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5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21篇
系统科学   2篇
丛书文集   12篇
现状及发展   10篇
综合类   538篇
  2025年   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41.
用甘氨酸-硝酸盐法合成了La0.7Sr0.3Cr0.5Mn0.5O3-δ(LSCM7355)阳极材料。LSCM7355前驱体在1200℃下烧结5h后得到了单一钙钛矿型材料,材料中各元素摩尔比例与设计值吻合较好。1000℃和1200℃烧结5h后,LSCM7355粉体分别为纳米和微米结构。在250~850℃范围内,空气气氛下,LSCM7355的电导率符合小极化子绝热导电机理,其在850℃时为25S/cm。LSCM7355材料在还原气氛下电导率比氧化气氛下低。  相似文献   
542.
采用溶胶-凝胶法(Sol-gel法)制备镧钴掺杂的纳米锶铁氧体(Sr1-xLaxFe12-yCoyO19),使用X射线衍射仪、振动样品磁强计、阻抗自动测量仪(LCR电桥)对掺杂的锶铁氧体进行表征,对其结构、相变进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温度高于850℃时样品为稳定的M相结构,在掺杂的样品中发现了磁导率减落现象,证实了Co^2+离子进入到六角晶体的晶位中。  相似文献   
543.
在北京北天堂非正规垃圾填埋场进行硝酸盐氮污染地下水原位修复试验研究。通过抽水试验、示踪试验和碳源投加试验,分析了对污染地下水的原位修复能力及效果。试验结果表明,试验获得了指导后续地下水修复试验及数值模拟预测的水文地质参数,试验场区的潜水含水层渗透系数为195.3 m/d,导水系数为781.3 m2/d,给水度为0.167°。在碳源投加试验运行初期,地下水中的硝酸盐氮去除率就已达到45%以上,投加碳源后对地下水硝酸盐氮反硝化作用有很好的强化效果。试验分析方法和研究成果为类似试验研究积累了成功经验,可为地下水原位修复工程应用及推广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544.
本文合成了3种冠醚-苯并十五冠五、4'-甲酸基苯并十五冠五、4'-硝基苯并十五冠五与硝酸铕的主-客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等确定配合物的组成为,冠醚:金属=1:1型配合物。热失重分析结果表明,在本并十五冠五的苯环上引入取代基后对配合物的结合强度和热分解方式均有影响,且甲酸基的作用强于硝基。本文对此现象的结构化学本质作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545.
采用液相还原法,硝酸银为银源,抗坏血酸为还原剂,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为分散剂及保护剂制备超细银粉。考察PVP添加量以及添加方式对超细银粉形貌、粒径及分散性能的影响,通过SEM,XRD以及激光粒度仪等检测手段对超细银粉产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随着反应体系中PVP用量的增加,银粉形貌从树枝状向球形转变,分散性能变佳。当PVP加入量为硝酸银的10%(质量分数)时,可制备出球形度高,分散性能较好,平均粒径为1.15 μm的超细银粉。通过调节PVP的添加方式能够实现超细银粉平均粒径在1.1~2.1 μm之间的可控制备。  相似文献   
546.
采用FT-IR技术研究了RbNO3/LiX催化剂上的乙醇缩合反应的活性中心。当反应温度≥633K时,乙醇发生热解反应,导致表面负载RbNO3分解,并检测到表面存在NO2^-、CO3^2-、桥联结构的硝基配合物和酰基物种等。结果表明:亚硝酸盐不是硝酸盐分解的终产物,也不是催化反应的活性中心。反应活性物种可能主要是碱金属氧化物或直接形成的OH^-即B碱。  相似文献   
547.
在乙醇介质中由硝酸锰与植酸反应,合成六个新的二价锰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确定了配合物的化学组成,并用红外光谱,差热和热重分析对所合成的配合物进行了结构和性质研究。  相似文献   
548.
利用反硝化聚磷菌进行动态与静态相结合的反硝化聚磷试验,研究A^2/O厌氧段聚磷菌的反硝化聚磷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在A^2/O厌氧段中占聚磷菌总数52%的菌具有同步反硝化聚磷的生物学特性。当以NO3^- -N作电子受体进行聚磷时,其硝酸盐浓度应限制在50 mg/L以下,初始硝酸盐浓度越高,反硝化速率和缺氧聚磷速率及去除率越快,系统由聚磷转变为释磷的时间将延后。由于释/聚磷过程都需要碳源,所以,应控制进水的化学耗氧量(COD),以200 mg/L为最佳,使在释磷时有充足的碳源而在聚磷时碳源又较少。pH值对释/聚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在一定范围内,初始pH值越高,释磷效果越好,但当pH≥8.0时,会引起磷酸盐沉积而导致磷酸根浓度降低,从而无法正确判断释磷和生物聚磷效果,反硝化除磷系统的pH值应控制在7.0-7.5的范围内。  相似文献   
549.
将膜分离技术与细胞固定化技术结合起来,研究了一种可用于去除地下水中硝酸盐的复合膜生物反应器(CMBR),并分别通过正交实验及单因素实验考察了复合膜生物反应器的最佳脱氮条件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CMBR平板状固定化细胞适宜的制备条件:厚度4 mm,w=15%聚乙烯醇溶液中细菌包埋量20 g/L,地下水反硝化脱氮适宜的碳氮比...  相似文献   
550.
采用 ISG工艺 ,在氧化铝陶瓷基片上合成 Sr Ti O3陶瓷薄膜 ,研究了溶胶性能和溶胶 -凝胶的晶化过程 ,分析了薄膜的形成及结构 .结果表明 ,Sr O- Ti O2 复合氧化物系统由凝胶向结晶相的转变过程中 ,无简单氧化物等中间相生成 ,经 40 0~ 80 0℃ ,0 .5 h,可生成结晶度较好的单一的立方 Sr Ti O3相 .Sr Ti O3陶瓷薄膜晶粒为 1 0 nm左右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