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05篇 |
免费 | 36篇 |
国内免费 | 21篇 |
专业分类
系统科学 | 2篇 |
丛书文集 | 12篇 |
现状及发展 | 10篇 |
综合类 | 538篇 |
出版年
2025年 | 2篇 |
2024年 | 4篇 |
2023年 | 7篇 |
2022年 | 5篇 |
2021年 | 11篇 |
2020年 | 6篇 |
2019年 | 10篇 |
2018年 | 5篇 |
2017年 | 12篇 |
2016年 | 11篇 |
2015年 | 17篇 |
2014年 | 25篇 |
2013年 | 12篇 |
2012年 | 13篇 |
2011年 | 24篇 |
2010年 | 21篇 |
2009年 | 14篇 |
2008年 | 28篇 |
2007年 | 31篇 |
2006年 | 27篇 |
2005年 | 23篇 |
2004年 | 24篇 |
2003年 | 20篇 |
2002年 | 23篇 |
2001年 | 22篇 |
2000年 | 15篇 |
1999年 | 18篇 |
1998年 | 7篇 |
1997年 | 13篇 |
1996年 | 16篇 |
1995年 | 16篇 |
1994年 | 14篇 |
1993年 | 10篇 |
1992年 | 11篇 |
1991年 | 14篇 |
1990年 | 14篇 |
1989年 | 8篇 |
1988年 | 2篇 |
1987年 | 4篇 |
1986年 | 1篇 |
1985年 | 1篇 |
198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41.
为了解决污水处理厂后续脱氮除磷处理工艺的占地及成本问题,以廉价天然沸石为原料,制备了能够同步脱氮除磷的复合改性沸石,研究了不同制备条件对吸附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季铵盐-氯化钠复合改性沸石不仅去除氨氮,而且实现了同步去除磷和硝氮,脱氮除磷速度快,效率高,且去除互不影响;对氨氮、磷和硝氮的吸附数据均符合伪二级动力学方程.当该沸石在生活污水中的投加量为50 g/L时,实际出水水质可由一级B一步提高到一级A,对氨氮、硝氮和磷的去除率分别高达71.09%,91.18%,93.11%.吸附饱和后的沸石经单一的NaCl溶液再生后可循环使用,且再生时间短,操作简单.该复合改性沸石在实际生活污水的处理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42.
介绍了硝酸、氯化钾与氨为原料制取硝酸钾与氯化铵新工艺.利用氢氧化镁为反应中间物,先将硝酸、氢氧化镁与氯化钾混合,反应后溶液通过冷却结晶、分离、干燥等操作制得硝酸钾.母液中通入氨,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与氯化铵溶液,氢氧化镁沉淀经过滤分离后返回与硝酸与氯化钾一起循环反应,氯化铵溶液经蒸发浓缩、冷却结晶、分离得氯化铵. 相似文献
543.
利用可生物降解聚合物去除饮用水源水中硝酸盐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采用一种非水溶性可生物降解多聚物(BDP s)材料PBS颗粒作为生物异养反硝化的固体碳源和生物膜载体去除饮用水源水中的硝酸盐。结果表明:在15 d内,PBS颗粒表面能够形成反硝化生物膜,生物膜生物对pH值、进水溶解氧(DO)冲击负荷的适应能力很强;当溶液pH值介于4.5~9.5时,反硝化速率为0.48~0.7 m g.(g.d)-1。进水DO介于1.4~8.5m g.L-1时,反硝化速率0.63~0.68m g.(g.d)-1;温度对反硝化影响较大,30℃时的反硝化速率为0.72m g.(g.d-)1,远大于13℃下的0.23m g.(g.d-)1。 相似文献
544.
广州大气粒子中的硝酸和硫酸离子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利用复合薄膜法,对中国广州的大气粒子进行了研究。粒子通过一个二级粒子撞击器分为二部分:粗大粒子(r>1.0μm)和微小粒子(r≤1.0μm)。在电子显微镜下,一个粒子中所含的NO-3和SO-24分别可以通过针状结晶和同心圆环状结构的生成物而检出。观察表明,在广州大气粒子中,含有SO-24的粒子,在小于1μm的粒子领域中占有优势,而在大于1μm领域中,没有被发现。而含有NO-3的粒子,在以上两个领域中都被观察到。对一个粒子中所含的NO-3和SO-24的形成过程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45.
通过加入无机盐硝酸铵辅助合成大孔径介孔分子筛SBA-15,用小角X-射线粉末衍射(SAXS)、透射电子显微镜(TEM)、N_2吸附脱附等手段对分子筛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合成的大孔径分子筛SBA-15具有高度有序的介孔结构,孔径约12 nm,比表面积894 m~2·g~(-1),孔容为2.6 cm~3·g~(-1);不加硝酸铵则不能得到具有高有序度的介孔材料. 相似文献
546.
自来水中硝酸根的流动注射分光光度在线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在线测定水中硝酸根的流动注射分光光度法,水样通过镉粒还原柱与对氨基苯磺酰胺溶液混和,将N-(1-萘基)-乙二胺溶液注入到此混合流,在λmax=540nm处进行光度检测,线性范围为0.01-2.0mg/L,检出限分别为0.01mg/L,测定频率为50次/h 。本法灵敏度高,选择性好,分析速度快。应用本法测定自来水中硝酸根,获得满意结果。 相似文献
547.
为了研究施肥方式对蕹菜硝态氮累积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在上海郊区一蔬菜园艺场设置了6个施肥处理: 不施肥对照; 施用复合化肥量分别为900, 1 800和2 700 kg/ha; 施用菜籽饼肥量分别为2 250, 4 500 kg/ha, 并定期监测蕹菜硝态氮含量的变化和土壤酶活性的差异. 结果表明: 复合化肥的施肥量越多, 蕹菜硝态氮的累积量就越高, 且肥料施用量与蔬菜硝酸盐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 在蕹菜的整个生长周期内, 植株的硝态氮含量先上升, 至21 d左右达到最大值, 然后迅速减少, 至54 d 后趋于平稳, 且在可食用范围内; 不同施肥处理的蕹菜在生长后期, 其土壤脱氢酶、过氧化氢酶、脲酶和酸性磷酸酶的活性均显著高于施肥前的背景土壤, 说明蕹菜生长有利于增加土壤酶活性. 施菜籽饼肥的土壤酶活性显著高于施复合化肥, 说明增施有机肥可提高土壤酶活性. 相似文献
548.
549.
采集地下水硝酸盐生物反硝化系统内的污泥样品,提取污泥样品中微生物的总DNA,构建细菌16S rDNA基因片段克隆文库,并通过16S rDNA序列系统发育分析,对反硝化系统内的细菌种群多样性以及菌群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地下水生物反硝化系统内细菌具有高度多样性,样品文库分为9个细菌类群,优势菌群为β-Proteobacteria(67.11%)和Bacteroidetes(15.79%),其中,β-proteobacteria为最优势菌群,以Rhodocyclaceae为主。对反硝化系统内细菌种群多样性的研究有利于确定优势菌种,为地下水硝酸盐生物反硝化修复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50.
反硝化聚磷菌的SBR反应器中微生物种群与浓度变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依据DPB原理,以SBR反应器富集反硝化聚磷菌,进行各阶段的泥水混合液中微生物浓度与种群变化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聚磷菌反硝化聚磷菌的浓度分别增加为原来的94和75倍。第2段运行后,常规聚磷菌和部分放线菌被淘汰,污泥沉降比(SV)的变化为反应器细菌变化提供了指示作用。好氧段中硝化菌、亚硝化菌浓度明显比厌氧段的高。好氧段中亚硝化菌下降为原来的0.63倍,但硝化菌的浓度增加为最初的19.3倍。反硝化菌、聚磷菌的浓度比反硝化聚磷菌多。反硝化菌的浓度先上升后下降,第2段淘汰了常规的反硝化菌。反应器中有一定量的发酵菌和产乙酸菌,但无产甲烷菌。富集后聚磷菌的种类减少且集中,反硝化聚磷菌以假单胞菌属、棒状杆菌属为主,肠杆菌科和葡萄球菌属次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