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82篇 |
免费 | 6篇 |
国内免费 | 10篇 |
专业分类
系统科学 | 7篇 |
丛书文集 | 3篇 |
教育与普及 | 1篇 |
理论与方法论 | 1篇 |
综合类 | 185篇 |
自然研究 | 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1篇 |
2022年 | 10篇 |
2021年 | 7篇 |
2020年 | 7篇 |
2019年 | 4篇 |
2018年 | 2篇 |
2017年 | 3篇 |
2016年 | 6篇 |
2015年 | 10篇 |
2014年 | 9篇 |
2013年 | 8篇 |
2012年 | 13篇 |
2011年 | 19篇 |
2010年 | 6篇 |
2009年 | 7篇 |
2008年 | 9篇 |
2007年 | 12篇 |
2006年 | 11篇 |
2005年 | 5篇 |
2004年 | 3篇 |
2003年 | 5篇 |
2002年 | 2篇 |
2001年 | 5篇 |
2000年 | 6篇 |
1999年 | 7篇 |
1997年 | 3篇 |
1996年 | 4篇 |
1995年 | 1篇 |
1994年 | 1篇 |
1992年 | 5篇 |
1990年 | 1篇 |
1989年 | 1篇 |
1988年 | 2篇 |
198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以东莞市为研究对象,通过现场调研与充分收集地质调查数据,选取植被覆盖度、地形坡度、地表岩性、土壤环境质量、包气带厚度、包气带渗透性、含水层厚度和含水层渗透性等8个地质因子,采用层次分析法和GIS软件的空间叠加功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东莞市中地质环境适宜性好的占21.6%,适宜性较好的占0.28%,适宜性一般的占69.09%,适宜性较差的占9.03%。 相似文献
12.
辽宁省旅游经济带旅游开发适宜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滨海旅游资源概念的基础上,从自然旅游资源、人文旅游资源、旅游区的社会经济条件、交通可达性4个方面构建辽宁省旅游经济带旅游开发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以辽宁省沿海经济带18个滨海县区为评价单元,综合应用主观赋值法和分异指数ID计算公式,建立评价模型,进行滨海旅游资源适宜性实证分析,研究辽宁省旅游经济带旅游开发适宜性的等级和空间分异规律.结论:(1)辽宁省旅游经济带旅游开发适宜性整体较好,但差异明显,大连市的适宜性最高,大洼县最低,其中最高区是最低区的1.7倍;(2)在辽宁省旅游经济带旅游开发适宜性的4个等级中,大连市区、金州区、旅顺区和丹东为资源极适宜区,庄河、盘锦、凌海和大洼县的资源适宜性较差;(3)辽宁省旅游经济带旅游开发适宜性空间差异ID=0.7,说明其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13.
区域农业气候系统功能的数值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晏路明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0,6(3):88-94
由热、水、光诸要素所构成的区域农业气候资源是一个复杂的多层次结构系统。本文针对福建省南亚热带地域所建立的数学模型,分别从单项资源、总资源、资源效能、资源利用率等角度对农业气候系统的功能进行分析评价。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建设五棵树开发区周边环境状况影响评价,指出影响环境因素。根据周边环境质量现状,给出建立综合治理污染措施及手段,并对开发区建设后的生态适宜性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5.
以郧县为例,综合考虑自然因素、生态环境等要素,构建低丘缓坡土地开发建设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层次分析法(AHP)确定评价指标权重.基于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对郧县低丘缓坡土地开发建设进行适宜性评价,将全县的低丘缓坡土地分为4个等级:一类用地为适宜建设用地、二类用地为基本适宜建设用地、三类用地为基本不适宜建设用地、四类用地为不适宜建设用地;分别占低丘缓坡土地的比例为9.48%,42.97%,35.39%和12.17%.全县适宜进行低丘缓坡土地开发的区域主要分布在:城关镇、安阳镇、杨溪铺镇、梅家铺镇、茶店镇及刘洞镇、五峰乡. 相似文献
16.
随着城乡建设用地需求与土地资源有限性之间的矛盾愈来愈突出,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布局优化研究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宾川县为例,运用GIS空间分析技术和AHP方法对宾川县城乡建设用地适宜性进行评价、城乡建设用地现状合理性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宾川县城乡建设用地布局优化进行了定量分析和研究,为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新增城乡建设用地安排合理空间,对指导城乡建设用地合理布局、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18.
19.
针对山地城市在道路交通规划方面需要更多地去适应山地环境的地形地貌特征、交通需求与交通组织等问题,以山地城市的道路交通规划研究为核心内容,融入适应性理论的思维方式,提出山地城市规划设计方法;方法结合适应性理论的耦合、协同与组织思维,从路网系统协同宏观地貌、步行空间耦合微观地形、特色交通组织连接瓶颈三方面分别探索符合山地城市地形特征与营建规律的道路交通系统规划方法;经相关案例验证规划方法指导的路网规划有助于形成富有山地特色的城市形态特征与空间环境;方法是符合山地城市地形特征与道路交通需求的规划方法,可完善相关设计理论,指导山地城市建设实践。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