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33篇
  免费   79篇
  国内免费   74篇
系统科学   36篇
丛书文集   62篇
教育与普及   4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现状及发展   18篇
综合类   1661篇
自然研究   4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55篇
  2014年   72篇
  2013年   51篇
  2012年   79篇
  2011年   85篇
  2010年   65篇
  2009年   95篇
  2008年   68篇
  2007年   126篇
  2006年   101篇
  2005年   96篇
  2004年   92篇
  2003年   68篇
  2002年   77篇
  2001年   65篇
  2000年   51篇
  1999年   61篇
  1998年   44篇
  1997年   58篇
  1996年   39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30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1.
Dialdehyde starch nanoparticles (DASNP) were prepared by the redox reaction of NaIO4 and starch in water-in-oil microemulsion. IR spectrum showed that DASNP had aldehyde groups, and quantitative alkali consumption showed that its dialdehyde content was about (50±5)%. The average diameter of DASNP determined by SEM was about 100 nm. TGA-DTA showed that its thermal stability was better than starch nanoparticle (StNP) and dialdehyde starch (DAS). Its low biological toxicity was detected by cell experiment. Also the best mass ratio of doxorubicin (DOX) to combined DASNP detected by UV-VIS was 15 : 1, and the product was effective for controlled release of DOX. The cell experiment showed that the drug-carrier particle (DOX-DASNP) can release DOX for a long time and strengthened the effect of the anticancer drug. This work demonstrates that the DASNP, which has good thermal stability, small particle size, low biological toxicity, and slowly anticancer drug-releasing to strengthen drug effect, is a potentially useful carrier for anticancer drug.  相似文献   
112.
额济纳旗胡杨幼叶糖类物质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额济纳国家级胡杨林自然保护区中两种不同样地中的胡杨幼叶为材料,进行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的变化研究,并对胡杨叶的形态结构的生长发育状况进行观测。实验结果表明:胡杨叶形态结构表现为随时间变化,叶的长、宽逐日增大,胡杨叶中可溶性糖的含量随时间变化而明显增大;淀粉含量则随时间变化呈略微增大趋势.在土壤含水量较低的样地,胡杨叶中可溶性糖含量较大,这是对干旱胁迫的一种适应.  相似文献   
113.
油樟叶内生真菌的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取在马铃薯培养基上加无菌油樟(Cinnamomum longepaniculatum N.Chao ex H.W.Li)叶汁液作为分离培养基的办法,从油樟树叶中分离到24株内生真菌,经过鉴定,其分属于子囊菌纲的双足囊菌属(Dipodascus Lagerh.)、拟指突孢曲霉属(Emericellopsis J.F.H.Beyma)和半知菌类的花核菌属(Anthina Fr.)、青霉属(Penicillium Link)、组丝核菌属(Phacodium Pers.)、茎叶核菌属(Ectostroma Fr.)、地霉(Geotrichum Link)、皮核菌(Acinula Fr.)、团丝核菌(Papulaspora Preuss)、发菌(Capillaria Pers.)、峡串孢霉(Paepalopsis J.G.Khn)、小卵孢霉(Ovularia Sacc.)、卵形孢霉(Oospora Wallr.)、稀丝头孢霉(Haplotrichum Link)、单梗曲霉(Briarea Corda)等15个属,且以无孢菌居多,表现出较为丰富的类群(物种)多样性.  相似文献   
114.
针对标准粒子群算法(standard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SPSO)无法很好平衡全局与局部搜索能力,且收敛速度较慢、易于早熟收敛等问题,提出了嵌入隔离小生境技术的混沌粒子群算法(isolation niches em-bedded in chaos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INCPSO)。利用隔离小生境技术,保证了解的多样性,同时,引入混沌搜索策略,提高了解的搜索精度和收敛速度,且避免早熟收敛。仿真试验结果表明,与标准粒子群算法和只嵌入隔离小生境技术的粒子群算法(isolation niches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INPSO)相比,嵌入隔离小生境技术的混沌粒子群算法对复杂问题的求解能力较强,寻优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115.
采用黏度和取代度为指标的测定方法,探讨了影响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乳化效果的因素.研究结果表明:黏度、取代度、乳化液颗粒大小及其分布状态是影响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乳化效果的主要因素;乳化液颗粒越小分布越均匀乳化效果越好,反之则越差.我们发现,要获得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纯胶)较好乳化效果的条件的优化组合是:1)乳化液颗粒小而均匀;2)黏度为4~4.5mPa.s;3)取代度在0.02以下.该结果为企业提高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乳化效果,实现企业低投入、高产出、高效益的目标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6.
SMA-滚动隔震火炬塔的地震反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提出一种新的SMA-滚动隔震支座,建立了该支座的恢复力模型,并应用于火炬塔基础部位.研究了该隔震体系在El-Centro地震波作用下的时程反应,并与非隔震的火炬塔结构体系进行了对比研究.计算结果表明,SMA-滚动隔震支座隔震体系的质量层最大绝对加速度可减少86.6%,上拔力减少了72.9%,轴力最大可减少87.2%.  相似文献   
117.
基于隔离小生境的自适应遗传算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秀芬  霍达  滕海文 《河南科学》2005,23(6):903-905
基本遗传算法存在着收敛速度慢、易陷入局部最优等缺陷.针对这些缺陷,本文通过对自然界中隔离机制和自适应技术的研究,发现隔离机制对于改善种群的多样性等方面有良好的作用,而交叉概率和变异概率不仅与自身的适应度值有关而且同进化代数有较大关系.本文结合隔离小生境的知识和自适应技术提出了一种基于隔离小生境技术的自适应遗传算法,并通过函数测试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改善种群多样性,提高算法的全局寻优能力和收敛速度.  相似文献   
118.
研究了以天然淀粉为原料制备速溶胶粉的方法。将该胶粉调配成胶液后,可作为建筑和纸箱等行业的粘合剂。  相似文献   
119.
采用Brabender粘度仪,分光光度计,旋转粘度计等现代分析仪器,研究了高粘度十二烯基琥珀酸淀粉钠糊的流变性质,糊的粘度性质,糊的凝沉性质,糊的透明度和糊的冻融稳定性等理化性质,为其在工业中的应用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0.
高锰酸钾引发甘薯淀粉与丙烯酰胺接枝共聚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高锰酸钾为引发剂,系统研究了甘薯淀粉与丙烯酰胺接枝共聚反应过程中引发剂浓度、催化剂浓度、淀粉用量、单体用量、接枝温度及糊化水用量等各单因素对产物高吸水树脂吸水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高锰酸钾作为引发剂,引发温度低(40℃),用量小(1.5mmol/L),是一种比较高效的引发剂;它对体系pH有较严格的要求,对单体有一定的选择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