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4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57篇
系统科学   4篇
丛书文集   20篇
教育与普及   4篇
理论与方法论   2篇
现状及发展   8篇
综合类   976篇
  2024年   3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49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48篇
  2008年   50篇
  2007年   52篇
  2006年   45篇
  2005年   50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40篇
  1999年   44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33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61.
为揭示微通道内悬浮颗粒惯性聚集现象的机理,基于相对运动原理,利用数值方法研究了单个球形颗粒在方形微通道中的运动状况,并对颗粒的受力特性进行分析.研究发现:较小粒径的颗粒在较高通道雷诺数下可产生惯性聚集现象,但其受到的惯性升力在通道截面横向位置分布具有很大的波动性;惯性聚集位置随通道雷诺数的增大向通道壁面移动,随颗粒粒径的增大向通道轴心移动;颗粒旋转产生的旋转诱导惯性升力使惯性聚集位置向通道壁面移动.惯性升力分为旋转诱导升力和由剪切诱导升力及壁面诱导升力合成的非旋转诱导升力,而后者是惯性升力的决定性部分.  相似文献   
62.
上海地区空气中细颗粒物浓度与相关因素的研究表明,空气中臭氧、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浓度及温度与PM2.5指标值有着密切的关系,其中一氧化碳、二氧化氮、二氧化硫浓度与PM2.5指标值有很强的正相关关系。因子分析和回归分析表明,臭氧、一氧化碳、二氧化氮、二氧化硫浓度及温度的潜在内涵因子人类主动行为因素和自然因素,两个因子与空气中细颗粒物关系显著,尤其是第一主因子人类主动行为因素,治理环境空气污染可从人类主动行为因素突破。  相似文献   
63.
目前对盐渍土起胀含盐量的判定多是通过不同学者拟合的盐胀率计算公式反推算求得的,其结果莫衷一是,因此需采用试验方法予以明确.试验选择8种不同孔隙率(级配)的土样,在单次降温条件下观测其是否发生盐胀变形.通过试验发现:砂土起胀含盐量随着孔隙率增长呈现出先长后降的规律,这一规律在不同含水量条件下都有体现.这一现象与盐分在土颗粒间的结晶位置发生改变有关,孔隙率较小时,土壤饱和度较高,盐分多在孔隙内部结晶析出;当孔隙率增加后,土饱和度降低,盐分则转移到水膜较厚的颗粒接触点位置析出,因此启动盐胀所需盐分减少,起胀含盐量下降.  相似文献   
64.
通过沉积相特征识别、砂体宏观特征观察、古流向分析、砂岩镜下骨架颗粒统计,并结合沉积速率法、镜质组反射率法、Dickinson图解等方法探讨宁武—静乐盆地物源区的位置、母岩组合及其构造背景。研究结果表明:宁武—静乐盆地侏罗系砂岩类型主要为石英砂岩、长石砂岩和岩屑长石砂岩;砂岩骨架颗粒类型及其量比关系表明其物源区主要为大面积的花岗质侵入岩(细粒花岗岩、闪长花岗岩等)广泛出露,并有一定量的变质岩(云母片岩、千枚岩、石英岩等)和沉积岩(砂岩、富含燧石结核或条带的碳酸盐)分布;砂体中古流向数据均值介于158°~204°,反映了物源区是位于该盆地以北的阴山—燕山一带;Dickinson三角图解结果表明物源区总体上处于华北板块北缘陆内隆升的构造背景,且中侏罗世晚期可能伴随有火山作用;天池河组地层原始沉积厚度为269.4~308.0 m,155 Ma左右,区域地层抬升遭受剥蚀,其剥蚀厚度为148.1~207.0 m,剥蚀速率为1.8~2.1 m/Ma,结合镜质组反射率法,侏罗系地层最大埋深时该地区古地温梯度明显偏高,反映了宁武—静乐一带受到燕山运动构造热事件的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65.
以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接枝改性聚丙烯 ( PP- g- GMA)作为界面改性剂 ,采用尺寸可控的聚丙烯酸丁酯 ( PBA)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 PMMA)反应性核壳胶粒与聚丙烯 ( PP)进行反应共混 ,研究了核壳胶粒及胶粒核层交联度对 PP/PP- g- GMA/核壳胶粒共混物冲击力学性质的影响 .结果表明 ,当核壳胶粒在 0 .38~ 1 .58μm变化 ,较大尺寸的胶粒有利于增韧 ;随胶粒核层的交联剂浓度由 0增加到 5%,发现存在最适合于增韧的胶粒核层交联度 .研究还显示 ,核壳胶粒尺寸与核层交联度对 PP增韧的影响之间存在相互作用 ,最适合于增韧的胶粒核层交联度 (交联剂浓度 )随胶粒尺寸变化而改变 ,这可用空穴化 /剪切屈服机理来加以解释  相似文献   
66.
改进的溶胶-凝胶法制备超细铜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溶胶-凝胶法进行了改进,由溶胶直接制备出超细铜粉,找到了制备超细铜的G分散剂及最佳制备条件,并获得了平均粒径为10nm的铜粉。  相似文献   
67.
煤粒瓦斯扩散的数学物理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煤粒瓦斯解吸扩散的过程,建立了第三类边界条件的煤粒瓦斯扩散的数学物理模型并给出了模型的解析解。结论表明,第三类边界条件下的瓦斯扩散模型包含以往研究的第一类边界条件下的扩散模型,传质毕欧准数能表征煤粒瓦扩散场的特点;介绍了测试煤粒瓦斯扩散 数和表面传质系数的方法,给出了测试实例。  相似文献   
68.
化学镀制备SiC/Ni-P功能梯度材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化学复合镀Ni-P-SiC复合镀层的研究,找到了制备SiC/Ni-P功能梯度材料的工艺方法.并采用光学显微镜、电子探针分析仪、透射电镜等方法和手段对SiC/Ni-P功能梯度材料的组织、形貌和成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功能梯度材料的微观结构与材料成分梯度分布之间有很好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69.
由于成功地排除了关联个别超微粒子特性与体系宏观性质的困难,Majievic的单分散超微粒合成技术曾被誉为80年代最出色的化学实验成就之一。本文报导了用微乳胶法制备表面经有机化合物修饰的单分散超微粒子的条件,并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70.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含Zn、Ni、Co的铁酸盐纳米微粒催化剂,运用DTA-TG、IR、XRD以及BET比表面测试等手段对所制备的样品进行了表征,同时,考察了铁酸盐对二氧化碳选择性氧化乙苯制苯乙烯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制备的铁酸盐均为尖晶石型晶体,粒了的比表面积为31.9-36.3m^2/g,晶粒大小约为30-35nm,在由二氧化碳选择性氧化乙苯制苯乙烯的反应中表现出较好的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