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4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6篇
系统科学   4篇
丛书文集   12篇
教育与普及   1篇
现状及发展   3篇
综合类   170篇
自然研究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 毫秒
91.
扼要地论述了扫描电压形成电路的基本理论,并且概括了近年来在这方面研究的进展.  相似文献   
92.
本文叙述了基于时间扫描方式的位置测量方法的原理,提出了提高系统分辨率及精度的原则,并用较多的篇幅介绍了实现该测量方法的设计过程及控制系统的实现。  相似文献   
93.
以尼日尔三角洲盆地典型的深海浊积砂岩油田AKPO为研究目标,剖析了浊积水道和朵叶的储层特征,以注采井组间砂体连通方式为基础,结合生产动态特征评价了注采井组间的连通性,确定油田在无水采油期的注水策略。基于时移地震揭示了不同储层类型的水驱波及特征,形成了油田注水突破后的注水以及控堵水策略,建立了适宜油田不同开发阶段的高效注水策略。在无水采油期阶段,基于注采井组间砂体的连通方式应用以“控制压力”为重点的注水强度优化策略,实现不同井组的分级配产配注;在中低含水阶段,基于储层沉积类型应用以“提高波及”为重点的注水强度优化方法,即依靠水动力学方法来改善水驱波及系数,水道储层注采井组采用周期注水提高“纵向”波及系数;朵叶储层注采井组采用改变液流方向提高“平面”波及系数;在高含水阶段,应用适宜深海油田的“低成本”分段控堵水方法,实现深海油田经济有效的控堵水。上述深海浊积砂岩油田高效注水策略经AKPO油田实践,实现AKPO油田高峰采油速度达到5.5%,连续7 a实现稳产,预测油田采收率达到53%。系统形成深海浊积砂岩油田在不同开发阶段的高效注水策略,该策略简单易行、经济有效,可以指导同类深海油田的注水优化。  相似文献   
94.
用线性扫描极谱法研究盐酸酚苄明的电化学行为.在pH8.55的0.06mol·L^-1NHyNH4Cl缓冲溶液中,盐酸酚苄明于-1.193V(vs.SCE)处产生一灵敏的吸附波,其线性扫描峰电流与盐酸酚苄明质量浓度在0.01mg.L^-1-5.00mg.L^-1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Y=0.9974(n=10),检出限为0.008mg.L^-1,以0.5mg.L^-1盐酸酚苄明溶液作6次平行实验,相对标准偏差为0.75%,回收率在97.8%-109.9%之间.方法可用于其在片剂中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95.
倪俊  徐波  王建  王瑞  宋婷  刘甜  高鑫鑫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0,20(17):6848-6856
对于层间流体性质差异较大的多层非均质油藏,在进行笼统注水开发时,层间油水黏度比差异对于油藏开发效果有较大影响。通过使用CMG油藏数值模拟软件建立多层油藏一注两采机理模型,从剩余油分布、波及系数、驱油效率及采出程度等多个方面分析层间油水黏度比差异对开发效果的影响,确定多层合采油藏合理的层间油水黏度比级差界限。研究认为,多层非均质油藏笼统注水开发时,低油水黏度比油层对高油水黏度比油层有较大影响,层间油水黏度比级差越大,层间矛盾越突出,低油水黏度比层波及系数、驱油效率明显上升,高油水黏度比层波及系数、驱油效率大幅下降,层间动用程度差异越大,剩余油主要富集在高油水黏度比层,油藏开发效果越差,合理的层间油水黏度比级差应控制在3以下。  相似文献   
96.
目前多径向井压裂的裂缝形态尚无合适的评价指标,缺乏针布孔方案设计的理论依据,限制了该技术的发展。结合某低渗稠油油藏实际参数相应的地层模型,分析不同布孔方案下裂缝形态的变化规律,并提出"最大缝控面积"理论作为布孔方案优化的依据;在明确裂缝形态的基础上进行产能模拟,并对"最大缝控面积"理论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多径向井压裂可形成沿各径向井扩展的主裂缝;多径向井应沿水平最大主应力方向对称布孔,且在水平面内应均匀分布;优化后的布孔方案为四径向井所形成的裂缝正交且与水平最大主应力方向呈45°夹角。研究结论为现场径向井压裂联合蒸汽吞吐技术开采低渗稠油油藏提供理论依据,对该技术的推广应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7.
为了研究高粘改性沥青胶浆的粘弹力学性能,采用动态剪切流变仪对三种改性沥青在五个粉胶比下制备的15种改性沥青胶浆进行动态剪切流变试验,分析其粘弹力学指标随温度、荷载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矿粉能够劲化沥青胶结料,提高胶浆的高温抗变形能力;增大沥青的零剪切粘度可以有效提高沥青胶浆的车辙因子(G*/sinδ),降低其G*/sinδ的温度敏感性,提高其高温抗变形能力;在较高频率下,两种高粘改性沥青胶浆的复数剪切模量(G*)随粉胶比的增幅要远大于普通改性沥青胶浆(GC胶浆),在粉胶比大于1.2后这种现象尤为突出,因此,从低温性能考虑使用高粘改性沥青时粉胶比不宜大于1.2。  相似文献   
98.
Analysis of DNA variation is a powerful tool for detecting adaptation at the genomic level. The contribution of adaptive evolution is evident from examples of rapidly evolving genes, which represent the likely targets for strong selection. More subtle adaptation is also an integral component of routine maintenance of gene performance, continuously applied to every gene. Adaptive changes in the population are accomplished through selective sweeps, i.e. complete or partial fixation of beneficial alleles. The evidence is accumulating that selective sweeps are quite frequent events which, together with associated genetic hitchhiking, represent dominant forces that influence molecular evolution by shaping the variability pattern in the genome. Received 5 May 2000; revised 22 August 2000; accepted 24 August 2000  相似文献   
99.
提出平行催化体系的叠式循环阶梯脉冲伏安法和对位叠式循环阶梯脉冲伏安法,推导了这一方法的催化电流理论方程,研究了诸因素对电流的影响,通过实验证明了理论的正确性.发现无论是正向扫描或逆向扫描,是正脉冲还是负脉冲,催化电流皆为同方向,叠式循环催化电流相当于将单向电流叠加4次,因而灵敏度有较大提高,优于其它阶梯脉冲伏安法.  相似文献   
100.
甘蔗渣碱法制浆废液多聚物的动态粘弹特性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利用Rheometrics RFSII型流变仪对甘蔗渣桨废液多聚物的动态粘弹性进行了测试。应变扫描实验得出甘蔗渣浆废液多聚物的临界应变达到0.05。在线性粘弹性范围内,频率扫描试验得出:甘蔗渣浆废液多聚物是具有一定粘弹性的粘弹体,增加固含量和提高温度都会提高复合模量G^*,粘弹性更突出。随着剪切振荡频率的增加,复合粘度下降,振荡剪切—稀化现象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