Ⅵ)还原为低毒性甚至无毒的Cr(Ⅲ)的去除效果。通过吸附等温模型和吸附动力学模型对试验参数进行拟合,并通过SEM、BET、FTIR、XPS等多种表征方法对吸附机理进行探讨。结果表明:茶梗粒径越大、投加量越多,pH≤11时,茶梗对Cr(Ⅵ)都有较高的去除率;且共存离子Ca(Ⅱ)和Ni(Ⅱ)对茶梗还原吸附Cr(Ⅵ)的影响很小。吸附过程较好地符合Freundlich吸附等温模型和准二级动力学模型。一定条件下,铁观音茶梗、普洱茶茶梗、甲醛改性茶梗对Cr(Ⅵ)的去除效果优于活性炭。表征结果证明茶梗主要通过还原吸附作用去除水中的Cr(Ⅵ),羟基、氨基和酰基等活性基团参与了Cr(Ⅵ)的还原吸附。  相似文献   
136.
 山区茶业绿色发展是乡村产业振兴的一项重要内容。南方山地传统茶园开发与经营面临水土流失治理、茶园生态保育、多样功能挖掘与深化绿色生产等挑战。通过实地调研与科学分析,结合福建省山地茶园发展实际,提出山区“三生”耦合茶园与绿色发展体系构建的思路及其技术对策,主要包括强化山区茶园生态恢复效率、强化山区茶园高优生产效益、强化山区茶园康养生活功能、强化山区茶园“三生”要素耦合,实现生产-生态-生活功能的有效发挥,以有助于发展富有区域特色的山区茶园循环农业经济。  相似文献   
137.
分析了近年来国内外茶叶中糖苷类香气前体的研究现状.对茶叶中糖苷类香气前体的种类、茶叶中糖苷类香气前体的研究方法以及糖苷与茶叶香气形成的关系等内容进行了综述,在此基础上探讨了茶叶中糖苷类香气前体物质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可能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38.
在废茶渣量 1.5 g、pH 5.5、温度25℃、吸附时间2h条件下,研究了不同Cr(VI)初始浓度为24mg/L、40mg/L、64 mg/L、96 mg/L、120 mg/L、160 mg/L下的废茶渣对Cr(IV)的等温吸附曲线。Langmuir和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都可以描述茶渣对Cr(VI)的吸附行为。但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符合得更好。吸附过程中最大饱和吸附量为4.27mg/g。吸附是优惠吸附过程。  相似文献   
139.
以废茉莉花茶渣作为吸附剂,对含Cr(VI)溶液进行了吸附研究。分别考察了吸附时间、茶渣投加量、Cr(VI)初始浓度、茶渣粒径、温度、pH值等因素对废茉莉花茶渣吸附Cr(VI)的影响。在吸附时间2小时、茶渣投加量为30g/L、Cr(VI)初始浓度为40mg/L、茶渣粒径60目、 pH值2.5时,茶渣对Cr(VI)吸附率达98.7%。温度越高,茶渣对Cr(VI)吸附效果越好。废茉莉花茶渣对Cr(VI)具有较好的吸附能力,是比较合适的重金属离子吸附剂。  相似文献   
140.
从茶多酚及氨基酸含量比较8种金花茶制茶适宜性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测定金花茶,长柱金花茶,显脉金花茶,平果金花茶,东兴金花茶,毛瓣金花茶,毛籽金花茶,大样岗金花茶的茶多酚类物质和氨基酸含量,并与市售茶叶作对照,结果表明,各种金花茶的上述成分含量差异甚大,其中毛瓣金花茶幼叶多酚类物质含量最高(11.7%),但低于仙回茶(18.25%)和福云绿茶(16.62%),在所有试材中,无瓣金花茶幼叶的氨基酸含量最高(6.3%),但低于仙回茶(18.25%),和福云绿茶(1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