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9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20篇
系统科学   5篇
丛书文集   9篇
教育与普及   3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现状及发展   5篇
综合类   29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主要介绍了金刚石表面金属化原理、模型及作用,以及金刚石表面金属化的几种制备方法:化学镀加电镀、真空物理气相沉积镀、化学气相镀、真空蒸发镀、粉末覆盖烧结镀覆,并对各种镀覆方法的镀覆特征和应用效果作了比较.从应用情况看,真空微蒸发镀覆技术、粉末覆盖烧结镀覆和低温电镀均可以显著提高工具寿命.  相似文献   
22.
在BCS理论的框架下,利用三维Van Hove奇点的态密度对高温超导体的能隙作了解析和数值计算.结果表明在Van Hove奇点模型下考虑CuO2层间耦合时,能较好地解释2△(0)/kgTc较大的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23.
本文推导出外延层穿通击穿情况下均匀掺杂外延层电阻率和厚度的关系式,及使外延层理想比电阻ρW取最小值时电阻率和厚度的精确表达式。从比导通电阻最小的要求考虑,提出了优选外延层参数的方法,计算结果表明,此法优于传统方法和C.Hu方法,可使VDMOSFET的比导通电阻达到最小值。  相似文献   
24.
感应测井仪器响应特性与地层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感应测井仪器响应函数和视电阻率对地层参数的相对偏导数曲线的考察,本文提出一种考察感应测井仪器响应特性的新方法,发现测井仪器的响应特性不仅与仪器自身结构有关,而且与所测量的地层性质有关,对于仪器设计和地层纵向边界位置的确定提供了理论依据,该方法也可以推广应用到其它电磁感应测井仪器。  相似文献   
25.
利用奇摄动方法 ,根据各种不同的边界值 ,构造了一类拟线性方程边值问题的渐近解 ,弥补了已有文献的不足  相似文献   
26.
本文分析了Cε1的破坏性模型试验结果的误差,并指出:这种误差是由原、模型几何不对应所引起的,且在弹塑性小变形的假设下,它为很小的量、若忽略这种误差,无论是在弹性还是塑性状态下,对于本文所研究的对象,Cε=1和Cε1的模型,其应力、位移呈相同换算关系。本文还附有计算和试验实例,计算结果表明上述结论完全成立。  相似文献   
27.
给出了建立通用管理程序的方法。通过将数据库操作功能单独封装在一个功能模块类中,且在程序建立时与具体的数据库和界面无关,从而可以在平时积累,需要时进行快速组建立应用程序。同时在通用界面及代码优化上也做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28.
本工作通过对过去测定铝在硅中的固溶度的部分文章和数据较详细的分析,采用液相外延方法在温度区域700℃到1000℃之间,测得固溶度界于4×10~(18)~1.5×10~(19)atoms/cm~3,计算出相应的分凝系数,推得硅熔点1415℃的分凝系数为1.8×10~(-3),微分溶解热0.6eV。  相似文献   
29.
为了研究多层连接双排桩支护结构桩间距对支护性能的影响,运用FLAC3D建立了深基坑多层水平连接双排桩支护的计算模型,进行分层开挖三维动态模拟计算,同时讨论了排距、桩长等参数对桩顶位移的影响。通过多工况数值分析求得:当桩长约为开挖深度的1.8~2.0倍时,排距与基坑开挖深度之比为0.43~0.50,基坑支护效果较好。为探究多层水平连接双排桩支护结构提供有益指导。  相似文献   
30.
采用天然露头岩心进行驱油物理模拟,研究三元复合体系在地层中不同运移距离下的界面张力以及化学剂损失规律。结果表明:二类油层中复合体系的各组分损失严重,表面活性剂在运移前20%距离后即损失了80%,此时碱、聚合物的损失率也达到23%和12%;复合体系运移全程距离后表面活性剂、碱和聚合物的损失率分别达到了92%、42.8%和31%,损失量都较为显著。复合体系的化学剂主要损失在注入井附近地层中,且这部分损失主要为"无效损耗",对采收率的贡献值有限。化学剂的损失导致复合驱的驱油效果也逐步降低。复合体系的超低界面张力实际的有效作用距离仅为前20%距离,因而对提高采收率的贡献十分有限,而对20%井距之后的水驱残余油的进一步启动则是三元复合驱发展的潜力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