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1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43篇
系统科学   22篇
丛书文集   14篇
教育与普及   8篇
理论与方法论   5篇
现状及发展   3篇
综合类   793篇
自然研究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47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47篇
  2011年   59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47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46篇
  2006年   52篇
  2005年   47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成都市土壤测量Hg元素的发育特征及其来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成都市是Hg的高背景和异常区,深、浅层样各具不同的元素组合,发育特征和引起的原因。深层样Hg异常与构造、天然气、地热、矿产和基底隆起有关;浅层样则与城市居民生活古代颜料、工业、燃煤、农业、河流的污染及上游的矿产等物质来源有关。  相似文献   
22.
黑龙江省的气候,是在众多的相关地理要素共同作用下形成的,本文从纬度位置、季风环流和地形因素3个主要方面进行了分析.而且,在分析其对气候形成的影响时,涉及的气候要素主要是气温和降水.纬度位置对气候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热量条件上.季风环流从气温和降水两个方面影响黑龙江省气候.地形因素干扰、破坏着上述两种因素所形成的规律,在一定程度上隔断了气候要素经向和纬向的空间地带性分布,从而使气候变得更为复杂。  相似文献   
23.
网络入侵检测中的流量异常检测方法存在着虚警率较高的问题,为此提出了结合因果网的非稳态流量异常检测系统。该系统采用基于发生新事件的先验概率和趋势来评估异常的思想,借助机器学习方法建立非稳态正常模型,并在由此得到的基本异常事件集的基础上,采用因果网进行进一步数据挖掘,给出了综合系统的原型设计。  相似文献   
24.
异常检测是防范新型攻击的基本手段.使用两种基于统计的异常检测技术检测网络入侵,一种是基于最大熵原理先从理论上得到正常用户行为的概率分布,然后再设定检测阈值;另一种是基于K-近邻算法,该算法不需要预先知道分布,也能很好地完成异常检测的任务.最后使用DARPA 99的部分入侵测试数据对两种方法进行了测试,并对它们的优缺点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25.
中国海及邻域重力场异常的惯导系统误差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描述了地球重力场模型和中国海及邻域重力异常的特征。由惯导系统的误差方程分析了扰动重力场的影响。结果表明,不确定的重力扰动向量是高精度惯导系统的一个重要误差源。  相似文献   
26.
北半球冬季大气环流变化对中国汛期雨带类型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1951~2001年1~5月500hPa高度场资料,研究了前期大气环流与中国汛期雨带类型分布的关系.通过分析前期各雨带类型对应的距平合成场和格点样本平均值显著性检验图,以及各雨带类型相应的前期大气环流特征.指出1~2月500hPa层次上,大气环流明显的表现为大尺度分布特征,而3~5月的大尺度分布特征不明显.这表明冬季(1~2月)各雨带类型的显著性关键区的大气环流异常是影响中国汛期雨带类型分布的一个重要因素.从而提出了一些预报线索,可供夏季我国大范围旱涝趋势的长期预报参考.  相似文献   
27.
通过对入侵检测技术以及攻击种类的分析,发现常用的网络流量模型和简单的应用模型不能很好地检测R2L(Remote to Local)和U2R(User to Root)两类攻击.为此,提出一种面向特定网络服务的异常检测方法,考虑了特定网络服务的负载知识,结合信息论相关理论和n-gram分析方法,对正常服务请求报文的类型、长度、负载分布建立模型,对检测对象计算其特征异常值,有效检测R2L和U2R两类攻击.将该方法与误用检测结合,能有效提高入侵检测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28.
提出了一种适用于Web服务器的自适应入侵检测机制,将检测模块直接嵌入Web服务器中,采用客户访问行为关联预测,配合异常检测和误用检测,动态产生和调整特征规则,确定合法请求,过滤异常请求并确认攻击类型,从而达到预防新型攻击与检测已知攻击事件的目的. 对实现的系统进行了测试验证,在一般攻击扫描情况下攻击检测准确率可高达95.8%.  相似文献   
29.
文章阐述了空压机异常轴振问题,诊断出异常轴振问题的原因,准确地找出了故障源,并对两台空压机运行多年来出现的异常轴振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0.
Field measurements of air-sea CO2 exchange in three coral reef areas of the South China Sea (i.e. the Yongshu Reef atoll of the Nansha Islands, southern South China Sea (SCS); Yongxing Island of Xisha Islands, north-central SCS; and Luhuitou Fringing Reef in Sanya of Hainan Island, northern SCS) during the summers of 2008 and 2009 revealed that both air and surface seawater partial pressures of CO2 (pCO2) showed regular diurnal cycles. Minimum values occurred in the evening and maximum values in the morning. Air pCO2 in each of the three study areas showed small diurnal variations, while large diurnal variations were ob-served in seawater pCO2. The diurnal variation amplitude of seawater pCO2 was ~70 μmol mol–1 at the Yongshu Reef lagoon, 420–619 μmol mol–1 on the Yongxing Island reef flat, and 264–579 μmol mol–1 on the reef flat of the Luhuitou Fringing Reef, and 324–492 μmol mol–1 in an adjacent area just outside of this fringing reef. With respect to spatial relations, there were large differences in air-sea CO2 flux across the South China Sea (e.g. ~0.4 mmol CO2 m–2 d–1 at Yongshu Reef, ~4.7 mmol CO2 m–2 d–1 at Yongxing Island, and ~9.8 mmol CO2 m–2 d–1 at Luhuitou Fringing Reef). However, these positive values suggest that coral reef ecosystems of the SCS may be a net source of CO2 to the atmosphere. Additional analyses indicated that diurnal variations of surface seawater pCO2 in the shallow water reef flat are controlled mainly by biological metabolic processes, while those of deeper water lagoons and outer reef areas are regulated by both biological metabolism and hydrodynamic factors. Unlike the open ocean, inorganic metabolism plays a significant role in influencing seawater pCO2 variations in coral reef ecosystem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