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4篇
丛书文集   4篇
综合类   63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为寻求黄芩愈伤组织、丛芽诱导的最佳条件,分别以茎尖、茎段、叶片、带节茎段等为实验材料比较不同诱导条件对诱导率的影响;比较培养过程中愈伤组织的增重量及生长状态.结果表明,诱导率:带节茎段要高于其它外植体;MS+6-BA0.5 mg/L +NAA0.5 mg/L为愈伤组织诱导率最高、愈伤组织增殖最大的培养基组合;MS+6-BA1.0 mg/L +NAA0.5 mg/L为不定芽诱导最合适培养基.  相似文献   
62.
为建立文心兰(Oncidium)丛生芽工厂化继代增殖途径技术体系,对培养基、激素种类、激素浓度配比和继代增殖次数等影响丛生芽增殖增殖分化的关键因子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以文心兰花梗为外植体,添加2.5~3.0 mg/L TDZ与0.2~0.4 mg/L NAA组合和1g/L活性炭和亚硫酸钠后诱导丛生芽分化丛生芽或原球茎效果好。TDZ与NAA浓度比值为8.93或8.75时,丛生芽诱导分化率最高,为90.0%,增殖系数为6.0~7.4;丛生芽分化途径最佳继代增殖培养基为:1/2MS+10 g/L琼脂+30 g/L蔗糖+1g/LAC+1g亚硫酸钠+2.8 mg/LTDZ+0.32 mg/LNAA;经5-6代继代增殖培养后,丛生芽变异率仅为0.1%。  相似文献   
63.
以小菊品种56号和大菊品种28号无菌苗的幼嫩叶片和茎段为材料,通过器官分化或器官直接发生途径,建立了两个品种的再生体系.以MS为基本培养基添加不同质量分数的6-BA和NAA,通过一定时间诱导,幼嫩叶片和茎段可以通过不同方式产生不定芽.初步结果表明,适合56号茎段愈伤生长并诱导不定芽产生的培养基为:MS 6-BA 0.5mg/L NAA 0.05mg/L;适合28号茎段愈伤生长并诱导不定芽的培养基为:MS 6-BA 0.5mg/L NAA 0.1mg/L;56号叶片直接诱导不定芽的培养基为:MS 6-BA1-3mg/L NAA 0.1-0.5mg/L.  相似文献   
64.
本实验以大葱花蕾为材料,以不同浓度的环磷酰胺(CP)为诱变剂,测定其四分孢子的微核率.结果表明:1.0μg/ml、10.0μg/ml、50.0μg/ml各浓度组诱发下,微核率分别为8.20±1.30.‰、15.60±1.82‰、10.40±1.14‰,均明显高于阴性对照组(P<0.01).  相似文献   
65.
为确立以"苏州青"胚轴为遗传转化受体材料的转基因技术,探讨了胚轴叶龄、激素条件及抗生素处理对胚轴培养和不定芽分化的影响.结果表明:胚轴培养采用叶龄5~7d的材料可以获得高频分化效果;分化培养基以MS组成为基本培养基,同时添加细胞分裂素BA2.0mg/L和TDZ0.01mg/L,可以促进胚轴培养的出愈率及不定芽分化率;抗生素(Kan)浓度达15~20mg/L时,具有明显的筛选效果.  相似文献   
66.
藏红花球茎诱导丛生芽及球茎再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藏红花(Crocus sativus L.)当年新生小球茎为试验材料,在含1mg/L 2,4-D,0.5mg/L BA和7%CM(椰乳)的MS培养基上培养1-2月,再转入含5mg/L NAA和5mg/L BA的MS培养基上,黑暗条件下继代1-2次,可定向诱导大量丛生芽,诱导频率达74%,丛生芽可于黑暗条件下继续增殖,也可在光照条件下于含0.5mg/L NAA和3mg/L BA的MS培养基上分化出小球茎,长出完整植株。  相似文献   
67.
杉木萌芽更新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对杉木萌芽更新繁殖结构--休眠芽的生物、生态学特性、萌发机理、杉木萌芽更新的应用技术,以及萌芽更新的评价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