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55篇
  免费   116篇
  国内免费   129篇
系统科学   34篇
丛书文集   97篇
教育与普及   12篇
理论与方法论   3篇
现状及发展   18篇
综合类   2836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38篇
  2017年   52篇
  2016年   45篇
  2015年   74篇
  2014年   91篇
  2013年   70篇
  2012年   128篇
  2011年   121篇
  2010年   78篇
  2009年   118篇
  2008年   130篇
  2007年   184篇
  2006年   169篇
  2005年   161篇
  2004年   153篇
  2003年   144篇
  2002年   140篇
  2001年   144篇
  2000年   141篇
  1999年   98篇
  1998年   75篇
  1997年   84篇
  1996年   65篇
  1995年   64篇
  1994年   48篇
  1993年   44篇
  1992年   45篇
  1991年   31篇
  1990年   31篇
  1989年   29篇
  1988年   35篇
  1987年   17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81.
较低温固体电解质催化氧传感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制备了不同的固体电解质,测量电极和参比电极,利用应答实验研究了固体电解质,测量电极对氧传感器的影响,利用恒电流实验选择了合适的参比电极,并研究了程度,氧浓度对电池应答的影响,考察了其稳定性,并进一步进行了阴极极化和阳极极化的研究。  相似文献   
82.
PP固相接枝及其结晶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系统研究了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与聚丙烯的固相接枝反应,探讨了反应温度,引发剂浓度,单体浓度和反应时间等因素对接枝反应的影响。采用红外光谱表征了PP-g-GMA,并用WAXD,结晶速率仪等研究了接枝物的结晶性能。  相似文献   
83.
证明了a-SiH磷掺杂固相效率η可表示成磷气相浓度的解析函数,其系数可由磷掺杂饱和极限、悬挂键密度和带尾态电子密度等的实验值决定  相似文献   
84.
研究了以改性离子交换树脂为催化剂时的乙酸/正丁醇液相酯化反应动力学.实验结果表明,在给定条件下的反应为表观一级反应,124℃时的反应表现速率常数为3.5×10~(-2)min~(-1),且反应为—复杂反应.依据实验结果,提出了固体酸催化剂作用下的液相酯化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85.
文章讨论了一种简捷、实用的多边形三角剖分算法,及其在基于AutoCAD的图形系统开发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86.
La,Nd,Tb与PMBP配合物的固相反应合成和表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HPMBP与La、Nd、Tb等稀土离子的固相配位反应,以REAc3·xH2O(La、Nd:x=3/2;Tb:x=4)与HPMBP进行固相配位反应制备RE(PMBP)3配合物.经元素分析、红外、X衍射和光声光谱检测进行表征,并且对酮式和烯醇式HPMBP与稀土离子反应特征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87.
测制了正丁醇—正十六烷的固液平衡相图,属简单低共熔混合物类相图.计算出体系在298.15K的摩尔过量吉布斯自由能GEm,其最大值为1783J·mol-1.用Wiehe-Bagley(WB)模型进行处理,得到正丁醇的自缔合常数KA,298.15K正丁醇在正十六烷中KA的值为118  相似文献   
88.
单离子型聚氨酯固体电解质的导电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聚合物固体电解质与半导体的相似性,借鉴量子力学处理半导体和离子晶体的方法,初步研究了单离子型聚氨酯固体电解质的离子传导理论.并合成了一系列单离子型的聚氨酯固体电解质,用实验结果对此理论进行了验证,取得了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89.
智能数控衰减器的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一种智能数控衰减器的工作原理和电路设计.设计时采用了开关-固定衰减器和П型PIN二极管网络结构和温度修正,是一种较理想的宽带吸收数控衰减器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90.
以8051单片机为核心,采用温度变送器桥路和固态继电器控温电路,实现对电炉温度的自动控制。该控制系统具有硬件成本低、控温精度较高、可靠性好、抗干扰能力强等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