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74篇
  免费   316篇
  国内免费   397篇
系统科学   238篇
丛书文集   202篇
教育与普及   128篇
理论与方法论   4篇
现状及发展   50篇
综合类   8164篇
自然研究   1篇
  2024年   30篇
  2023年   75篇
  2022年   138篇
  2021年   133篇
  2020年   134篇
  2019年   112篇
  2018年   128篇
  2017年   167篇
  2016年   146篇
  2015年   237篇
  2014年   315篇
  2013年   277篇
  2012年   457篇
  2011年   423篇
  2010年   312篇
  2009年   372篇
  2008年   351篇
  2007年   528篇
  2006年   471篇
  2005年   399篇
  2004年   385篇
  2003年   314篇
  2002年   324篇
  2001年   307篇
  2000年   276篇
  1999年   230篇
  1998年   209篇
  1997年   209篇
  1996年   185篇
  1995年   150篇
  1994年   173篇
  1993年   151篇
  1992年   137篇
  1991年   135篇
  1990年   102篇
  1989年   107篇
  1988年   99篇
  1987年   54篇
  1986年   24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4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51.
对W18Cr4V钢激光表面淬火工艺参数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激光表面淬火工艺参数d=1.5mm,q=124W/mm2,v=18mm/s时,激光淬火加热温度处于Ac1~T熔范围之内.可以得到无表面熔化的淬火层,淬火层深度0.25mm,淬火层组织为细针状马氏体+碳化物+残余奥氏体,显微硬度HV0.1950~1050  相似文献   
152.
运用XRS,IR和LRS等手段,对萘氧化制苯酐钒系催化剂的表面组成和结构的联合分析结果表明:催化剂表面各元素以V:K:S:O=1:2:2:10的比例存在;催化剂以V2O5为基本骨架,形成了VO(SO4)^2-及S2O7^2-的配位形式,组成了[K2VO3SO4SO3]n型的表面活性微区。  相似文献   
153.
FibrinogenStructuralChangesCausedbyGlassSurfaceAdsorptionDetectedbySolidSurfaceFluorescenceSpectroscopy*GongYandao(公衍道),DingX...  相似文献   
154.
一种基于熵的三维边界检测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一种基于指数特性的三维边界检测熵算子,通过局部窗口的熵来确定物体表面点位置,再通过窗口重心坐标确定表面方向,并给出了相应的快速算法,实验结果表明这种方法对三维医学图象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55.
以月桂酸甲酯与单乙醇胺反应制得了月桂酸单乙醇酰胺,再与P_2O_5反应合成了一种新型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烷基醇酰胺磷酸酯盐,初步探讨了该物质的合成条件,并测定了其物化性能。  相似文献   
156.
用化学试剂氧化物配制合成宫硼渣,在ZC-1600型综合测试仪上,用双柱联称法同时测定富硼渣熔体体积质量及表面张力.体积质量在2.5±0.5g·cm-3范围,表面张力在0.4~0.6N·m-1范围内变化.二者均随渣中MgO量的增加,或随SiO2量的减少而增大,随温度的提高而减小.  相似文献   
157.
本文观察发初孵扬子锷胃粘膜表面及胃腺的形态,在扫描电镜下观察到,胃贲门具11-13个贲门瓣,贲门区及幽门及粘膜上皮凹稀而浅,胃体冲皮凹陷密而深,排列很规则。  相似文献   
158.
本文应用张力法测定了正负离子表面活性剂及其复配体系在不同温度下的表面张力,研究了各种体系的表面性质与温度的关系,并计算了在不同温度下的标准自由能变化.对不同体系的变化规律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9.
用sdgIBM1的组态混合波函数和玻色子表面δ相互作用研究三玻色子核的能谱,理论计算结果令人满意,能拟合比sdgIBM1多得多的能级,误差还更小,说明g玻色子起着重要的作用,进一步证明这种模型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160.
三维表面裂纹扩展过程中的形状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拉伸、弯曲以及它们的组合载荷作用下三维表面疲劳裂纹扩展过程中其形状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理论推导和实验验证,并提出了弯曲载荷作用下裂纹形状比的实验公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