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62篇
  免费   299篇
  国内免费   413篇
系统科学   237篇
丛书文集   171篇
教育与普及   29篇
理论与方法论   20篇
现状及发展   59篇
研究方法   1篇
综合类   7955篇
自然研究   2篇
  2024年   51篇
  2023年   86篇
  2022年   143篇
  2021年   149篇
  2020年   145篇
  2019年   124篇
  2018年   128篇
  2017年   168篇
  2016年   205篇
  2015年   290篇
  2014年   405篇
  2013年   338篇
  2012年   450篇
  2011年   451篇
  2010年   318篇
  2009年   409篇
  2008年   375篇
  2007年   542篇
  2006年   455篇
  2005年   409篇
  2004年   363篇
  2003年   314篇
  2002年   271篇
  2001年   230篇
  2000年   247篇
  1999年   237篇
  1998年   160篇
  1997年   151篇
  1996年   120篇
  1995年   110篇
  1994年   118篇
  1993年   98篇
  1992年   78篇
  1991年   88篇
  1990年   80篇
  1989年   63篇
  1988年   42篇
  1987年   37篇
  1986年   18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21.
The study of continental deep-subduction has been one of the forefront and core subjects to advance the plate tectonics theory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The Dabie-Sulu orogenic belt in China crops out the largest lithotectonic unit containing ultrahigh-pressure metamorphic rocks in the world. Much of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world's most enigmatic processes in continental deep-subduction zones has been deduced from various records in the Dabie-Sulu rocks. By taking these rocks as the natural laboratory, earth scientists have made seminal contributions to understanding of ultrahigh-pressure metamorphism and continental collision. This paper outlines twelve aspects of outstanding progress, including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the UHP metamorphic rocks, timing of the UHP metamorphism, timescale of the UHP metamorphism, the protolith nature of deeply subducted continental crust, subduction erosion and crustal detachment during continental collision, the possible depths of continental subduction, fluid activity in the continental deep-subduction zone, partial melting during continental collision, element mobility in continental deep-subduction zone, recycling of subducted continental crust, geodynamic mechanism of postcollisional magmatism, and lithospheric architecture of collision orogen. Some intriguing questions and directions are also proposed for future studies.  相似文献   
222.
将非牛顿流体的动量方程、能量方程和幂律流体的本构方程相结合 ,建立了幂律流体管内流动和换热充分发展时的对流换热控制方程组 ,并在恒热流和恒壁温边界条件下分别对方程组进行了求解 ,得到了两种不同边界条件下的温度分布和无量纲对流换热系数 (Nu数 )的表达式。结果表明 ,幂律流体的流变指数对流体流动的影响要大于对换热的影响 ;在恒热流边界条件下 ,幂律流体的温度在管内沿轴向呈线性分布 ;而在恒壁温条件下 ,其截面平均温度沿轴向呈指数规律变化。幂律流体的无量纲对流换热系数与幂律流体的流变指数有关 ,并且在两种边界条件下 ,均随着流变指数的增加而减小  相似文献   
223.
小波变换是近些年来广泛应用于时频域信号分析的理论,根据小波变换的特点,在高维频谱数据分类中,对数据进行特征提取,将P维矢量映射成P'维矢量(P'〈〈P),以减少分类模型参数,同时尽可能保留各频谱数据之间的差别信息。利用m带离散小波变换产生的小波系数进行分类,并给出了一组算法,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224.
轮胎的实时状态受到行驶环境及车辆自身结构的影响,而这些影响可以通过表面纹理的磨损情况得以表征.本文从图像分析着手研究轮胎磨损.考虑到采用单一图像处理方法,会因自身的适用范围而有所局限,甚至有时得不到相应的结果,提出了改进阈值法来提取轮胎磨损纹理特征.该方法包括阈值分割和区域标注两个部分.通过给定初始阈值的迭代优化以及种子填充,图像被分割成具有独立轮廓和结构参数的多单元块.再根据相应的磨损机制进一步分析出磨损原因.实例表明,与Ostu, watershed和主动轮廓线法相比,该方法对不确定的位置有一定的冗余度,分割清晰,速度快,有助于磨损分析.  相似文献   
225.
Calcination and acid leaching of coal kaolin were studied to determine an effective and economical preparation method of calcined kaolin. Thermogravimetric-differential thermal analysis (TG-DTA) and X-ray diffraction (XRD) demonstrated that 900℃ was the suitable temperature for the calcination. Leaching tests showed that hydrochloric acid was more effective for iron dissolution from raw coal kaolin (RCK), whereas oxalic acid was more effective on iron dissolution from calcined coal kaolin (CCK). The iron dissolution from CCK was 28.78wt%, which is far less effective than the 54.86wt% of RCK under their respective optimal conditions. Through analysis by using M?ssbauer spectroscopy, it is detected that nearly all of the structural ferrous ions in RCK were removed by hydrochloric acid. However, iron sites in CCK changed slightly by oxalic acid leaching because nearly all ferrous ions were transformed into ferric species after firing at 900℃. It can be concluded that it is difficult to remove the structural ferric ions and ferric oxides evolved from the structural ferrous ions. Thus, iron removal by acids should be conducted prior to calcination.  相似文献   
226.
90°弯管内稀疏气固两相流及固粒对壁面磨损量的数值研究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采用有限容积差分法及压力修正法,数值求解了气固两相三维稳态时均NS 方程组.应用双流体模型,在适体坐标系下对一90°方形截面弯管内的稀疏气固两相流动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证实了计算方法的适用性.指出了固粒对壁面的磨损主要取决于壁面处粒子的速度分布、碰撞角度及浓度分布.利用冲蚀模型对弯管外侧壁面上的磨损量进行了计算,该方法为气动防磨措施提供了有效的数值检验手段  相似文献   
227.
从基本流动控制方程及数值离散、多重网格、并行算法等方面详细阐述了混合网格框架下计算流体力学软件的基本原理,提出了采用三重嵌套循环结构在时间推进格式中实现多重网格加速及并行计算技术的主流程设计方案;同时给出了高精度混合网格并行计算软件在深腾7000系统上的大规模并行测试结果以及在某型民用飞机高升力流场数值模拟中的应用.结果表明:此高精度混合网格并行计算软件在采用千万网格点规模的大型飞机高升力复杂流场计算时,不仅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符合较好,且在2 048核并行计算时仍具有很好的并行可扩展性,计算效率不低于80%.  相似文献   
228.
老鹳草鞣质的提取及其抑菌效果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①目的:研究老鹳草鞣质成分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确定其体外抗菌效果.②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方法确定最佳提取工艺,选择料水比、浸提温度、浸提时间3个因素,每个因素选取3个水平进行试验,以提取物的OD值为测定指标;用在最佳工艺条件下得到的提取液进行抑菌试验.③结果:老鹳草鞣质成分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是:料水比为1:30、浸提温度为80℃、浸提时间为30min;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青霉有明显的抑菌效果,对大肠杆菌也有一定抑菌效果,而对枯草杆菌和黑曲霉的抑菌作用不明显.④结论:老鹳草鞣质具有明显的选择性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229.
对于国内首个平立面不规则并设置粘滞流体阻尼器的复杂方钢管混凝土高层建筑,首先采用框架支撑体系有效解决了扭转效应,然后讨论了阻尼器的选型、布置位置和数量,采用ETABS软件建模,由大量对比计算确定了阻尼器的设计参数,通过不同加速度峰值和不同地震波作用下的时程分析,获得了结构从小震到大震下的位移、层剪力等动力响应,与无控结构相比,得到了粘滞阻尼器的耗能减震效果,总结评价了结构的整体抗震性能,给出了设计建议.最后与振动台试验结果作对比.相关研究结论可为今后类似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30.
基于资源利用和环境方面的考虑 ,超临界流体二氧化碳作为有机化学反应和萃取天然产物替代溶剂的研究已受到广泛关注 ,若超临界二氧化碳既作为反应溶剂又作为反应底物参反应与则其优势就更加明显 ,本文就这三个方面作了一些简要的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